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颈内静脉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应用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颈内静脉移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闭合式静脉输液手段,可完全植入患者体内形成长期有效的静脉血管通路,并且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中心静脉中,能够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管的损伤,同时也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1]。但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过程中也易发生诸多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其中颈内静脉导管移位是最为常见且影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组研究通过对8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颈内静脉移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中年龄33~68岁,平均年龄(49.3±5.2)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时间20~165d,平均留置时间(81.5±19.3)d,观察组40例中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8.6±4.9)岁,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留置时间28~171d,平均留置时间(83.1±16.0)d,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输液港留置期间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乳腺癌的一般临床护理、输液港维护与管理、乳腺癌术后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成立预见性管理小组 以护士长为组长成立乳腺癌患者预见性管理小组,乳腺科全体护理人员作为组员,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全部个人信息资料并汇总,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乳腺癌病情、化疗治疗效果,最终获得患者发生各类输液港留置并发症的风险程度;(2)针对性护理干预 根据每位患者评估获取的并发症风险程度进行排序,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吮吸予以患者预见性管理,如可能发生导管移位的患者应更佳密切关注患者躁动、插管固定情况,妥善固定舒适位置的导管,嘱咐家属及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巡视以观察患者状态;(3)积极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讲解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一个用的必要性与优点,向患者说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的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情绪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以沟通交流的方式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4)康复管理 注重对患者住院期间功能方面的康复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强度的户外肢体活动,恢复患侧上肢功能,同时应重点观察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情况,若出现不良反应先兆应及时停止康复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留置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采用卡氏百分法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植入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为(89.5±1.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90.1±0.8)分,对照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评分为(81.9±2.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82.5±1.2)分,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应用可有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且可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管的刺激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但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应用期间护理不当同样可诱发如导管移位、阻塞等不良临床结局,因此研究切实、有效且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是近年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护理的研究热点[2]。而在本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升患者住院生活质量。而通过回顾分析认为,预见性护理是一种基于常规护理与风险管理的新型护理干预模式[3],其重点在于对各类并发症的评估以及预防,通过有效的评估以及针对性干预策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住院治疗的满意度,同时对降低医护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以及提升医护整体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应用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新娴.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14,17(19):1791-1792.
[2]俞新燕,干群,蔡晓洁.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3):414-414.
[3]李凌. 预见性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08-209.
[4]李凌. 预见性护理在乳腺癌PICC置管中防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208-209.
论文作者:张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预见性论文; 乳腺癌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导管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