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1 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名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每组各50例病人,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观察指标包括两组病人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病人对于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梗)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有积极作用,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急性脑梗死;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颅内的血管发生急性的、局部的栓塞,也可能是由于体内其他部位的栓子转移至脑内血管,导致脑内部分血管堵塞[1]。依据脑组织缺血的范围、缺血程度、缺血时间,决定了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由于急性脑梗死近来来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容易致死或致残,所以我科积极重视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工作,护理人员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进步,提倡以患者为核心,积极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进行护理,其中,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干预模式,旨在于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得到舒适的医护体验,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速度。我科认识到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作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舒适护理效果及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2017年1 月至2017年12月间于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女性和男性分别占:24名,26名,病人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1岁,70岁,平均(51.37±2.71)岁,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女性和男性分别占:27名,23名,病人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33岁,72岁,平均(56.14±3.48)岁,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人;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病人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和/或心理疾病者;意识障碍者;拒绝配合护理者等。
1.3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入院前进行住院相关注意事项宣教,住院期间遵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反馈、常规处理伤口,出院时就出院相关的注意事项、院外用药、饮食、运动等宣教。
观察组 在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干预。舒适护理干预的目的是保证患者住院期间有舒适的治疗体验,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积极关注患者的身体感受以及心理状态。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舒适护理:在治疗前,积极主动与病人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饮食及运动习惯,尽量配合患者营造舒适洁净的住院环境,向患者讲述治疗的必要性。2.心理舒适护理: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患者往往没有心理准备,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患病的事实,所以,心理舒适护理必不可少,护理人员需要在入院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基线心理情况,对于心态及精神状态较差者,需要和家属沟通,请求家属配合关注和护理病人的情绪。3.疼痛舒适护理:向患者询问并且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及时向医师汇报,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辅助患者进行放松练习,例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人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梗)、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以此评估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的临床价值。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统一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梗)均较低,且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细见下表1:
2.3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3.10±2.5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5±1.4天,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人们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急,治疗窗有限,致残及致死率偏高,所以积极治疗十分必要。我科护理人员充分得认识到了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价值,护理人员作为患者住院期间密切接触的医疗群体之一,护理效果很有可能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影响[3]。舒适护理模式其实是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其护理操作干预,使病人即使处于陌生的医院病房,尤其是首次住院的病人,接触陌生的各项医疗操作,仍然能有舒适的治疗感受[4,5]。舒适护理的实施,涵盖了从生理感受的护理、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护理、疼痛舒适护理、舒适度评估等方面。本研究纳入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制定了规范合理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并且与常规护理进行了比较。发现当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客观上改善患者病情疗效。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梗)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予以舒适护理干预后,病人加深了对急性脑梗死相关知识的了解,缩短住院时间,其对于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升高。
综上所述,我科尝试性对于急性脑梗死病人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临床效果显著,验证了舒适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方面有显著作用,有必要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荣.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13):1195-1196.
[2]孔庆兰.影响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因素[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07):154-155.
[3]许清.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3):14-15.
[4]张宏.舒适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01):15-16.
[5]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05):513-517.
论文作者:孙志瑛 冷雪 黄钰 刘洋 刘羽晨 王欢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舒适论文; 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脑梗死论文; 并发症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