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邓小平论政府管理的创造性与规范性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规范性论文,创造性论文,思想论文,政府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提高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表明,要想增强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必须在转变政府职能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管理中创造性与规范性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同志有过一系列论述。本文试图做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关于政府管理的创造性
在政府管理中讲创造性,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管理的客观规律。所谓创造性,就是善于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坚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如果囿于官僚主义和思想僵化之中,势必没有质量、没有效率、没有水平,也就谈不到为人民服务和保持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那么,政府管理中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政府管理要有开拓性。我们现在正处于世纪之交、经济体制转换之交,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践证明,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办法和小生产的经验,已经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过去的思维方式,也不适应今天改革开放的需要。因此,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管理方式、管理方法的改革要同步进行。坚持政府管理的开拓性,首先,政府管理要具有自己的特色。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制度和管理方式。”也就是说,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照搬外国政府的管理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变化了的外部条件出发,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政府管理模式。其次,政府管理要切实转变职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配套进行。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中,政府职能也必须转变。这就要着眼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克服官僚主义,认真解决党政分开、权力下放、精简机构的问题,使政府真正承担起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的职能。政府职能转变了,领导层才能有活力,“领导层有活力,克服了官僚主义,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基层和人民的积极性,四个现代化才真正有希望。”三是政府管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的前提,也是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同志说:“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四是真正仔细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没有一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旧体制转换中矛盾和摩擦很多,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充分履行政府的职责。另外,坚持政府管理的开拓性,还必须实行开放性管理。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不行。“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因此,政府管理也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仅要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文化。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当然,这种吸收不是不加分析的兼收并蓄,而是“扬弃”,是为我所用。
(二)政府决策要有科学性。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府管理中最重要的职能,也是政府管理创造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我们要顺利实现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必须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因为,决策正确,可以给人民带来安宁和幸福;而决策失误,就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进行科学决策,第一,要有战略意识和全局观念。“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统揽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实际出发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才能带领群众前进。第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是我国宪法的规定。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掉。各级政府对于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必须令行禁止、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我行我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研究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反复比较;在这个基础上,经过集中,作出决定。第三,要深入调查研究。历史经验说明,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因此,可以说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新时期,尽管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在政府工作及领导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更为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有目的,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要研究事物的本质、做定性定量的分析,要讲唯物辩证法、防止主观片面性,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走群众路线,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第四,要重视政策咨询工作。各级政府决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特别要充分发挥政策咨询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作用,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决策合乎科学及经济的客观规律。
(三)政府领导经济工作要有主动性。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是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新形势下,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主动性,取决于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熟练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要的是转变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以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他说,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由此可见,我们要抛弃计划经济体制和小生产的思维定势,用改革开放和社会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来领导经济工作。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还必须明确经济发展战略和重点。这就是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集中力量加快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切实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
(四)政府工作要有预见性。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是针对无计划性和盲目性而言的,政府管理如果没有预见性,也就谈不上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必须有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它涉及的面很广,涉及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和问题,一定会遇到重重障碍。”因此,我们要从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政府工作运行的情况,了解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及要求,以便尽快改进政府工作。各级政府不仅要有国内的信息网络及反馈系统,还要了解国际经济与政治发展的新格局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政府管理适应国际、国内大环境的需要。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还必须善于抓住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这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认真调查研究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个性中了解共性。这样,就能比较超前地提出对策和办法,而不是做事后“诸葛亮”。另外,增强政府工作的预见性,还要使计划具有可行性。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充分考虑到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需要与可能,还要考虑到实现计划的措施和保证。既要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速度,也要反对落后于实际和群众要求的“尾巴主义”。政府管理如果增强了预见性,在很多方面先走一步,就能够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就有利于掌握主动权。
二、关于政府管理的规范性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的管理,不仅要有创造性,而且要有规范性和约束性。创造性与规范性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不坚持创造性,政府管理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难以开创新局面;而不坚持规范性,政府管理就失去了约束和监督,就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在转变政府职能之中,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一)政府管理必须坚持理论的指导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刻社会变革之中,各级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责任。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理论的指导。我们所说的理论指导,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因为这一理论,不仅深刻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而且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政府工作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就要把握它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是路线的基础,因此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也就是说,政府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一切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这个中心;同时,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统一,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政府管理坚持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就要善于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下,划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基本界限。
(二)政府管理必须坚持有序性。政府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无序运行的政府难以履行自己的职责。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坚决地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克服领导机关的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什么是政府管理的有序性呢?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计划。从整个国家来讲,要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地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地方政府来说,要根据全国的战略目标和本地区的实际,合理地确定近期和长期的发展计划。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时,应该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着眼于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妥善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别。其次,要协调政府的各项管理。各级政府应总揽全局,将经济管理、政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统筹考虑,妥善安排,使之协调发展。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管理而忽略其它方面的管理,也不能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政府管理应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三是要保证政府工作系统的有效运转。政府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积极配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工作系统,处理好党政关系、全局与局部关系、法治与人治的关系,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
(三)政府管理必须坚持自律性和他律性。自律性就是自我约束性,就是廉政勤政的自觉性。邓小平同志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他律性指的是对政府管理的监督。必须对政府工作进行广泛经常的行政监督,这是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第一,要加强党的监督。政府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坚持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一致。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不是取消和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使党集中精力管党、管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加强党的监督还包括党内的监督,即上级和同级党组织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第二,要加强群众的监督。要创造条件,建立群众监督制度,扩大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使政府经常能听到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便及时改进工作。第三,要加强党外的监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方针。各级政府应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广开言路、广开才路,虚心听取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的意见,与他们共商国事。同时,将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缺点、错误,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第四,要加强法制的监督。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说,在政府管理中,我们要懂法、守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