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绚楠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处省人民医院内科ICU 610072)
【摘要】 目的:总结了有创血压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与护理对策。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准确反映危重患者尤其是休克患者血压的真实变化,正确的护理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06-02
血压测量是评估血压水平、诊断高血压及观察降压疗效的主要手段[1]。按技术分为无创和有创两大类。无创法是一种基于心音、压力、血流量、时间和频率五种间接参数测量血压的方法[2]。有创法是经周围动脉插管直接测量动脉压力的一种方法。一般可监测:动脉血压(ABP)、肺动脉压(PAP)、中心静脉压(CVP)、左心房压。为了更好的在临床工作中监测和护理有创动脉血压的患者,现总结如下:
1.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
1.1 有创血压的工作原理
可通过换能器测量动脉血管内整个心动周期的压力变化,连续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脉压,并将其数值和波形显示于监护仪上。
1.2 有创血压测量的优点
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为持续性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影响,其数值准确可靠,随时可以取值。还可以根据动脉血压形变化来判断分析心肌收缩能力。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时,可及早发现动脉血压的突然变化,并可以反复采集动脉血气标本,减少患者的痛苦。
1.3 有创动脉血压穿刺部位的选择及置管方法
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常选用桡动脉:便于操作,易于观察。
1.3.1操作前常规进行Allen试验(判断尺动脉是否有足够的血液供应)步骤:病人前臂抬高,操作者双手同时压迫病人一侧的尺桡动脉,嘱病人反复用力握拳和张开手指5~7次至手掌变白;松开对尺动脉的压迫,继续保持压迫桡动脉。观察手掌颜色变化,若手掌颜色10S之内迅速变红或恢复正常,即Allen试验阴性,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经桡动脉穿刺。相反则Allen试验阳性,不宜选用桡动脉穿刺。对于昏迷的患者,利用监护仪屏幕上显示出的SPO2波形和数字来判断。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压迫尺桡动脉,波形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尺动脉,屏幕上出现波形和数字即为正常。表明尺动脉和桡动脉间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以经桡动脉穿刺。
1.3.2动脉置管的操作方法 以桡动脉为例:术者左手指触及桡动脉搏动,食指在远端轻轻牵拉该动脉,穿刺点选在搏动最明显处,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成人选择20号套管针,针与皮肤呈30°,对准穿刺点进入皮肤,见回血立即送入外套管,随后取出针芯,血流通畅即为穿刺成功。迅速连接测压管,用针贴固定穿刺点,以无菌敷料敷盖。0.1%的肝素冲洗管道。将传感器放置与心脏平齐处(第4肋中线水平)并与监护机连接,校零后即可测量。
1.4 有创血压波动曲线与数值的观察
正常血压的波分为升支、降支、搏支。有规律的出现。测得值突然降低或升高时,应首先检查套管针是否打折、回血;管路有无扭曲、受压;管道内有无气泡、血凝块堵塞;是否应用升压药、增强心肌收缩药;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传感器位置是否正常。压力袋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当压力袋压力过小时,可造成测得血压值偏低及管路回血。当传感器位置高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明显降低,当传感器位置低于右心房水平时,血压明显升高。有创血压取值,正常情况下动脉导管内测量的血压比通过袖带测量的血压高出2 mmHg~8 mmHg,在危重患者可以高出10 mmHg~30 mmHg。
2.置管后的护理
2.1 保证测压系统的准确性
我们所测量的压力实际上是相对于大气压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依靠三通将换能器与大气相通,三通的气液平面平右心房即平卧位第四肋间腋中线,待监护仪提示归零后,将换能器与血管相通,监护仪显示的就是血压。随体位的改变,零点也作相应调整。压力传导的管路中如果出现气泡应及时通过三通将气泡抽出,以免影响测压的准确性。
2.2 保证测压装置的通畅及严密性
为保持测压系统通畅,应使用1%的肝素钠稀释液以3ml/h的速度持续冲洗导管。冲洗装置可以使用加压袋密闭持续冲洗。加压袋应保持在200~300mmHg,压力过低可导致动脉置管内回血,长时间的回血可导致置管的堵塞,增加患者的痛苦。测压管道的各个接头应连接紧密,妥善固定穿刺针延长管及测压肢体。防止穿刺针受压或扭曲,同时应防止因穿刺针位置移动或脱出而导致的出血。对清醒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穿刺侧肢体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对躁动病人应做好充分的评估,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穿刺侧肢体的保护性约束,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注意上臂肢体的适当活动。约束部位也应定时松解,避免局部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手部肿胀。
2.3 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
注意无菌操作,动脉测压系统除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外,还可以通过三通抽取动脉血气标本。三通管内外的血迹应及时冲洗,不能附着血凝块,以免细菌大量繁殖再通过冲洗管道等操作将细菌带入体内,导致菌血症。置管局部固定一般采用透明贴膜,并且BiW对导管进行维护并更换敷料。出现渗血现象应及时更换。局部出现变色、疼痛、脓液形成或败血症表现应立即拔管并行导管培养。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及早拔除动脉置管。危重患者置管一周后跟换部位,重新穿刺置管[3]。
2.4 对置管侧肢体的观察
首先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尤其是有出血倾向或正在使用抗凝剂的病人的穿刺处情况,并积极处理。其次注意穿刺侧肢体的末梢循环,发现局部肿胀、皮肤颜色或温度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更换动脉置管的部位。
3.拔管后的护理
拔除动脉置管后局部应加压止血,普通患者加压5-10min,有出血倾向者适当延长加压时间,直至不在出血为止。消毒穿刺点,以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
4.并发症的护理
4.1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
血栓的形成与血管壁损伤、导管太硬太粗及置管时间长等因素有关。因此穿刺前选择适当的穿刺针、穿刺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如发生堵管或回血应迅速抽吸出血凝块,严禁用力推而发生血管栓塞。确定无法疏通者则重新置管,在取血或调试零点等操作时,应严格注意气密性,避免管道内进入气体而发生空气栓塞。
4.2预防局部出血及皮下血肿
操作者应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动作粗暴损伤血管。并妥善固定穿刺针及延长管,保持测压管密闭及连接牢固。同时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避免牵拉导管,不能有接口处渗血现象。拔管后局部需持续加压至不出血为止,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可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小结:
有创动脉血压因可显示动脉波形和数值的动态变化,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目前已成为危重患者血液流动学监测的主要手段。其灵敏度大于无创血压监测,对于血管痉挛、休克、体外循环的患者其测量效果更为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目前公认的测量血压的金标准[4]。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樊海涛,叶学松,段会龙.无创血压检测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0(5):53-59.
[3] 傅自茹.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和护理.2014年河南省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新理念及新业务、新技术研讨班论文集,2014,7,(1).
[4] Bur A,Herkner H,Vlcek M,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oscillometric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 care Med,2003,31(3):793.
论文作者:张绚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动脉论文; 血压论文; 桡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测量论文; 导管论文; 压力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