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价值--论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_图书馆论文

大力弘扬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价值--论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_图书馆论文

大力弘扬图书馆的社科信息价值——论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图论文,书馆论文,大力弘扬论文,图书馆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G250

CLASS NUMBER G250

世纪之交,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所需求的社科信息数量、质量、品种等,已今非昔比。包括图书馆、图书馆学、图书馆员等在内的整个图书馆事业,必须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弘扬图书馆的社科信息价值。本文的重点不是从理论上研究图书馆社科信息功能,而是分别从机构、学科、人才3 个角度探讨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道路。

1 社会环境的巨变

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所面对的社会大小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深刻地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也对图书馆的社科信息功能提出新的挑战。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巨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1)社会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包括社科信息在内的信息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信息化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资源管理尤其是国际信息交流中的信息资源管理,已成为竞争与合作的新的战略制高点。作为在传统上主要从事书刊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应当重新确立自己的运行机制和结构模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成为社科信息资源的新型集散地。

(2)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有着本质区别。在知识经济中,虽然自然资源、机器设备仍然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文化的整合能力将被高度重视从而发挥重大作用。这种文化整合能力既包括人类智力的充分发掘,又强调分配知识和信息的社会网络的完善建设;因此,开发人的智力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对策,终身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提供知识和信息服务则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行业之一。而记录人类知识财富并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其主要功能之一即是开发利用人类知识和信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图书馆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则成为人类自我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成为社会科学家获取知识与信息的必经之地。

(3)网络化环境的构建。作为信息高速公路雏型的因特网, 已经通过造就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会议、网上购物等形式,将我们带入到网络信息时代,它从本质上改变了社科信息交流的时空模式,并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社科信息资源。据统计,因特网上目前至少含有600个大型联网图书馆、400个联网的学术文献库、2000多种网上杂志、900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总计约100多万个信息源。这些信息资源远非传统图书馆所能比拟的。因此,图书馆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服务环节都必须进行彻底变革,构筑新型的、重在信息与知识提供的信息服务模式。

2 图书馆作为社科信息机构的历史使命

新环境要求图书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社会方位,总的原则是以公益性与产业性相结合作为办馆方针,以多功能、网络化、多载体、智能化重新构建图书馆结构模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图书馆应加速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为网络化信息市场服务;正确引导和配置社科信息资源,为教育和社科研究事业服务;严格规范信息资源质量,为文化产业服务;积极发展社科信息咨询业务,为改革和决策行为服务。具体来说,图书馆的核心任务是:

(1 )图书馆应大力扩展其信息咨询功能尤其是社科信息咨询功能,如网络信息检索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决策参谋功能等。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图书馆应加强数据库与网络建设,并同外部信息网络联通,强化其网络信息咨询功能。例如,图书馆应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社科报章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把分散于各报章的有价值的短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编排、令其电子化、网络化、系统化,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又为图书馆开展网络型社科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2)建立社科知识和信息的配置网络或系统。 费孝通先生曾预言:“图书馆将真正摆脱地理环境的制约,成为世界性大图书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大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全球性的知识和信息配置网络,而其基础则是各国、各地区、各类图书馆首先实现自身的知识信息配置系统。因此,应大力推进我国图书馆网络化进程,将图书馆改造成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信息集散与传播枢纽,为社会科学研究者及社会发展变革提供优质有效的社科信息服务。

(3)参与ICP活动。伴随着信息网络发展而出现的ISP、ICP主要是向信息用户提供网络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但目前大部分国内ISP 仅有能力提供因特网的接入服务,真正从事中文信息资源尤其是中文社科信息资源开发的ICP很少,根本问题在于缺乏信息源。与此相对的是, 我国图书馆收藏着十分丰富的社科信息资源等待开发,但由于图书馆的经费长期不足、管理手段和技术较为落后,因而图书馆能实现上网的信息资源很少,短时期内很难凭借自身力量自我组建图书馆的ICP, 这样既限制了我国ISP、ICP的发展,又阻碍了因特网效率的进一步发挥。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图书馆界与ISP、ICP合作,联合开发中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首先,从整体上,图书馆界的奋斗目标应当是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领导下,联合组建“中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网”,主管部门必须明确建网建库标准和规范,以便各图书馆之间的统一、兼容。其次在操作手段上,图书馆应当与ISP合作,或联合建库、共同维护、 利益分享,或通过某一ISP建立独立信息服务器或租赁服务器, 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尽快推上因特网。当然,图书馆界若组建自身的ICP, 则更能突出图书馆在知识经济中开发与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地位,比如文化部图书馆司近期重点建设、计划在20世纪末初步建成的中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即“金图”工程),即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发展方向。

