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方文化,是在特定地域内,长期受到多方因素(如历史、地理、文化)等影响,进而形成特有的当地文化。它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传统地理及人文风貌,是当地人民集体创造出来的宝贵物质及精神财富。它包括建筑、民歌、饮食、婚嫁习俗等。老师利用学校的资源,引起他们对地方文化的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人。
关键词:阅读 地方文化 传承
一、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
本人在教学之余,会接触到本地一些文化圈子的人,对阳江的文化了解了一些,可是却发现,身边的孩子对阳江的文化了解得甚少,甚至很多学生在校外,连阳江话都说不准了。一次,我看了阳江作家洪永争的儿童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后,就有了“在阅读中贯穿乡土文化教育”的想法。
1.阅读前的准备工作。这一本书,我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阅读。这是一本写阳江疍家人生活的小说,这本小说获得了第二届青铜文学奖的“青铜奖”,故事的背景虽然有点悲惨,但却不失人性的温暖。书里有很多阳江的特色小吃,如猪肠碌、油角、榄角等,也有一些艺术风俗类的,如哭嫁、咸水歌等,也有一些阳江特有的植物,如麻竹、野菠萝(荚)等,亲子阅读,就是方便孩子在阅读时遇到什么不懂的,可以随时询问家长。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孩子上网查询或搜集一些关于阳江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果做到了这些,我想,学生对阳江的文化应该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2.以分享的方式,将故事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本土文化并不会太了解,对本地的文化也未必会感兴趣。且有些地方文化他们甚至连听都没听过,见也没见过。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前,应该对阳江风土文化进行深刻透彻地了解,在指导阅读方法时,也要注意与其他书籍不同。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会收获得更多一些。在学生读完这本书后,我会组织学生在班上开一个分享会,让他们把收集到的阳江本土文化在班上分享、交流,以获得更多同学的认同。《摇啊摇,疍家船》写的毕竟是阳江的风光阳江人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时让学生进行实地探访,或与家长亲自到小说发生地体会一下,这样,对故事兴趣就会更高。
3.做调查报告和手抄报。“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在读书的过程中,将精彩的段落抄写下来,或是对于一些不理解的部分做批注,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老师可以检查学生书上的圈点勾画,还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完后,还可以做一份手抄报,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进行评比。
二、借助读书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
读经典名著用读书卡,这是不可缺少的。《摇啊摇,疍家船》是一部获得青铜文学奖的小说,也算得上是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更多的是采用了白描的手法,把疍家人的生活的一些场景展现给观众。它是一本儿童小说,线条比较浅显易懂。在这本书中,更多展现的是阳江本地的风土人情。也可以让学生为名著设计思维导图,把一些零散复杂的内容制成图,进行整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以此进行记忆、分析。下图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便于在了解本土的文化(下图是我班学生陈柳儒同学画的思维导图)
三、开展本土文化比赛
在指导学生读完《摇啊摇,疍家船》后,再进行分享,从而引导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准备一段时间后,我会在班上举行一次本土文化的比赛。我让几个同学把渔家的婚嫁这一场景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孩子们看,然后进行咸水歌大赛。其中有两个同学表演了一段东平流已久的渔歌对唱:
女:乜鱼出身擦面粉哩? 男:牙带出身擦面粉哩,
乜鱼出身披金银哩? 黄鱼出身披金银哩,
乜鱼双双不离影哩? 比目双双不离影哩,
乜鱼出水带烟尘哩? 墨鱼出水带烟尘哩。
这首对唱的渔歌,不仅有咸水歌的味道,而且还显出了鱼文化的精彩。让大家听得兴致盎然。
通过这一轮的比赛,大家对阳江的咸水歌、漆器、风筝、龙舟、豆豉、炒米饼等阳江特色的东西了解非常透彻了。
四、邀请专家进校开展讲座
孩子们对阳江文化的了解,其实是基于表面的,要想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得靠长期坚持灌输爱家乡的情怀。对此,学校可以邀请当地一些知名的文化艺术家进校开展讲座,让孩子们与文化艺术家面对面地交流,让学生感到,文化离他们并不远,家乡的文化,就在身边,家乡文化的宣讲人,就在眼前。这样一来,就拉近了孩子与本土文化的距离。
关于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还有很多,如何在阅读中融入乡土文化的教育?这有待老师们不断地探索,要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论文作者:冯美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1
标签:阳江论文; 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本土论文; 孩子们论文; 咸水论文; 地方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