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华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年会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1995年华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年会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1995年华东地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年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学校论文,年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年华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华东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年会于10月30日至11月2 日在福建武夷山市召开。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代表七十多人赴会。他们中有高校党委书记、宣传部和学生工作部领导、德育室、团委书记以及高教研究所的教育科研人员,递交学术论文七十余篇。福建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副主任鞠维强、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永康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原国家教委思政司司长、全国高教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文良参加会议,并就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发展、问题及今后要重视的一些方面,作了重要的讲话。

本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有:

(一)思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代表们普遍认为:高校近些年来对思政工作有所重视、并有所加强。这与国家教委连续几年召开党建会议,并下发了加强德育工作的中央文件有关。但从思政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思政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来看,仍处在较“软”的地位。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或者“口头喊首位,实际上放次位,教学任务一冲不到位”的阶段。上海代表提出,今年七月上海调查了50个大中型企业的近千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中得到的信息是:近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他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并不比五、六十年代的大中专学生差,但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方面、在思想、修养和情操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看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现实的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来看,确应摆在突出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从事思政工作的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各级干部和思政教师,仍然有一个在教育观念上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的问题。

(二)思政工作的体制问题

许多代表指出:体制问题在前些年已经“顺”了一些,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会在“两条线上”受阻。它可能与思政工作的地位与作用还没有完全到位联系在一起。

一条线是:高校党委书记实在没有精力抓思政。他们往往把工作推给学生工作部或宣传部。当学生工作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在实际工作中碰到难题时,党委书记又很难解决,或者是没有时间、或者是手中没有钱、或者是难以派出人,总之是事情比较难以解决。

特别是,当涉及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两课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重大问题时,党委书记往往因缺少时间和精力,没有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些工作,没有从体制上帮助学生工作部和宣传部把事情做好。

一条线是,高校校长往往把思政工作推给了党委书记,认为这项工作不属于自己分管。这样就把思政这项需要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工作,绝然地作了分割。比如高校的“三堂一室”(课堂、礼堂、学生食堂、学生寝室),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最有效的场所,但党政领导往往互相推诿,下面工作的同志就无所适从。

(三)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总的趋势是,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近些年已逐步纳入轨道,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学生骨干队伍已基本形成。浙江大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理工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高校都已积累了这方面很好的经验。

但不少代表指出:思政教师队伍不隐,不安心工作,想跳糟,仍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令人忧心忡忡。

华东师大缪克成教授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强调了两点:

其一,职称问题。缪教授指出:上海46所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干部、教师有近千人,而评上高级职称的连10%都不到,其中评上正教授连10个人都不到,其他各学科的高级职称,一般占教师队伍总数的30~35%左右。两者一对比可看出,思政这一系列的教师职称,至今仍没有根本的突破。这里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从事思政工作的干部、教师自身要努力,思政的干部、教师职称有一个与其他学科教师职称评定的接轨问题。二是对已评上职称的教师,有一个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在职称待遇上一视同仁的问题。有的学校博士生从事思政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其他学科的教师可以享受学校特殊津贴,而从事思政工作的教师不能享受特殊津贴,从道理上说不过去。

其二,研究成果不多。缪教授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十七年间,从事思政工作的研究著作不到50本,平均一年仅出三本。看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始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我们的思政教师尚缺乏对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往往是投入实际问题的精力比较多,而坐下来读一些书、想一些问题,写一些东西的时间比较少。许多认识,没有从理论上取得突破,就事论事多,就事论理少。其二,我们的思政教师的教学质量尚有待提高。许多代表提出:思政工作的战略地位,它的作用的发挥,它在各个学科领域所处的位置,讲到底,是由思政教师的质量所体现出来。因此,提高思政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水平,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质量,应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浙江大学胡礼祥副教授、青岛海洋大学李耀臻副教授都指出,浙江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都准备在思政教师中培养博士生,这些博士生本身代表着国内的高水平,同时又能带动思政学科的发展。

(四)两课建设问题

代表们提出:近年来各高校都重视了两课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从两课建设的发展来看,还需要研究的两个问题是:

其一,课堂上的灌输与学生现实行为之间反差比较大。最难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学生认为“你要我学,不是我要学,”“我只是为学分而学”。如何使学生真心感到“是我要学”,并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的追求,这仍然是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二,两课的内容增加了,但随着五天制工作日的实行,课时量反而减少了。其出路在哪里?

