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论文,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这是一个大题目,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意见。
一、要处理好加强企业管理与深化企业改革的关系
企业改革和管理既存在密切的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既要重视改革,又要重视管理。不能以改革来代替管理,或以管理来代替改革。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转轨的特殊时期,更要处理好改革和管理的关系。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以改革来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改善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的企业改革是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中心环节进行的。有些时候,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改革也会涉及企业制度和企业机制的改革,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它们的企业改革只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改革。我国现在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要求必须有适应这种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但是,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它们只具有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经营机制,而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机制。因此,我国企业改革的头等大事,就是要改革传统的企业制度,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在对传统的国有企业的制度进行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涉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比如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组,就要改革国有企业原来的一些管理制度,建立与公司制度相适应的法人治理结构、成本会计制度、分配制度、劳动制度,等等。当然,也还会涉及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不少是由于改革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所引起的,它们是围绕企业制度改革而展开的。
第二,我国的企业改革是将改制、改组和改造结合进行的。“改制”就是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奠定基础;“改组”就是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鼓励兼并、合并,促进存量资产优化,重点是发展一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造”就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提高企业的技术素质,增强后劲,增强实力。将体制转变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机地组合起来,要必须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变外延型粗放经营为内涵型集约经营。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主要是以改革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为主,企业的兼并、合并也时有发生,但是它们并不涉及企业管理和企业机制的变革。
第三,我国的企业改革是和其他改革配套进行的。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改革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又只涉及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改革,所以企业改革不存在配套的问题。而我国的企业改革就不同,我国的企业改革只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和计划、投资、财政、金融、流通、外贸、社会保障等宏观经济体制改革配套进行,而且要和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福利制度等企业的其他改革配套进行。不对这些体制进行改革,企业改革就不能深入,企业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二、处理好企业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发展既表现为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线、职工人数、产品种类、品种、数量、销售收入、地区分布等“量”的扩张,也更表现为先进工艺的采用、先进技术和装配的引进等“质”的提高。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在企业的高速增长期,企业各个方面都发展很快,如果企业的管理跟不上去,就会出现“增速”不增效,“增产”不增收的局面,让管理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以日本为例,它从50年代初开始大量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但是管理问题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结果虽然从美国引进了先进技术,产品产量、劳动生产率和成本却大大落后于美国。在50年代后期,企业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在学习美国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套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从而使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对整个日本经济的腾飞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国也存在类似情况。一些企业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了先进设备、技术,扩大了企业的规模,但由于管理和其他工作没跟上去,却不能很好发挥这些技术和装备的作用,经济效益也不理想,特别是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片面追求外延扩大而不注重内涵发展的增长方式,还未得到明显的转变,而近年来企业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如企业兼并激烈的趋势、企业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趋势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有更高的管理水平。
三、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
现在国外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变化,有选择性的学习和引进这些管理思想,借鉴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但是绝不能盲目照搬。这是因为:
第一、我们的企业和国外的企业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距,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国企业正处在转轨机制、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的时候,而国外的企业是完全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和发展。
第二、有一些管理理论还不成熟,有些管理方法还不完善,还有待实践考验。比如企业再造,据美国和欧洲一些企业的试验看,成功的仅为30%,大多数是失败的。
第三、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管理与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中的一项发明、一个定理都可以通用,而管理本身则具有二重性,既涉及生产力的管理,又涉及生产关系的管理。后者受体制、文化的影响很大,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因此,必须处理好学习、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把国外的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我们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方法。
四、处理好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手段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任何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贯彻,都要求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存在严重的滑坡现象。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有45%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比以前下降了。这种管理的滑坡现象在某些部门和地方表现得很突出。机械工业部1995年组织的调查表明:机械工业有55%的企业基础管理出现了滑坡现象,其中20%的企业大幅度下滑。许多事实表明,企业管理的滑坡现象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和亏损额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处理好学习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加强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狠抓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原始记录、会计凭证、统计资料等基本数据必须完整、准确,能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基本情况,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能准确、及时满足企业各种决策的需要;劳动定额、物质消耗定额、资金占用定额、费用定额等要健全、合理,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各项产品质量、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工艺、工装、检验、包装、运输、储藏等,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要严格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应有企业标准,并保证标准的先进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计量、检测手段要齐备、准确,原材料、燃料、工艺过程和产品性能凡能计量、检测的都应计量、检测;企业和各种基础制度和专项制度必须健全,并认真贯彻执行。
五、处理好加强企业管理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企业管理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工程,既包括对原材料、设备、厂房、半成品、产成品的管理,也包括对资金和劳动者的管理,其中,对劳动者也就是人员的管理应该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再好的技术,再先进的设备,都要靠劳动者来掌握;再科学的管理,再好的机制都要靠劳动者来实现。
本世纪中叶以来,以日、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日益将注重对人员的管理放到企业管理的突出重要地位。在日本企业管理界有一种说法“企业就是人”。它形象、深刻地表明了日本企业管理的秘诀。我国现在处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的关键时期,加强对企业人员的管理,着眼于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因此带来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就显得更为重要。这是企业摆脱困境,不断发展,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当然,我们加强对劳动者的管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行为科学”的作法。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我国的企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管理特别是对人员的管理应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有自己的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这应该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指导性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是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的,但又对经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企业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为提高企业的效益服务。它的内涵是丰富的,现在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又有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民主与法制建设、工作管理、生产经营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体味和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把精神文明建设看成是促进经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付诸实际行动,这样我们的企业改革成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