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融合下高等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郭惠玲,张连军,郭弘,张南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摘 要: 当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多种媒体相互融合,多媒融合在我国已经上升到了宏观的国家战略层面,在高校中,对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既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高校新闻院系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履行的使命。本文从多媒融合的背景出发,梳理了当今传媒人才培培养的现状与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从而分析出我国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立足媒体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范式,构建出在多媒融合背景下对高等院校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高校的本科传媒人才培养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多媒融合;高校;人才培养;传媒教育
一 多媒融合对高校传媒类人才的新要求
我国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的新闻媒体及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所以在多媒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院校的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及2015年,教育部、中宣部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指导意见,这样表明我国高等院校传媒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正在发生着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全方位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应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以期尽快有效克服既有传媒类人才培养的局限性[1]。
在流体力学中,通常采用由欧拉方程延伸出的k-ε双方程对湍流流场进行描述。由于本文研究的空泡水筒流场中既有管道内的流动,又有分离流动,因此在建立仿真方案时选取Realizable k-epsilon湍流模型[6]求解湍流黏性系数。该模型湍流黏度计算式中含有与旋转和曲率相关的内容,因此适于计算旋转均匀的剪切流、管道内流动、边界层流动和带有分离的流动。
二 我国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发展瓶颈
当前,在多媒融合的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加之于中国的发展实践,高等传媒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国传统的高等传媒人才教育模式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培养新型传媒人才的模式,但其对人才培养的观念、教学方式和内容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学科设置及专业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为大众教育。在高校的快速发展中,传统的传媒教育已经并不适应当前多媒融合的发展现状,其培养方案的缺憾及弊端也频频凸显。从高校对传媒类人才的教育过程来看,虽然很多学校进行了改革,还大多数院校还存在着学科设置及专业体系不完善的问题[2]。具体来说,目前高校传媒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为落后、教学手段及方法缺乏系统性,同时其课程体系还存在着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
(二) 师资水平及结构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传媒专业教育的从业人员水平还不足,有些教师还没具备足够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经验。目前高校传媒专业的师资水平和结构难以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还不能站在国际化的角度来培养学生。能够与国际上知名的媒体建立交流合作的教师并不多,在多媒融合的时代下,这样的师资状况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传媒专业。而且很多教师是直接来自高校,没有媒体从业经验,他们的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在业界实际从事传媒活动的经验。
(三)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欠佳,教学与实践环节脱节
高校应当在多媒融合这一前提下,为适应其对传媒类人才教育的转变,积极自主地对学科方向及定位作出调整。此外,高校还可以将不同院系和专业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外联合的方式,培育出有特色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高校要想在多媒融合的基础上对人才进行更好的培养,培育出适应多媒融合发展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就要在师资力量上进行严格把关。目前我国高校传媒类专业教师亟待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引进高素质师资力量,这里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高层次、高水平与高学历的优秀人才来实现,或是通过不同途径的学习和培养,提高现有教师的知识水平及能力技术[4]。我们可以聘请业界资深人士、兼职教授来参与专业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接触到媒体实践中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实现传媒业界与学界的资源共享。
三 多媒融合下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 改革创新特色专业,按需调整方向定位
在多媒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首先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专业教学体系,合理开设与媒体融合相关课程。表1为中国人民大学在2013年,对我国的十多所高校传媒类专业进行的课程体系设置总结。
而小柯因为平时,经常写一些东西,而且还特意练习过打字,可以达到每分钟100个字,小柯去重新设计了一篇简历,特意强调了自己的打字速度。果然正如小柯所预料的那样,很快就应聘成功了。
表1 多媒融合下我国校传媒类专业课程设置
高校传媒类专业的学生普遍都存在着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目前一些高校还没建设出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但却忽视了对学生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其出先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出现脱节的情况。在传统的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非常有限,实际操作能力不足,毕业后不能快速地在新媒体环境中适应实践工作[3]。在多媒融合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高校需要有更多新颖的传播渠道及形式,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良好的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型实验室的开发和建设还比较欠缺,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予以重视。
(二) 引进高素质师资力量,业界联合共育人才
CT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记录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扫描长度、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射线剂量等于剂量长度乘积乘以转换系数,胸部的转换系数k=0.014 mSv×mGy-1×cm-1[5]。碘的总量等于对比剂浓度乘以对比剂用量。
(三) 培养学生多维实践能力,构建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在多媒融合的环境下,对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维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当更新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打破传统媒体间的壁垒和界限,制定出一套全媒体传媒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当前多媒融合发展的趋势。如图1为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培养的过程。其中人才培养理念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具有引领作用,他们之间紧密相连,互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对此高校应着重传媒类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与培养方式的创新与改革。
图1 高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
为此,高校应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维实践能力,为学生搭建一套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坚持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从而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在多媒融合的发展下,高校还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5]。在校内积极开发建设新型实验室,引进优秀的新媒体技术;在校外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并与新闻媒体和传播机构广泛联系,建立较为固定的实习基地,从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拥有更多新颖的教学传播渠道及形式。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融合是当代传媒发展的一次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也为高校传媒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传媒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培育出适应多媒融合发展的真正传媒人才,值得我们反思。我们应当顺应传媒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及时调整传媒类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与过程;改革创新特色专业,按需调整方向定位;同时引进高素质师资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多维实践能力,构建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传媒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彬.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8(2):61-62.
[2] 黄建友.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改革探讨[J].当代传播,2008(6):77-79.
[3]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J].今传媒,2009(1):21-24.
[4] 付晓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国新闻业和新闻教育变革——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项目创始人迈克·麦金教授[J].新闻与写作,2009(8):25-28.
[5] 彭爱萍.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13(9):9-11.
本文引用格式: 郭惠玲,张连军,郭弘,等.多媒融合下高等院校传媒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 ,2019,6(50):9-1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05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JB1215007)
作者简介: 郭惠玲,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媒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