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_徐志云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_徐志云

(福建省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 福州 350008)

【摘要】 目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评价其复发与预后情况。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他们的就诊顺序将其分组,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为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给予干预组患者个体化心理干预,再对比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复发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在复发及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他们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个体化心理干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复发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256-02

在精神病疾病种类中,精神分裂症是较为常见的,此种疾病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疾病的药物有很多种,通过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都得到及时的控制,但由于此病容易复发,发病时对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生活情况都会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才能帮助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中来。本文对一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了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研究对象及护理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64例均为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神经分裂症疾病康复期的诊断标准[1],他们的年龄为25~53岁,平均年龄为(42.5±12.5)岁,他们的病程为10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0.6)年。排除了患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者不配合治疗等患者,所有患者都是在知情同意下接受治疗及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64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基础资料均没有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对比的意义。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其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教育、饮食护理及其他并发症护理等;干预组患者不但给予常规护理,同时还对他们采取个体化心理干预护理,干预次数为每周两次,每次半小时。负责干预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有关专业知识,并倡导患者家属主动参与,找出疾病诱因,合理制定康复计划,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回到正常生活轨道上来。两组患者的护理时间均为两个月,完成护理干预后评价其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2]

通过护理后,采取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分,干预后进行随访,观察评价其复发情况及预后情况,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面,采取SF-36量表评价,分数越高就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比较

干预组的阳性症状分为(5.17±2.08),对照组为(8.12±2.18);干预组的阴性症状分为(8.30±3.18),对照组为(10.49±3.82);干预组的一般精神病理分为(17.05±1.23),对照组为(22.05±4.08),干预组总分为(30.52±1.38),对照组总分为(40.66±1.25)。可见,干预组的PAN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比较具有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

干预组有1例复发(3.1%),对照组有3例复发(9.4%),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组的生理功能分为(35.68±0.58),对照组为(30.96±0.45);干预组的生理职能分为(38.42±6.18),对照组为(30.14±6.98);干预组的躯体疼痛分为(36.23±4.43),对照组为(29.15±4.38);干预组的一般健康情况分为(37.56±2.16),对照组为(30.12±2.15)。可见,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关爱,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讲,不但要注重他们疾病的治疗,而且还应该从多方面关注他们,切实帮助他们恢复健康,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在康复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对他们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提高他们各方面的功能,才能彻底消除精神病症状。本研究对干预组患者采取个体化心理干预,为患者多创造和他人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避免疾病的不良发展,有效降低复发率,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可见,对于处在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给予他们个体化心理干预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晓玉,袁萍.应用临床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2]郑宏,陈思路,牛昕等.社区综合服务团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

论文作者:徐志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_徐志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