代表们多数认为:关键是两课的内容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即内容精要、观点精要,举例精要。二是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即内容要反映时代要求,要使“特色理论”进教材、进课堂,入耳入脑。三要在“特”字上下功夫,即要体现出时代特色、专业特色、地方特色。四要在“联”字上下功夫,即要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的实际,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要有主线,即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条件下,学生怎样成才,怎样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怎样把自我价值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精”、“新”、“特”、“联”这“四个字”,其核心是通过两课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进行正确的自我选择。

(五)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许多代表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始终吹奏的主旋律,也是未来高级专门人才必须具备的人生精神支柱。如何在高校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扬州大学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徐金城提出:爱国主义教育应力求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其一,爱国主义教育应与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多一点理性思考。如果说中学阶段主要是养成教育,那末到大学阶段应多一点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性思考。从扬州大学的经验看,请专家、名教授作这方面的讲座比较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其二,爱国主义教育应与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才结合起来。其三,爱国主义教育还应与德育课教师自身提高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其四,爱国主义教育要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倘若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抽象地谈爱国主义,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六)德育经费的投入问题

德育作为一门科学,作为形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经费的投入。自中央文件提出增加德育经费投入,各省市都作了许多努力,不断增加德育经费。

上海市教委1995年提出了“德育的五大工程”:即新增一本杂志,出版了《思想·理论·教育》(普教版);成立上海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出版一套德育丛书;提出一项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发展研究报告;拨出一笔德育经费专款,包括两课建设经费每年拨50万,一定五年不变;德育经费每年25万,也是一定五年不变。市教委率先垂范,对各所高校增加德育经费,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代表们提出,从各校的实际情况看,德育经费尚没完全到位,也尚没真正落实。代表们建议,国家教委思政司应将高校德育经费纳入法制规道,最好能制订《实施细则》,比如将两课的开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支;社会实践活动的开支,军训的开支,德育科研的开支等等算一笔细帐,制订出一个可供各省市高校操作的法规性文件,这样,各省市教委、各高校也可以参照这个文件,加大对德育经费的投入。

(七)关于德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代表们指出:目前德育研究尚没有根本的突破,说到底是德育的方法论尚没有根本的突破。德育至今尚存在着两种不科学的倾向:一种是“言必称希腊”,对国外德育方面的理论盲目崇拜,照抄照搬。另一种是全盘否定,借口国外德育理论不适合我国国情,继续实行关门主义。这两种状况造成了实际工作者对德育理论(特别是方法论)的轻视。

代表们指出:德育研究,一般意义上应包含四个层面:一是政治信仰;二是行为规范;三是心理健康;四是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这四个层面,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讲,应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掌握和解决不同层面的问题。比如中小学生,应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后,基本解决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问题;自高中生至大学生,应基本解决政治信仰,理想和人格素养,至于心理健康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在大学阶段应形成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而在目前,为什么我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实效却很少呢?代表们提出:

其一是德育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手段落后。由于德育研究经费不足,几乎各高校的德育研究室(所)都没有现代化实验室(包括缺乏现代化的心理咨询研究室),很少采用标准化测量手段,大多数德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还是靠访问座谈,手抄笔记。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德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对于其他科学领域研究方法的突破,包括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突破显得非常迟纯。有人戏谑地说,德育研究科学是个“老小孩”:老是吃奶长不大。

其二是德育研究理论缺少带头人。纵观德育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大量的是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而富有创造性的突破却颇为缺乏。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看来是德育领域缺少学派、流派。理论界不同学派、流派的交流、碰撞、争鸣和批评与反批评,往往有利于研究人员的提高、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方法论的突破。看来,抓紧培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热心探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富有创见的科研人员,并逐步形成德育研究的不同学派、流派,对于改变德育研究落后与沉闷的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  

1995年华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年会综述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