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从众心理在数学课堂中也很常见,但在很多时候却被忽视了。作为数学教师,面对课堂的常见的从众现象,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发挥从众的正效应,用群体压力营造民主的数学氛围,在课堂实践中积极应用,变“负效应”为正效应。让“从众”心理点亮数学课堂,构建出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从众心理 数学 课堂 心理学
一、发挥正效应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群体压力营造民主的数学氛围。
1.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陶行知先生所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之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想这可以成为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第一步:真正使每个学生“动”起来,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2.“导学小老师”让尊从有榜样。从众的学生,大多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或活动能力较低的同学,其中女学生从众多于男学生;性格内向、有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基础差的学生多于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别人的成绩好、能力强,自叹不如,就只好跟着大家,这类现象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较为明显;还有一类是,即有的同学将大多数同学的错误判断看成是正确的,或虽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但因不能“标新立异”,或怕别人挖苦,从而表面从众,内心保留自己的看法。这样两种情况,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搭建小组竞争的平台。挖掘出小组学习过程中涌现的“导学小老师”,让这些“导学小老师”导引着他们的小组合作、竞争,积极参与到课堂评价的活动中。
3.从众心理培养科学的数学观。数学教学中所学习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推论等基础知识,是已经被数学共同体证明了的真理。对这些真理的认同、服从,是对“科学法则”、“科学规律”、“科学真理”的从众,这种从众是必须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共同体的从众,有利于培养科学的数学观。
4.由依从到内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众根据社会影响的反应分为三类: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行为持续的时间与奖励或惩罚存在的时间相等,对个体影响较小。认同区别于依从之处在于,个体希望自己成为与施加影响者一样的人,对个体有一定的影响。内化是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反应,如果我们觉得施加影响的那个人是可信赖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那我们就会接受他(或她)所提倡的信念,并把这些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一旦它成了我们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它就可以独立于发源者而成为自己的准则,并将变得非常难以改变。鉴于此,课堂教学就是要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观点和数学法则由依从、认同而达到内化,使从众行为的正效应充分得到发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通过良好学习习惯,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使个体的依从、认同转化为一种对良好学风的归属感。
二、课堂实践应用
下面是教授勾股定理的一个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从众”心理的过程:
1.情境导入。由3000多年前商高说直角三角形,勾是3,股是4,弦等于5故事引入。这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是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
2.感知教材(依从)。教师需有目标切入,引领学生自学感悟理解新知,目标导向较明确。
3.质疑归纳(认同)。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拼图,观察并分析。(1)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请写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3)如何运用勾股定理?是否还有其他形式?(认同的过程让学生对勾股定理有了理论上的理解。)
4.巩固提高(内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了,达到了什么程度?有坡度的练习题是最好的证明:(1)勾股定理的其他证明方法。(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一道实际应用题型(给学生施展才智的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勾股定理的内化)。
上面的教学实例,运用学生从众心理,课堂上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观点和数学法,把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按照依从、认同、内化过程,依次推进,渐入内心。如果这一过程能扎实进行,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就会更深,发挥从众行为的正效应。其实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更多地用好学生的理性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就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众行为也有其非理性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对待从众的这一方面。
三、变“负效应”为正效应
从众心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社会心理学理论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所不可回避的现象,它有积极的一面,能通过群体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和改变个体的不良行为,达到促使个体行为健康发展、高效学习的目的。同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容易禁锢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抑制个体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直面学生的从众心理,对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有效调控,发挥正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负效应”为正效应。
论文作者:解磊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勾股定理论文; 自己的论文; 内化论文; 心理论文; 的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