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下商品流通经济的转型与创新_农产品论文

新规范下商品流通经济的转型与创新_农产品论文

新常态下商业流通经济的转型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商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通,本文所指的是商品流通,主要讲内贸流通。内贸流通业即商业。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商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现代商业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和聚变的载体,因而成为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力量。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商业的基本特征在于:一是增长速度换档,从连续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升级,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三是发展方式转换,从主要依靠劳动密集的粗放型发展转向主要依靠技术密集的集约型发展;四是增长动力转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作为国民经济组成部分和先导产业的商业,理应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并力争引领新常态,促进和引导国民经济良性持续地发展。为此,必须着力推进商业转型、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五个命题”,并分别阐述了相关的观点与策略,以供讨论与参考。

      积极研究消费变化,促进消费转型升级

      在15年前笔者就指出:市场经济“是由消费推动的经济”,“没有消费,就没有商品的旺销,也就没有市场的启动与开拓”(文启湘,2000)。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市场导向经济,而市场导向说到底是消费需求导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消费水平有很大提高,消费品质也有很大提升。促进消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商业创新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商业长期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我国消费领域正在呈现六大趋势:

      一是多元化。消费对象多元,品类越来越丰富多样。二是体验化。消费者注重产品功能基础上带来愉悦的消费感受。三是个性化。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即追求可促成个性化形象,与众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四是情感化。人们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的满足与愉悦。五是品牌化。品牌代表质量,品牌显示特色,品牌也显示时尚,人们越来越对商品与服务讲求品牌、追求品牌。六是休闲化。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消费将不断发展和增长。

      基于此,商务管理部门和企业应该积极研究消费发展趋势,适应其发展变化要求,通过相应的商业运营、商品销售和营销服务,促进和引领消费的转型升级。今后,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知识消费、体验消费、信息消费,促进健康养老消费,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休闲消费。

      实践充分证明,谁掌握了消费的变化发展趋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为促进引导生产、促进引导消费不断做出新贡献。

      加快零售业转型创新,促进生活品质提升

      零售业是面向广大消费者,直接为城乡居民生活服务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零售业及其管理模式的引进和纷纷进入内地,促进了我国零售业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从而丰富和方便了人民生活。但因外资零售业的强力冲击,加之商业模式和管理滞后,目前我国零售业不仅是微利经营,许多方面面临困境,而且与广大人民便利消费、丰富消费、提高生活品质的强烈要求相距甚远,因此,必须加快零售业的转型和创新。

      (一)实体店要加强与扩大自营

      大中型零售店不仅可兼作批发经营,而且应改变单纯联营扣点商业模式、品牌同质化、千店一面现象,创建自有品牌,扩大自营比重。同时要改变依赖出租柜台收取租金的被动局面。大中型零售店(百货店)自营能力应定位于“特色加补充”,这既是构建商品差异化,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又是零售百货店区别于购物中心的核心能力。

      (二)推进连锁经营

      历史和现实指明:连营经营是现代零售业经营的主流,有强大生命力。在我国,今后除继续发展以总部为核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服务规范、分散经营的直营连锁之外,尤应大力推进加盟连锁和自由连锁,组建连锁经营服务体系。要让连锁经营商业模式深入城市街道社区和广大农村,充分发挥连锁经营实力雄厚、规范管理、方便顾客的优势。

      (三)多种业态并存且互相融合发展

      零售业营业形态多样化是适应消费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观要求。传统的百货店除发挥原有优势,显示大中城市市场繁荣景象外,要借鉴和引进其它业态的特点与经营方式,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大力发展各类商品专业店和专卖店,充分发挥其同类商品品种齐全、规格式样丰富多彩和实现特色化经营的优势。至于商业地产、大型综合超市和购物中心,要总结近10年来的经验教训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在同城同地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闲置和经营亏损。

      (四)倡导零售业小型化、特色化、精细化

      “小企业、大流通”是一种世界现象。据悉,1980年日本5人以下的店铺占85.1%,10人以下的店铺占95.6%;20世纪90年代美国商业中心地区的小店铺占94%,大型的MALL也有上百家专业小店。小店铺大量存在的原因,一是零售、餐饮、生活服务必须接近广大消费者;二是小企业集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集于一身,生存空间大;三是城乡居民分散,要求商业网点扩散,小店铺不可少(文启湘,2011)。

      21世纪以来消费个性化、品牌化、时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市场越来越细分,要求发展专而小的大量专业店。实践证明:综合性、同质化、普适性的大店业态的市场竞争优势正在快速减弱,新开大店的盈利困难性和经营风险性加大。便利店、小型社区店、生鲜食品精细店、服装商品定制店、网上商品体验店、网上购物付款实体店取货服务的小型店,突出信息、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消费特色的专业店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和青睐。所以,小型化、特色化、精细化,是零售业态和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流通体系残缺,渠道不畅,至使流通滞后,流通成本昂贵。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不仅是使“三农”创新驱动的一大战略,而且是我国流通业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其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实现分散的小生产和集中的大市场相结合的桥梁工程;三是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机制和流通落后状态的内在要求;四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五是促进和引导农村消费便捷、安全、节约与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文启湘,2011)。