3 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图书馆学应找准发展的基点,我们认为新环境下图书馆学的基点就是急剧增长的、形式多样的、日益个性化的信息新需求,包括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特殊信息需求;图书馆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仍然是组织知识和信息并提供服务,但重点应是面向信息新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利用。因特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和传播工具,而图书馆对之了解尚不充分,但可以预测:技术研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旋律,用户信息需求应当是当代图书馆学尤其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重视研究社科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则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国内外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科信息用户的实际需求,我们认为图书馆学应当将以下这些方面作为重点研究领域,其中既涉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图书馆学应用理论,更侧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的技术内涵。

(1)图书馆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关系研究, 包括:市场经济中图书馆的历史方位;图书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促进意义;国家制定的图书馆政策与法规;图书馆与全社会信息资源共享;市场经济下图书馆网络的经营管理等。

(2)信息需求与使用研究, 包括:各类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使用特点;社科信息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与信息吸收过程;社科信息用户对信息咨询的需求程序;Internet,Intranet如何改变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信息需求如何改变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等。

(3)自动化信息系统研究,包括: 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关系;图书馆自动化与数字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中的信息加工问题;如何从文献资源向网络信息资源过渡;数字化环境中图书馆的标准化问题;网络时代社科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等。

(4)信息加工与检索研究, 包括:数字化环境下主题标引的理论与方法;电子出版物的标引与著录;多媒体文献的组织与检索;数字化图书馆的书目控制问题;数字化图书馆中信息检索技术的有效性等。

4 图书馆员主要职责

面向新环境、面向新世纪,图书馆员应当充分发挥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开展智力性信息服务的作用。我们认为,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4.1 社科信息领航

传统图书馆十分重视这种信息的用户服务,重点是向用户介绍各种形式的文献信息源;在网络环境下,当因特网现实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巨大图书馆时,图书馆员应当成为新型信息领航员,即能够带领用户遨游因特网、为用户指引网络信息源。由于目前因特网中社科信息数量大、范围广、品种多,且动态信息多、信息质量参差不一,而图书馆员在信息收集与加工、信息资源结构与分布等方面较有专长,因此图书馆员在发挥信息领航功能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4.2 信息组织加工

信息组织又被称为信息整序,其工作对象可以是网上信息,也可以是自身开发的信息库。从世界范围看,由图书馆开展的网上信息组织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如:美国“clearing-house Internet 学科资源指南”的开发使用、我国“因特网上专业性信息资源指引库”的建设探讨等。基于图书馆馆藏而进行的信息组织更是多样化,有关社科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有:①文献库,如建立网上图书馆等。②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专题文献数据库》、《中文社科报刊篇名光盘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光盘数据库》等。这两种加工形式均属浅层次的信息组织。③知识库,如专题信息刊物、专题信息库、专题咨询报告等,它是深度加工形式的信息组织。

4.3 信息开发

因特网网上信息开发现在有了更专深的发展形式, 即信息挖掘(information mining),它已成为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一个专用概念。信息挖掘能够在异构数据组成的信息库中,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次信息;既可进行数据挖掘,又可进行文本挖掘,还可改革传统的定题服务、专项服务的内涵,因此在信息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较以前大大前进了一步。只有深入研究与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开发手段,才能够适应用户日益个性化的、体现其认知结构的信息需求。社科信息的个人倾向性较强,社科信息交流的主观性也更明显,因而社科信息需求的满足或许更多地依赖信息挖掘等深层次信息开发活动。

5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我改造

其基本目标是:塑造网络信息管理人才。这种人才主要从事信息源采集加工、信息资源维护、信息产品开发等业务。其手段应当包括一系列环节,除应系统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掌握社会科学研究新动态外,最关键的环节是以下两个方面。

(1)网络培训。图书馆员应当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情况, 如网络构建、信息资源分布、多媒体信息特点等;熟悉因特网的基本功能,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新闻讨论组、电子会议、信息查询浏览等;重点掌握一些必备的网络技术,如万维网技术、浏览器软件技术等。网络培训的具体目标可包括:①了解并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②指导用户明确获取所需信息的路径;③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下载有关网络信息并组织成专题信息网;④技术能力较强的馆员及其单位,可组织力量开发一些实用网上软件,针对特定用户开展较深层次的信息制作、信息发布等服务。

因特网上目前有一些较好的网站面向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网络培训,提供培训素材,因而可以广为利用,如:http://www.oclc. org/(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http://www.ipl.org/(因特网公共图书馆)等。

(2)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信息道德、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任何社会成员的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信息器官输入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借助于各类生产工具的帮助,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便更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外部世界。信息技术及其系统的发展,扩展和延伸了社会成员的各种信息器官,并为其提供了更高效的信息获取工具。但在现实中,不同主体的信息获取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除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发挥作用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信息技术系统的应用方式和应用程度,与人类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觉悟、信息心理、信息主动性等信息素质密切相关。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为用户开展信息领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因此,要想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素质水平,首先必须在图书馆员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工作者中间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认知功能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为弘扬图书馆的社科信息价值、发挥图书馆的新型社科信息功能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来稿时间:1999—04—22

标签:;  ;  ;  ;  ;  

大力弘扬图书馆社会科学信息价值--论新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战略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