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王雪姣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功能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年龄≥60岁的心律失常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参考组,两组研究者分别接受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受检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参考组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颤、房速、窦房阻滞以及房室阻滞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速、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观察组房颤、窦房传导阻滞以及窦性停搏检出率与参考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够尽早发现心律失常高危人群,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关键词:老年;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常见病症,可独自发病,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共同发作,预后与心律失常的诱因、病因、演变趋势以及是否有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若疾病不能被尽早准确检出、纠正,会导致患者猝死、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心律失常的监测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为近年来心律失常诊断的主要方法,为分析其诊断价值,笔者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22±3.52)岁,合并症:高血压32例,糖尿病28例,高血脂36例;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参考组,男35例,女35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97±3.68)岁,两组参与研究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伦理要求进行,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排除标准

排除陈旧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肺心病、病窦综合征、心绞痛、风心痛、心肌病或心肌炎、高心病、预激综合征以及其他心脏病患者;监测前三天使用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物患者;肿瘤疾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测使用Holter KF-

2000型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记录仪(生产公司:西安交大辰方科技有限公司),对患者进行24h心电图检测,所得结果经计算机回放并录入、统计、分析,通过人机对话的方法将检测结果交由专业人士判断,并交由医生复核。常规心电图检测依照科室日常检测流程进行,比较检测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以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动态心电图比较

观察组在室性早搏、室上速、房颤、房速、窦房阻滞以及房室阻滞方面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窦房结纤维化、动脉管腔狭窄、闭塞、窦房结内起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同时心肌传导束内亦有同样改变,最终引起不同的心律失常表现。老年人由于反应迟钝、耐受性强、日常活动量小,因此在出现心律失常后,患者感应较为迟钝,实际心律失常症状要比主诉更加严重[1]。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测,然而由于监测时间较短,因此监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对于老年人而言,其心律波动较大,因此个别时段的检测无法对患者心律波动准确显示,具有较大的误差;而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如房速、房颤、室性停搏、阵发性室上速等检出难度更大。动态心电图为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新的心脏情况监测手段,能够对24h内患者心律状况进行实时监测,避免了诊断中的误差,尤其是一些心律异常、易波动的诊断中优势更加明显。史松等在对31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检测时发现,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房性、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室性早搏、左右束支阻滞类型的心律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P﹤0.05)[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速、室上速、窦缓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以及室内传导阻滞率均明显大于常规心电图检测(P﹤0.05),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更加准确。与传统心电图检测不同,动态心电图检测通过计算机回放、人机对话,能够更加灵敏的发现患者隐匿的心律失常症状,更加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3]。为了提高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在检测过程中应该将老年患者群体性特点考虑在内,同时在计算机回放时需要对一些细节性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避免一些一过性心律失常症状被遗漏。笔者认为在诊断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同时辅助其他相关检查,以保证检测更加具有针对性。若患者合并心肌病、冠心病以及肺心病等,在诊断中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即给予心电图监测,从而保证患者能够尽早接受治疗。

总之,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安全可靠,在心律波动较大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加精细的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监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朝 陈子欣 孙月.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作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5,4(3):144-146.

[2]史松,王艳红,易金玲.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1866-1867.

[3]黄立萍,王楠,董颖雪,等.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1):829-832.

论文作者:王雪姣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6

标签:;  ;  ;  ;  ;  ;  ;  ;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作用分析论文_王雪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