      农村流通包含的内容广泛,其核心是农产品流通。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应抓下列五项:

      (一)建设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

      我国特别要发展“订单农业”,使农产品生产面向市场,瞄准市场,既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能引领市场的发展。要发展“农超对接”,使其成为普遍、重要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尤其是“基地+农户+合作组织”的形式应大力发展。这样就可广泛开展产销对接。

      (二)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特别应强化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共有4469家,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达1790家。经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产地、集散地与销地相衔接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但现有产地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中的一个“软肋”。如现有产地市场布局不合理,流通服务与生产相距太远,优势产区的产地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交易与结算方式较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和改观。要建成一批直接服务农户营销的产地市场,大力推广公平交易方式,为进市交易的农户和采购商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产销信息以实现产销对接(张雪,2015)。期货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一种先进方式,要进一步推广。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型交易形式,要积极发展。连锁店正成为农村零售市场的新生力量,要抓紧组建和发展农村连锁经营服务体系。

      (三)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商流的重要条件、支持最后完成。其中,首先要着重组建农村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其次要推进这些物流配送中心与乡、村的经营服务网点相对接。最后要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直接向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社区菜市场配送产品。

      (四)建设农村商务信息体系

      信息体系是信息经济技术普及发展的必然,也是推动“三农”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目前商务信息服务不足、功能不全、信息不对称,这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务必要抓紧建设农村商务信息体系。其中,要加快建设县级信息服务中心,逐步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针对农民开展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收集信息提供给农民,并协助农民上网对外发布信息。要培训提高骨干农户的基本商务信息能力。要建立信息资源体系和农产品数据库。要依托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公共信息服务。通过建设灵敏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五)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我国特别要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组织生产,联结产、供、销,服务农民的产业链作用。要发展新型的购销合作组织。要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其素质,更好地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商业组织,推进线上线下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不仅导致生产结构转型变化,尤其导致流通和消费结构转型变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大趋势”(郑敏,2015)。“互联网+”渗透到经济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公众消费习俗变革,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所以,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商业组织,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为此,应着力抓好三个环节:

      (一)加快商业技术改造并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和创新

      实体店要运用互联网与消费者建立全渠道和全天候互动,发展体验消费。消费者要运用互联网建立直接联系,开展合作消费。实体店要运用互联网强化各行业内、行业间的分工合作,提高社会化协作水平。还要推进实体店与社交网站联合和合作。例如利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站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开展销售推广,也可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开展商品信息报送、用户参与商品设计等品牌营销,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企业要不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

      (二)大力激发实体商业的发展活力

      实体商业要主动运用互联网,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如零售业要运用线上线下互动,开展全渠道经营;批发业要运用线上线下互动,从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转型;物流业要运用线上线下互动,实现精准、集约、高效发展;生活服务业要运用线上线下互动,实现在线化、标准化和便利化;商务服务业要运用线上线下互动,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发展。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市场体系

      一方面要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智能商圈和有互联网属性的特色商业街区。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村市场现代化,发展农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同时,还要推进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开展通关一体化改革,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店与网企、网站相结合,以及二者之间的整合,不仅可扩大国内网购市场,而且将推进消费市场的国际化。

      建立商业转型创新的制度保障

      商业的转型创新是一大系统工程和艰巨任务。它本身是市场行为,但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规制和支持。必须充分运用政府功能,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是政策引导与扶持。

      (一)抓好科学规划及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无论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生活服务业的转型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构建,线上线下的互动融合,都要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组织认真充分地论证和评估。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实体店和网店的布局规划,也要适时进行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商业资源。

      (二)构建政府支持体系

      1.经济政策措施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支持。要完善促进消费的财政政策,扩大促进流通的资金规模,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农村流通体系、流通信息化建设,支持家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支持绿色流通。二是加大投融资支持。要鼓励银行金融机构针对流通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信贷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消费信贷产品。要加大对农贸企业的补贴力度,给予低息贷款支持.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动进入金融市场融资,促进农产品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流通。三是加大税务支持。要为流通产业减轻税收负担,认真落实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与房产税政策,落实免征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完善流通业税制。四是加大价费支持。为降低流通费用,要出台和落实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商用水、用电、用气同价,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免费通行)政策,并规范农产品市场收费,零售商供应商交易收费。五是加大用地支持。要统筹安排流通业用地,完善和落实支持流通业发展的用地政策。

      2.非经济手段支持。主要是政策外的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支持。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各级地方政府和商务管理部门都应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应健全内贸流通规范有序的规制体系。包括:要加快推进流通立法,加强流通执法;要加快流通标准化建设;要加快建设流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市场化信用评价机制、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商业转型创新发展强大的法规制度保障。

标签:;  ;  ;  ;  ;  ;  ;  ;  

新规范下商品流通经济的转型与创新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