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改善林业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落后的林业技术、不科学的物种构成等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发展生态林业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分析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探究生态林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作了些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见解。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问题;策略
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针对自然资源环境所具有特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以及生态工程原理为依据,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在人工匹配结合下,而逐渐形成的稳定并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林业生态工程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其本身包含着传统的造林绿化等内容,以及部分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该工程的目的在于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生态工程规划缺乏前瞻性
在生态林业工程规划上,首先表现为缺乏前瞻性,存在着短期行为。只为获取短期的利益,应付检查做假设计,边规划边设计。其次,在各级规划上,仅仅只有总体目标,没有分目标,各个环节的具体技术指标没有确定,其规划根本没有落实到地块上,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再次,由于多数地区林业生态工程的启动时期不一样、治理目的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严重的交叉、重叠现象大有存在。
2.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资金投入欠缺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突出,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这就导致部分地区森林覆被率过低,与生态改善的要求差距很大。同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面比较广任务比较繁重,而国家投资总量严重不足,资金缺口较大,生态建设整体进度缓慢,生态治理的规模受限,导致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2.3林业生态工程质量偏低
散乱作业的施工方式仍然是当前多数地区在造林上所采取的方式,这样“粗植滥造”的方式使得施工质量不能得以确保。在林业项目中,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的现象还大有存在;不合理的树种结构,无法有效发挥出林地生产力;林分质量偏低、在抵御病虫害能力上差。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林业生态工程质量,不使其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稳定地发挥出来。
2.4林业生态工程监管水平低下
在多数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责任不明、缺乏独立的林业生态工程监理队伍以及切实的监理制度的现象大有存在,有的地区虽然有相应的监管机构,但管理水平不高。有的地区缺乏稳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多数是“多头管理、人人负责”的管理局面,这样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无人负责;有的地区严重缺乏既精通林业专业技术,又掌握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
2.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形成法制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集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是补偿基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来源只有中央财政一途,对地方财政和以消耗生态产品为主的企业(如高排放的钢铁、水泥企业)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约束性要求,致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措难,现有资金杯水车薪;二是补偿范围过窄,目前国家只对列入国家重点防护林范围的森林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这一部分森林只占全国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不足三分之一,且补助标准过低,其他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没有任何补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边治理、边破坏” 现象严重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过度地采伐森林使我国本来就很少的森林越采越少,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没能将林业生态建设的深远意义贯彻到群众中去,从而导致建设工作进展慢,对建设成果保护不力等现象发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存在。
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对策
3.1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树立生态经济思想。积极搞好宣传、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建设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工作。进一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长期性与艰巨性的认识,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步骤地实施。要改变林业的基本现状,必须实行森林资源永续经营,要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群落结构,培育速生优质新品种,追求综合效益最佳。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主体是国家,国家要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对林业生态工程的投资力度,要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动员社会力量,广开渠道,建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基金制度,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项使用,并逐年增加资金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积极争取国外援助和优惠贷款。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健全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强制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3.3提高造林质量,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管理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用于指导生产,在造林生产中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施工,确保规划落到实处。要规范造林技术,完善造林机制,提高造林质量,充分调动群众造林积极性。造林后的管护工作要及时跟上,建立健全管护机构,组建管护队伍,购置管护设备,建立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做好资源培育,资源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严格林地和森林采伐利用管理,真正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3.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建设激励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集补偿基金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补偿基金制度。积极探索分级管理,分类补偿政策,制定合理的公益林采伐利用政策,探索分步实施公益林国家赎买机制,赋予林木所有者补偿基金支配权。要努力形成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政策体系,使地方政府、群众、投资者的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确保工程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4、改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提高综合治理效
为克服条块分割、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贯彻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整体性”原则,建议江河上中游山丘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龙头,大支流治理为骨干,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县为基本管理单位,以三大效益为中心,在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指导下,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措施等各种措施相互配套,农林水等部门相互配合,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发挥综合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就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现状以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对策,从中可以得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型的系统工程,要想真正的解决现阶段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通过采取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的总体规划工作,在工作中树立生态经济思想以及严格的执行林地保护制度等对策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林业生态建设探讨[J].民营科技,2012(3).
论文作者:梁凤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林业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森林论文; 工程论文; 资金论文; 基金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