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论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浅论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亚论文,对外经济论文,五国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在其原版图内形成了三个主要地缘政治经济板块: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外高加索各国;中亚五国。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总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人口5767万(1992年),自然资源丰饶,是前苏联重要农业、原材料及能源生产基地和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海路开通之前,中亚五国所在地区是东西交通和商路必经之地,也是东西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通道,有“世界文明十字路口”之称。广阔的土地,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迅速增长的人口,复杂的民族构成,转变中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使中亚五国成为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既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又隐伏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区域。

本文仅就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现状、制约因素、未来走向作一粗浅探讨。

一、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现状

中亚五国独立以来,凭借自身的重要战略地位、雄厚的自然资源和潜在的经济实力,在加速国内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也打开国门,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拓展国际经济活动空间,把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改变其在工业和技术等方面处于落后地位的状况。

其一,独立之初,就确立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思想。五国在各自改革纲领中,均将发展对外关系置于重要地位。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东西方主要国家,争取在国际上树立全面开放的形象,并为其战略思想的实施创造有利国际条件。

其二,积极制定了有关对外经济关系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旨在争取对外经济关系独立自主的法规和政策。二是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供基本准则和依据的法律,如《对外经济活动基本原则法》。三是以优惠条件为核心的具体法规和政策,如《外国投资法》、《自由经济区法》、《外汇调节法》等。这些国家的投资法规大大简化了外商办理投资业务程序,扩大投资范围和外商投资权利,保障外商利益,并在税收、房地产、利润汇出等方面提供广泛优惠条件。如哈萨克斯坦在其《外国投资法》中,允许外国投资者向任何领域,以任何形式投资;投资利润可以外汇自由汇出,也可自由进行再投资;外国投资者在企业中投资份额只要高于30%,在获利后五年内免税,再五年内按税率的50%课征;用于慈善目的的支出,可从利润中扣除等等。近来,针对对外经济关系中,特别是对外贸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亚五国又先后制定了一些调节性法规,力求以法律手段调节对外经济关系发展。

其三,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活动。中亚五国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参加国际多边经济组织,有利于中亚各国扩大影响,争取外援,把国内经济纳入世界经济体系。

其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一是中亚五国内部经济合作。早在1992年4月,五国领导人就在比什凯克聚会,提出五国应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建立密切合作的新关系;1993初,五国首脑又在塔什干会晤,就进一步加强相互间全面合作及建立统一的中亚市场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商讨,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将建立“中亚人民联盟”;1994年1月,乌兹别克与哈萨克又签署了建立统一经济区的条约。二是五国在独联体范围内同前苏联国家的合作。这个层次的合作,涉及对外经济活动的一切领域,至今仍为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部分。三是中西亚经济合作,特别是同土耳其、伊朗之间的合作。其成果是建立了“黑海经济合作区”、“黑海合作区”、“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性经济组织。四是同周边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迅速发展。

其五,重视改善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贯通,进一步提高了中亚五国的战略地位,也为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供了新机遇。中亚五国已准备联合改造哈萨克至中国的铁路口岸站。中亚国家还同乌克兰等国联合倡导开辟欧亚公路大陆桥。土库曼正与伊朗合作修筑全长300公里的土伊铁路。日本三菱公司已同土库曼签订了修建输油管道的意向性协议,计划铺设一条全长6700公里的输油管道,将土库曼的天然气输往日本。这一切无疑将有助于打破中亚五国深居内陆,缺少出海口的限制,为其对外经济关系发展提供物资基础。

其六,全方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战略的贯彻已取得一些实效。首先,对外贸易从过去完全依附于前苏联市场,逐步转向独立自主,实现市场多元化。如乌兹别克过去几乎只于前苏联有贸易关系,现在已同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联系,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哈萨克同56个国家建立了外贸业务。各国贸易地位也有所改善,1993年,土库曼、哈萨克、乌兹别克均为出超。仅1993年上半年,哈萨克的贸易顺差就达5亿美元。其次是中亚五国的经济潜力已引起国际投资者关注,吸引和利用外资取得进展。到1993年9月,哈萨克境内已有合资企业1140家;同年4月,哈和美国“谢夫隆”石油公司建立联合开发田吉兹大油田的石油合资企业,合同期为40年,总投资200亿美元。这是目前独联体内最大的一家合资企业。截止1993年底,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境内的合资企业数目分别为900家、154家、400家。1993年底,哈萨克政府分别向美国、日本、德国、土耳其、俄罗斯、中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提出资金援助要求,已有26个国家在1994年内向哈萨克提供了总额达13亿多美元的贷款和援助许诺。这些贷款利率为2.99%到7.5%不等,期限为20至25年。再次,同各国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中亚五国同俄罗斯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在经历一段曲折和低潮后,已出现回升趋势;同中国的贸易与合作进展更为迅速,到1992年,中国已成为中亚五国除独联体外第一大贸易伙伴,当年哈萨克同中国的贸易额占该国外贸总额的40%左右;同美、日、欧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关于鼓励和保护投资及贸易合作协议。最后,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对外贸易规则,正在逐步向国际通行惯例靠拢。过去独联体内各国往往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相互供货。各成员国既想使自己的产品高价售出,又想从别国低价输入。现在,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定价和供货的贸易形式逐步在独联体国家盛行起来。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利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善。这是因为:第一,中亚五国潜在经济实力不可低估,但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之列,产业结构畸形落后,生产技术陈旧,高科技力量薄弱;吉尔吉斯、哈萨克两国推行激进改革方针,导致生产连年大幅度下降;塔吉克国内政局动荡,经济也每况愈下。乌兹别克和土库曼虽然政局稳定,经济情况尚好,但经济体制转轨速度缓慢。这种状况,使中亚五国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以对外贸易为例,面积相当于日本的一半,人口约440万的吉尔吉斯,除了稀有金属、硅、烟草之外,没有什么重头出口产品,而石油和天然气全靠进口。它是个农业国,但畜牧业比重大,不仅工业制品,连粮食也需进口。所以,对外贸易大幅度入超。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虽为出超,但出口商品基本上是初级产品。第二,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严重依赖和受制于俄罗斯,对外经济活动自主权尚未在实质上得到保障。第三,政策多变,政治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加,使许多外国投资者裹足不前。第四,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程度、政府与企业管理水平,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不能适应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需要,办事效率低,法律观念淡薄,经常出现违反合同现象,使许多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难以顺利落实。

