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晓晨

双一流背景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晓晨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54 

摘 要:本文以双一流为背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定义入手,归纳出了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包涵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四个基本的要素;立足现实,分析了当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所在;针对问题,尝试探索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办法。

关键词:公安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改进策略

“双一流”建设是遵循“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统领,以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的理念,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支持一批高水平的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国家战略。公安院校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培养出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需要的公安人才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如何构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各公安类院校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直面的课题。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立足现实,分析现状,探索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定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模式”一词的定义为“事物的标准样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专家在讨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去培养”这两大基本问题时,首次把“模式”的观念引进教育研究的范畴,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学研究的不断深化,许多从不同方面阐述人才培养模式内在含义的理论应运而生,“结构论”“过程论”“结构过程结合论”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综合众理论不难发现,各位学者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尽管在侧重点和表述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其基本内涵上却是趋于一致,都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手段与思维模式,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多方面相互有机结合的产物。那么,以此为基础来定义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即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公安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基于公安职业化的教育宗旨和指导观念,以人才培养活动为主体,以完成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公安人才目标而制定的运转模式。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两大宏观要素就是培养目标与培养活动。而从微观层面上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却包含着四个基本的要素:培养目标、培养途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宽泛单一

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它是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随着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类型、级别而变化,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前提和指导的作用。

统观我国各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单一。用类似“公安战线需要的”“公安机关需要的”“各级公安、政法机关需要的”这样的形容词来定义人才培养目标难免有些宽泛,既不具体也不明确。而在各个公安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中,也未能体现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大多院校要么侧重学历教育,注重培养学历研究型人才;要么就侧重技能教育,旨在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单一,限制了公安人才的全面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公安院校中缺乏相应的需求分析机制,没能很好地把握当下公安人才培养的新规律、新需求、新动态,及时地进行更新修改,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宽泛而单一。

2.培养途径重形式轻实效

除课堂教学外,实习锻炼是公安院校培养公安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不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从警意识,更能促进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我国绝大部分公安院校都有各自的实习基地,而且数量可观,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实习地点安排不科学。往往各种专业的学生都会被“一箩筐”地安排至同一个实习部门,缺少实习锻炼的专业区分度。

其次,实习内容安排不合理。在基层派出所、公安局实习的学生,往往被安排去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登记情况、起草材料、例行巡逻等,很难有机会奔赴第一现场进行办案,或者参与到案件侦破勘查的分析讨论。

此外,实习时间过短也是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绝大多数公安院校为学生制定的实习时间为2到3个月,时间在半年以上的院校寥寥可数。当下,基层实战部门所承担的大案、要案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性。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学生很难能实质性地接触到公安工作的核心内容,致使实习锻炼这一培养途径成了搞形式、走过场。

3.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课程体系是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系统和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教材建设的综合,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载体。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安院校课程体系都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中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是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公安院校的教育与公安实战工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滞后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刑事案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相应地国家颁布了许多新法律,公安侦查和鉴定工作也产生了许多新成果。但这些信息却都没能在公安教育的相关教材中得到及时的更新补充。部分教师对当下公安实践新形势缺少了解,依赖陈旧的教案、过时的案例,照本宣科,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同时,教学方法落后也是影响公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教师一直沿用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讲授而轻探讨,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让知识传授成为了一种单方向的流动,导致教学活动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

4.评价机制不健全

评价机制是指依照某种固定的标准对培养过程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与效用作出科学衡量与客观判断的一种制度。绝大部分公安院校为了保障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都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但教学质量的评价多以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资深教授和教务处人员所组成的督导团作为主体,学生和外聘专家参与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过于依靠本校教师的力量而不借助外力,容易固步自封、闭门造车,直接导致教学水平发展后劲不足。

此外,评价内容细化程度不够也是大多数公安院校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之处。大部分公安院校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考勤考核、课堂纪律、教学目标、教学态度等宏观层面的评价项目,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这类具体的教学过程指标却涉及甚少。比如双向交流的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语言的表达,挂图、幻灯、课件、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使用等。

