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青华中心打渔小学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样获取的新知识,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其有效性引起了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把一堂课上好了,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能举一反三。如果一堂课上的不理想,课后再花时间来“炒冷饭”,“味道”也就不同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合作能力
创设活动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二、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策略,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生活情境相联系。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时,笔者为加强学生对厘米、分米和米的认识和区别,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身上去找一找,哪里有一厘米,哪里有一分米,哪里有一米。通过查找和实际测量终于找出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是一厘米,手掌心的宽度大约是一分米,而两只手沿一条直线排开的长度大约是一米,学生很快就记住了一厘米有多长,一分米有多长,一米有多长,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不会混淆了。
三、创设有效提问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
师:孩子们,在手工课上我们经常会用到剪刀,这把神奇的剪刀可以张开,也可以闭合,我们把剪刀慢慢地张开,瞧,两个刀片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图形,我们把它描下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这个图形,我们能不能给他起个名字呢?
生:角。
创设的问题不可太难或太易。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则使学生丧失兴趣,失去足够的动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四、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爱听故事是每个人儿童时期最大的天性。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不仅吸引学生,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奇妙世界中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活起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活起来,笔者创设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情境,将“做一做”第3题中的算式一部分制成卡片,一部分做成精美头饰,考虑到男女生的喜好,有魔法棒头饰、小熊猫头饰,小兔头饰等,先让一部分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一排站在讲台上面带笑容,另外一部分喜欢挑战的学生选择算式卡片,商相等的为朋友。
六、创设有效的评价策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时,有一道开放题:小明家、学校和老师家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学校有536米,老师家到学校有277米,小明家到老师家有多少米远?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连续三个孩子都认为用加法计算:536+277=813(米),笔者问还有其他不同的解法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这时张文号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还可以用减法计算:536-277=259(米)”。同学们向文号投来各种异样的目光,文号有点怯场了,笔者来到文号身边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鼓励他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文号走到黑板前边画线段图边讲解自己的解法:“这道题并没有确定小明家、学校和老师家的具体位置关系,只说在同一条路上,那么当学校在中间时用加法计算,当老师家在中间时用减法计算。”笔者及时评价:“小数学家不就在我们身边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之,如何高效地上好一堂课,提高教学质量,这需要教师用智慧创设各种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热情,变“听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教有部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2]李仕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青年时代》,2015年第5期.
论文作者:李有芹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分米论文; 文号论文; 笔者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成功》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