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回潮反映了投资者的非理性_投资论文

赎回潮反映了投资者的非理性_投资论文

“赎回潮”折射投资者欠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者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的好业绩,并没有使基金免遭赎回的命运。截至2004年1月31日,1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7只基金公布了第四季度的投资组合公告,开放式基金再遭巨额赎回,有的基金规模甚至已跌破2亿的设立下限,我国基金业"业绩越好赎回越盛"的怪现象再次出现。基金业开始反思……什么才是基金投资的成熟理念,如何培育这一市场。

买基金不同于买股票"低买高卖"是所有股市投资者遵循的赢利原则,许多作短线的投资人,习惯于在上涨趋势良好时便进行抛售,一方面,是为了及时套现,获得既得收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因为股价下跌而带来的风险。而这样的投资理念,并不适用于基金的投资。

许多投资人在赎回上有着"从众心理"。一些投资人担心,年底其他投资人的赎回会导致基金净值的下降,从而使自己的资产遭受损失,其实,这还是股票投资心理在作祟。

股票升值,许多投资人选择在高位大量卖出,会导致股票市值的下跌。基金不是股票,其净值并不会因为遭遇巨额赎回而下降,惟一影响其净值的是投资组合的收益率,即使基金规模跌破2亿元的设立下限,但只要其投资组合是赢利的,其净值依然在面值以上。

对此,易方达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江作良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股票像商品,其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而波动;而基金是货币,其价格由其价值决定,与市场供求没有关系。"

他强调,分红后基金净值会有一个突然下落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基金投资人的收益减少了。因为,在分红使得基金的净值下降的同时,基金的累计净值并未改变;所以,投资人的实际收益也是不变的。

现在的尴尬是,由于频繁的赎回与申购,受较高比例的手续费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不成熟的"作波段"理念"投资基金,作波段不是成熟的投资理念。"江作良肯定地回答了记者的疑问。"基金投资注重的是价值分析与基本面的研究。因此,只要宏观经济是好的,基金收益率就应该呈现一个增长的趋势。2003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基金在大熊市的情况下依然获得超过20%的净值增长率,不仅挖掘出大盘蓝筹股的成长价值,形成了一个局部牛市,还最终带动大盘整体上升。对于基金投资人来说,除非影响市场的根本因素---宏观政策面表现出明显下降特征,否则投资人在通常状况下是没有必要进行频繁的赎回与再申购的。而且这样做,实际上也不能增加投资人的收益。"

事实上,就像在股市中作短线一样,在基金中投资作波段也是很困难的,首先,必须作出一个高位卖出的正确决定;其次,还要接着再作出低位买进的正确决定,然后才可能获利。据江作良介绍,他管理基金这么多年来,还没有见过一个成功地投资基金波段的人,而绝大部分都是在赎回后以更高的价格买回。

他认为,买基金的根本就是:出于对"专家理财"理念的认同。频繁的赎回与申购,意味着投资人认为自己比基金经理投资手段更加高明,这本身就与其购买基金的初衷和理念相悖。

由此可见,做一个明智的投资者,还需要对基金的运作,有更深入的理解。而基金公司,不仅要顺应投资者的心理,也要去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观念,逐渐向成熟、理智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基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标签:;  ;  ;  

赎回潮反映了投资者的非理性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