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论文_陈杰远

刍议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论文_陈杰远

陈杰远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环江供电公司 5471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在区域各项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智能电网对于配电自动化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并提出了较高的建设要求。本文主要对我国新阶段智能电网环境下自动化建设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自动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和能源支持。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措施

配电自动化是现阶段电力行业提升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扩大区域供电能力、提升配网运行的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国外配电自动化发展逐渐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时期。[1]智能电网概念最早出现在2009年,自此之后我国电网公司就在多个不同的城市实施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建设,并在故障处理、运行监控等各种功能运用上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总体而言,国内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对于提升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有着显著的涌向。但是,因为很多地区在分析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上面的需求存在定位模糊等问题,从而不能够形成清晰明确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导致基础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一、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相关概念分析

(一)智能配电网

所谓的智能配电网就是电网的一种智能化表现,它是建立在高速双向通信、集成网络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测量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决策支持系统技术以及控制方法来保证电网达到经济、可靠、环境友好、高效、安全的发展目标。智能电网有着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动化的显著特征。

智能配电网表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和传统的配电网络相比较,智能配电网具有安全性高、自愈能力强的特征,能够支持更多新能源的接入,并且和用户实现资产高效利用、高效互动的目的,具有电网管理可视化、信息化的特点。

(二)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作为促进配电网经济、高速运行的主要措施,也是保证智能配电网顺利实施的基础。[2]配电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一个主要环节,系统智能化也是配电自动化的今后发展方向。所以,配电自动化和智能配电网的实现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想保证配电自动化达到智能配电网形势的要求,需要能够综合利用下面几项技术。

1、高效运行

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各种应用软件中较为高级的功能,在当前电网发展背景下要能够做好进一步升级和改革,从而为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调度业务智能化进行提供服务。

2、自愈配电

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馈线自动化定位、故障诊断、恢复供电、隔离等功能的一项技术,在电网发展当前背景下需要能够实现进一步升级,从而更好地满足分布式发电双向能量流下的馈线提出的自动化性能。

3、定制电力

结合区域电能质量标准来分析,通过不同的价格、技术提供等级不同的电能质量,从而满足不同用户提出的电能质量需求,配电自动化系统属于该项技术的一个支撑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配电自动化建设思路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建设的一个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智能配电网建设需求,站在规划的视角来对配电自动化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和探讨。[3]“互动、信息、自动”作为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征,在强化一次网架基础工作之上,开展有序、分布、全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工作,其中的基础为信息化,互动化和自动化是其表现出的显著特征,三个不同的阶段共同构成配电自动化建设思路。

首先,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换总线来对各种能够满足模型配网设备信息、网络拓扑实时信息、准实时信息、基础支撑环境信息、业务管理信息进行共享,从而解决信息出现孤岛的现象,保证信息流能够实现交互发展,从而为智能电网提供立体、全面的基础数据支撑,通过和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为今后的配网业务实现综合管理、辅助决策、智能分析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其次,自动化则体现在拓展配电信息数据实际采集深度和范围,从而对配电网的运行以及监视进行优化,所建设得来的自动化系统能够对配电网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保证配电网能够实现自愈分析、电源接入、系统可视化、配网仿真技术的利用。[4]

最后,互动化则体现在停电管理等系统的运用之上,从而为电力用户、配电网设备状态、95598客服部门、生产运行、配网调度部门提供更多的交互渠道,从而为供电企业、电力客户之间实现良好互动、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更大的支持。

(二)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1、效益问题

配电自动化主要是以一次设备或者网架作为基础,通过对多种不同通信技术的使用来达到对配电系统进行控制和监测的目的,通过和相关应用系统进行信息集成来实现配电系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主要构成有配电子站、配电终端、配电主线、通信通道等。

对一个区域是否具有配电自动化资质进行判断的主要标准是外部需求,当城市人均GPG超过40000元、负荷密度超过20MV/km2时,则充分说明该区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对于电力有着较高的依赖程度,对于供电质量的要求较高,可以充分考虑对配电自动化进行建设。而且,还要观察配电管理、配电网一次网架等工作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若区域供电可靠率指标超过了99.9%,则充分说明该区域管理、一次网架基础条件较好,可以通过对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来提升供电科学性和可靠性。

2、配电一体化建模

配电网一体化建模是针对不同级别电压进行配网,该项工程涵盖了10kV到110kV之间的电压等级,并且要能够加大对已经建成的信息化系统的利用,包括EMS以及SG186等,通过对信息交互手段使用,按照全局共享、源端维护等工作原则来对资产进行统一编码,理顺各种管理工作,构建涵盖不同电压在内的配网静态模型。[5]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利用模型管理技术,从PMS或者GIS系统中导入所有10kV配网图形模型相关信息,并利用EMS来获取更多高压配网相关信息,做好资产编码的管理工作,从而维护好高压、中压、低压配网的相关边缘,从而构建相对完整的各种配网图模信息,保证唯一的信息源头,按照国际标准来实现和配电相关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应用集成,降低重复维护以及投资现象的出现。

结语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将较为坚固的网架作为基础,通过使用精良设备、智能电表、配电自动化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采集,达到优化调节、自动控制的目的,从而保证上级电力能够实现有效配送,满足多元化负荷、分布式电源的要求,逐渐成为为用户提供优质、充足、可靠、经济电力供应的主要途径,还具有灵活、自愈、坚强、高效以及互动等特征。

配电自动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配电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实现规划先行,对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动化基本工作进行分配,考虑回报、投资,合理选择配电差异化、自动化关键节点,对不同阶段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强化基础建设工作,并对所有阶段建设目标加以明确,为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毅,魏震波,向月,刘俊勇,刘洋,李成鑫. 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 南方电网技术,2013,05:56-60.

[2]沈兵兵,吴琳,王鹏.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27-32.

[3]孟庆焜.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23-24.

[4]李世毅. 浅谈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改造[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5:35-37.

[5]申磊. 智能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J]. 农村电气化,2014,12:39.

论文作者:陈杰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刍议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工作论文_陈杰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