三、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措施

1.制定符合新时期公安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公安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创新型公安人才可以极大地提升公安工作的效率和发展后劲。培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此,各公安院校可以从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出发,实现创新型公安人才的培养。

(2)提升综合素质

①提升政治素质

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责任,因此,保证公安院校学生政治上的绝对忠诚可靠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此外,公安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只有具备优良的政治素质,才能抵制诱惑,不怕牺牲,服务人民。新时期我国公安院校学生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1.对党忠诚;2.秉公执法;3.清正廉明;4.严守纪律。

②提升心理素质

公安工作具有着非常规的性质与特点,它社会接触面广,任务复杂,是一种需要经常面对突发状况的高危职业。因此,各公安类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教会学生能随时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智的心态;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的意志,使其能够承受压力、应对挫折。

③提升身体素质

当下,公安实战部门担负的任务艰、责任大,社会暴力犯罪逐年增加,警察经常需要进行超负荷、高风险工作。因此,进一步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可以降低公安工作者的牺牲率,更是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任务的前提保证。公安院校可以通过完善体能训练模式、改善训练条件等方式促进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自觉长期锻炼的意识。

2.提高实习锻炼质量

实习锻炼是学生实现公安理论和公安实战有效对接的桥梁。为强化实习锻炼效果,各公安院校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建立专业特色实习基地

将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到不同实习基地的不同部门,使学生能够深入接触到本专业公安工作的内容、流程和方法。

(2)完善实习考核制度

根据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锻炼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质量考核,注重对学生实习期间实战能力、学习能力的测评,避免实习趋于形式化。

(3)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通过与本校教师、实战部门专家协商讨论,确定各专业的实习时间,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3.强化课程体系建设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而教材、教案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它的质量高低对教学内容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摆脱教材、教案陈旧、落后的缺陷,是优化教学内容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公安院校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奔赴案件相对较多的公安实战单位进行调研,通过参观、座谈、参与办案等方式,及时吸收公安实践的最新成果、了解公安部门的最新案例,将相关内容整理归纳进教材、教案中。

(2)改进教学方法

改变纯“灌输”的教学方法,以引导法、互动法、探讨法、辨析法取而代之,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否定精神。教师要学会在教学中利用设疑的方式,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正确答案与解决办法。合理的怀疑、适度的否定是接受新知识的起点,教师要启发学生怀疑、否定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材存在着知识性的错误、思维上的滞后和语法上的差错,大胆的怀疑与否定,不仅提高了学生能力,也完善了教材。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讲授过程中的错误进行怀疑、否定。对日常讲课中教师的失误提出质疑,可以真正实现课堂的教学相长。

(3)加强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对于培养新型实用公安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对本校学生进行开放,可以弥补教师日常教学中实验课课时的不足,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的开放,提升学生动手科研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形成一个以实验室为依托的课外科研活动基地。各公安院校可以采取预约开放、定时开放等方式,针对基础型实验、自主型实验、科研课题参与型等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进行开放规划,以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需求。

4.健全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尺,对教学质量起着监督、促进作用。健全评价机制首先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公安院校可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评价委员会,邀请学生、校外教师、实战专家参与听课评价,保证评价意见的客观全面。再次,要细化评价内容,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最后,还要形成有效的反馈制度。对于优秀的典型教师,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公开课;对于存在问题的教师,可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其了解身上的不足,并找出日后改进的办法,使评价机制真正成为一套多角度、立体式、全方位的监控体系。

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公安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培养技能业务强、综合素质高的实用型、全面型公安人才不光是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关键。研究和完善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任重道远,公安教育工作者唯有坚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开创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光礼 “双一流”建设中的学术突破——论大学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

[2]曹军 欧阳展平 何登 马士英 基于顶层设计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3,(4)。

[3]柯文进 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7)。

[4]杨金胜 关于警察权的两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16)。

基金项目

课题号:JG17DB549。教师核心竞争力视域下的公安院校教师发展研究,宋立渠,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课题号:JG17DB526。 双一流背景下刑技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于遨洋,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作者简介

王晓晨,1989年12月生,现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秘书,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公安教育改革、公安教育理论建设。

论文作者:王晓晨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双一流背景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_王晓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