二、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是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因素中亚五国的自然条件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深居内陆。五国位居欧亚大陆中心,四周大陆环抱,没有出海口,远离世界主要市场和主要经济中心。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需首先借道邻国。因此运输成本高,受制于同周边邻国的政治关系。二是幅员广阔,人口稀少。五国平均人口密度仅为14.4人/平方公里。劳动力不足,国内市场相对狭小。三是资源富饶,但分布不均。哈萨克素有原苏联自然仓库之称,其铜、铬、铅和镍的蕴藏量居原苏联首位,磷钙石储量仅次于俄罗斯而占前苏联的第二位,但水资源匮乏。吉尔吉斯的汞、锑储量与产量均居原苏联首位,水力资源居第三位,但其领土的90%为1500米以上的贫脊山地;塔吉克的铀矿储量居原苏联之首,水力资源占第二位,但其山地占93%,其领土50%在海拔3000米以上。乌兹别克的黄金占原苏联第一位,是重要的铀矿基地,但缺铁矿。这种资源禀赋,一方面使中亚五国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对外国投资者有巨大吸引力,同时也要求五国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

第二、经济现状是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因素如前所述,中亚五国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之列;产业以能源、原材料、矿业及农业为主,结构单一,经济自给率一般只有30~50%;五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基本上以俄罗斯为中心,铁路、公路运输较为发达,但运输效率和通讯技术水平很低(如通讯技术仍主要采用模拟传输技术,数字与光纤技术仅占8%);自独立以来经济业绩表现不一,如1993年,工业总产值吉尔吉斯下降25%,哈萨克下降13%,塔吉克由于战乱,经济临近崩溃。只有土库曼和乌兹别克去年经济开始好转,但增长幅度不大。各国赤字严重,外债增加,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

第三、国家利益是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因素国家利益包括领土主权完整安全和经济发展。中亚五国都是新独立的国家,在主权和国家安全问题上十分敏感。目前,其经济上受制于俄罗斯,又毗邻动荡的西亚和南亚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市场遥远,与前苏联各国的分工协作关系紊乱。如何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逐步调整和摆脱上述不利条件,巩固和发展国内经济,保障国家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来之不易的独立权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巩固下来,是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问题。

第四、历史遗产是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原苏联留给中亚五国的历史遗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五国同前苏联各国,特别是俄罗斯之间,在经济上存在广泛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估计,俄罗斯每减少10%的石油天然气制品供应量,哈萨克和乌兹别克的国民收入就会相应减少3~5%,而吉尔吉斯、塔吉克的国民收入就会减少7~9%。中亚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哈萨克斯坦,市场上工业品的70%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而其主要产品粮食、煤、铜、铅、锌、铬等矿产,也大多出口到俄罗斯。这种经济依存性还表现在基础设施方面,以哈萨克为例,其南部电网与俄罗斯相连,北部电网与前苏联南部各共和国相联,南北分离,没能形成统一的电力输送和配给网。实际上,运输和通讯系统,将哈俄两国联为一体。中亚各国的输油管线也大多数经过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二是各民族杂居,俄罗斯族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成为中亚各国人力资源中的骨干。如俄罗斯族在哈萨克占37.8%,在吉尔吉斯占21.5%,在土库曼占9.5%等。俄罗斯族由于历史原因,在中亚五国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传统关系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改变。

第五,国内经济政治制度最终走向及国际环境变迁,也是制约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因素之一。

