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制造业的出现对我国社会经济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社会上很多建筑业的发展会使得绿化地带发生骤减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环境造成破坏。为了阻止环境恶化的发展,就需要实施合理的植树造林,有效缓解这种现象对我国环境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在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采用的树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杨树,其根本原因在于杨树自身具备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杨树在目前还面临很多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杨树自身病害。针对于杨树自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对杨树病害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总的来说,杨树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具有抗逆性和生长速度快的特点,而且杨树还能够用于环境修复和工业制造。在对杨树人工林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杨树虽然具备非常多的优点,但是在种植和生长的时候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杨树发生病害。而且其自身出现的病害大多数是有规律的,这就需要在对杨树自身病害治理的过程中遵循一定规律,并根据杨树病害规律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促使杨树人工林在我国林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杨树叶锈病及其防治技术
目前,在进行杨树人工林培养的过程中,发现杨树人工林经常会因为外界环境和起到因素,导致其自身经常会发生叶锈病,这种病害主要出现在杨树的叶片上,而且较为常见。在对这种杨树病害进行深入研究中,了解到引起这一病害的病菌大多数是专性寄生菌。专性寄生菌主要依赖植物活体并汲取营养物质生存。在对现在林业中出现的杨树叶锈病进行研究中,了解到这种杨树病害还分为毛白杨锈病和落叶松这两种。所谓的毛白杨锈病主要危害的就是杨树人工林中的毛白杨和白杨类树种。而对于落叶松这种杨树病害来说,其主要对青杨和黑杨其作用。而且这两种杨树病害的致病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发病的症状也不相同。这两种杨树病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杨树幼苗发生病害,严重阻碍杨树的继续生长。在杨树幼苗时期,由于树势较弱,这就为杨树发生病害提供相应基础,导致杨树病害大幅度发生。在对发生杨树病害的致病菌进行深入研究中,发现杨树发生病害时的致病菌主要是长循环性锈菌,这种锈菌的出现使得杨树在感染病菌之后循环发病,对杨树自身健康状态产生严重的威胁。而且这些病菌在生长的时候大多数是依靠不同的孢子进行生长的,而且致病菌在选择寄主之后,并不能够与其他致病菌进行循环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致病菌寄主控制的方法,借以减少锈病的发生,保证杨树的健康生长。
在幼苗发病时期,可以将发生病害的幼苗及时摘除,并在其中喷洒一定浓度的抗锈病药物。另外在实施杨树抗锈病处理的时候还应该对杨树林现场环境以及土壤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并根据种植场地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的杨树种植,对发生杨树锈病的现象提出有效解决措施,这样对减少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发生锈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杨树种植的时候,还需要保证树木与树木之间的距离符合相应规定,在杨树生长的过程中合理施肥,保证杨树的健康生长。在这里需要注意杨树在发生锈病的时候缺少的肥料大多数是钾肥,因此在进行施肥的时候尽量选取钾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治氮肥过多的情况,保证杨树在生长过程中的肥料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尽管在这里笔者已经提出相应的杨树锈病防治方法,但是在杨树发生锈病的时候还需要选取有效的解决措施。这里所说的杨树锈病结局而措施主要在于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控制杨树锈病进一步恶化。
二、杨树叶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杨树叶部病害除杨树叶锈病外,叶斑病是一类由病原菌引起的叶部斑枯病,包括灰斑病、黑斑病、斑枯病和杨叶枯病,严重时引起叶片枯死,造成树体生长缓慢。黑斑病是由杨盘二孢引起,在杨树叶片上形成不规则黑褐色病斑,黑斑病的发生与降雨量成正相关,降水多则发病严重。斑枯病由壳针孢引起,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形成较多圆形的小斑点,后变为浅褐色,同一个叶片上可形成几十个病斑,病斑连片后,叶片枯黄死亡。杨树灰斑病由球腔菌引起,在叶片表面形成水渍状病斑,严重导致嫩梢干枯死亡。杨树叶枯病是由链格孢菌引起,也在表面发生,多形成于下孢子对的对面,病斑中间产生黑色霉状物。上述杨树叶部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和幼树期间。
主要防治技术:一是抗病树种和速生树种的选育是减少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使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杨树新品种遗传选育周期大大缩短。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减少病害发生;二是科学分配杨树人工林的密度,降低林内湿度,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同时及时清理病落叶,减少病原菌的生物量累积,为杨树生长创造最佳生长环境;三是及时做好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在发病初期,喷洒戊唑醇、甲基托布津、异菌脲等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四是对于苗圃,杨树苗密度不宜过大,当叶片密度过大时,人工间苗,以利于通风降温降湿;五是近年来随着生态安全理念的提出,环境和谐性的药剂和防治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生物防治在杨树病害控制中也有新的成果涌现,如利用毒蘑菇毒素、木霉菌及其抑菌发酵产物、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剂及其代谢产物在控制杨树叶部病害中均取得不错的进展。
三、杨树烂皮病及其防治技术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重要枝干病害,属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干旱缺水、日灼低温以及其他造成杨树生长势变弱的环境条件,均可导致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发病初期病部表现为水渍状病斑,皮层组织腐烂变软,中后期病部失水下陷,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可以对杨树干部形成环割,树体死亡。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污黑腐皮壳菌。研究表明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与影响树木树势及抗病性的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关系密切,主要包括:杨树的抗病性,不同杨树品系的抗病性不同,同时烂皮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低温干旱等环境因素均是引发杨树烂皮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人工林营造时密度过大,造成树木个体之间对生长空间和养分的竞争加剧,使树势衰弱,引发烂皮病,综上所述,一切影响树体生长势的内外因素均是诱发烂皮病发生的因子。
四、结束语
因此基于以上观点,在防治杨树烂皮病的时候,以提供树木生长势的措施为主,包括:选用抗病树种,杨树对烂皮病的抗性与其他抗逆性密切相关,因此抗烂皮病的杨树树种同时也应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虫的特性。同时做到适地适树,选择适合造林地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优良杨树品种造林,最大限度提高其生长势;造林后加强人工林管理,及时抚育,改善林地及周围卫生条件。
参考文献:
[1]谢勇.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经济效益初探[J].华东森林经理.2001(03)
[2]宋晶波.试论杨树人工林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06)
[3]张春华,佟修.杨树人工林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04)
[4]秦盛华.浅谈杨树人工林灌溉对生长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2(22)
[5]李光明,马庆宪.浅议我省杨树人工林现存的问题及有效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0(02)
论文作者:张红钰,蒋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杨树论文; 病害论文; 人工林论文; 锈病论文; 发生论文; 生长论文; 叶片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