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策探析论文_刘卫东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策探析论文_刘卫东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平邑县分局 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加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目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它要求人类要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的地质坏境也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加强保护,本文从环保局管理者的角度入手,去探讨关于保护地质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推进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地质环境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描绘了一幅 “美丽中国”的蓝图,这张蓝图事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事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与资源载体,地质环境友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石。当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正在往更高水平和更广空间推进,乡村振兴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国土空间开发的程度、深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地质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愈发严峻。建设生态文明,急需科学认识并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地质环境问题。

1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要点

自19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关于强矿山地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决不能够以一时的经济利益去换取后来的生态价值,本文所介绍的陕西省地区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更是一个矿产资源的输出大省,然而最近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煤,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数量有所提高,陕西省就是以金属输出为主的矿业大省,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起了非常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的问题,较为明显的地方主要包括了秦巴山区金属矿的高度开发,渭北地区铁矿的过度开发,近年来在陕西省政府的治理之下,保护区的矿物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对策建议

2.1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理念与模式创新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理念,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突出生态修复功能,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由单一工程向综合性的生态修复转变。(2)创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与项目资金的整合与合理利用,形成合力,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构筑生态安全屏障。(3)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淡化地质色彩,打破专业、行业壁垒和局限,提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与其他工作的融合程度,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新农村建设、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内容正在向生态环境修复转化。(4)中国地域辽阔,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要因地制宜。目前,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缺乏示范性工程和技术标准,导致中央财政资助的治理经费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应。选择不同类型矿产、不同地质环境区的典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及治理示范研究,对于项目成功经验要以各种形式广泛推广,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技术标准,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科学、规范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地质文化公园的不断建设

根据十八大会议报告指示: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世界,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环保局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的一部分用于建立地质文化公园,向普通民众开放,地质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普通人民的文化素质,并丰富公园所在地的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的生活的质量,并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某些方面,会增加公园所在地人民的收入,加强地质文化公园的建设并向民众开放,在进一步丰富公园文化的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软实力。

2.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城市地质灾害监测与共防共治,将地质灾害纳入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予以重视和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指出,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控地质灾害风险,建立完备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与预警系统,强化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与科普宣传,利用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4自我修复生态系统

19大会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保证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措施,是关乎民族未来发展建设的主要因素。所以面对今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的矿山环境,将生态文明的建设任务放在首位,充分融入国家的未来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工作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势崛起。但是若想能够在未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目标,首先环保部门应该能够推进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对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应该做出比较专项的治理方案,增加在西北地区的投入资金增加森林的绿化面积,一方面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还应该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从而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社会的稳定进步,最后工作人员还应该能够将资源的消耗效率,对于周边的环境损害程度综合全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之中,共同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

2.5完善地质环境法律法规,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动地质环境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所以,必须推动地质环境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及考核评价制度,构建地质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推动地质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地质资源环境统一规划与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地质环境法律法规,不仅能为有效解决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制度保障,还能有力推动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制度建设发展。

结语

地质生态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以及经济建设提供了场地,是生态环境以及丰富资源存在的基础,加大地质环境的保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趋向,是一项造福万千百姓,惠及后代子孙的惠民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此要深入贯彻实施地质环境的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关凤峻.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26(5):4-9.

[4]李金发.夯实地质工作基础,服务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5-19(5).

[5]刘晓慧.地质环境是美丽中国的基石——访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副总工程师盛根来[N].中国矿业报,2013-4-23(B01).

论文作者:刘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策探析论文_刘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