向市场经济转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是中亚五国的基本趋势。但到底采用何种经济模式,以及以什么方式过渡,似乎并不确定,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倾向于以激进的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而土库曼与乌兹别克则强调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以渐进的方式过渡。上述差别,必然制约着对外经济关系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从外部国际环境看,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独联体的发展,伊朗、土耳其对中亚的政策,西方国家外交战略的变迁,都将对中亚五国产生重要影响。

三、中亚五国对外经济关系未来走向估计

一、对外开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和竞争的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不对外开放,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世隔绝,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然是呆滞、落后的。中亚五国独立以后,面临着改变原料、农业生产国地位,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双重任务。五国都认识到,依托资源和战略要地优势,加入世界经济,寻找新的市场和出海口,全方位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引进短缺资源,促进本国发展,争取实现经济独立。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加强国际合作,说到底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改善经济结构,把原材料生产国变为工业成品生产国,推动经济发展,谋求经济独立。为了引进短缺资源,就必须以本国丰裕资源参与国际分工,以换取短缺资源。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中亚五国在国际垂直分工体系中,将处于出口初级产品以换取资金技术设备的不利地位。这个过程是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不同于其原来在前苏联内的分工,那是一种凝固化的旨在发展中亚五国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而现在出口初级产品的目的在于引进短缺资源,最终摆脱初级产品生产国地位。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范围将是全方位的。

这里所说的全方位,一是指贸易、金融、投资和分工合作等一切领域,二是指地域上的概念。这里仅就后者作一些估计。

首先,发展同以俄罗斯为核心的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关系将被置于优先地位。中亚国家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正常化,是中亚五国经济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关键条件之一。中亚五国5000多万人口中,俄罗斯人有1000多万,而且大多为工厂、企业的业务骨干和熟练工人,是中亚经济发展中的宝贵财富。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经济自给率低,中亚五国在经济上对俄罗斯的依赖度很高,大量机器设备、零部件和日用消费品须经俄罗斯进口,而能源、原材料也主要出口到俄罗斯。俄罗斯在教育、科技、工业化程度、经济发展层次上比中亚五国高得多。短期内中亚五国同俄罗斯经济关系的暂时曲折和低落,不可能割断和否定它们之间的客观依存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中亚五国同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必将在新的基础上得到恢复和发展。

其次,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当今世界资金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给源。中亚五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心逐步持向西方发达国家,是必然的。另一方面,西方跨国公司也看好中亚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开发油田、天然气、矿产资源、修建基础设施表现了极大兴趣,鉴于中亚的战略地位,西方和俄罗斯对之通过发展经济关系展开争夺是势所必然。但由于俄罗斯本身是中亚五国在引进资金、技术上的竞争者,因此,在近中期内,在经济争夺战中,西方无疑将占上风。中亚五国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发展同西方的经济关系来弥补同俄罗斯经济关系低落所造成的空白。

再次、中亚五国将高度重视发展同东亚、东南亚等亚太地区的经济关系。亚太地区既是先进工艺的地区,又是可能成为大规模投资的地区,还是中亚未来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吸收劳动力的市场。中国内地、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国家中小工业在国际上有独特的优势,它具有工艺先进、门类齐全、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等特点。东亚、东南亚国家对中亚市场也有极大兴趣,韩国、日本等国企业,已捷足先登,欲抢先占领中亚市场。东南亚国家也计划开辟从马来西亚经中国的云、贵、川、新疆到中亚的第三条欧亚大陆桥,以发展同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

四,发展中、西亚经济合作将是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必要环节。中、西亚经济合作的基础,一是地缘优势,中亚五国地处封闭的欧亚大陆中间,寻找通往地中海东岸、波斯湾或印度洋的出海口岸,发展途径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的铁路、公路、管道,是势所必然。二是民族认同感。共同的历史、宗教和语言是重要的心理纽带。三是经济上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中亚五国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粮、棉、畜牧业资源,有开采矿业、电力、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技术。西亚国家则有轻工、食品及开发油田及石油中下游部门的一些技术,也有一定资金积累。四是经济发展模式上的认同。中亚国家而对土耳其步子谨慎的经济政策、政教分离的政治结构和保持与西方良好关系的战略颇感兴趣。“土耳其发展道路”一度成为中亚地区发展经济的口号。由于中西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发展同西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不可缺少的必要一环。

五,中亚五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是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不过,由于中亚五国各自经济实力很弱,共同力量有限,相互间切实地援助又力不从心,所以,这种经济合作深度、广度和效果将是十分有限的。但由于五国在许多方面面临共同任务和难题,在资源禀赋及经济结构上有一定互补性,故而相互间的经济合作将会逐渐发展和深化,不能排除在中远期内形成一个新经济联盟的可能性。

中亚五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目的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它们的主观愿望,更取决于客观条件。虽然五国拥有资源优势,但地处内陆,加上国内制度转换、不稳定因素逐步增加,政策不连续等因素,很可能使它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外部环境看,美俄等大国及伊斯兰势力的渗透,必将给中亚五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增加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标签:;  ;  

论中亚五国的对外经济关系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