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探究论文

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探究

●胡璟懿 匡 尧 张兰澜 刘云飞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近年来大数据概念逐渐得到普及和应用,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探析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路径既有助于企业尽快适应大数据方式下的审计工作,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介绍大数据作为切入点,探究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分析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造成的影响,最后给出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 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

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产生与利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高质量的数据产生和高效率的数据利用能够为各行各业带来全新的工作体验。国家审计署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提到的国家信息化发展建设规划中都明确提出审计机关应当自上而下推进以数据和信息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构建审计大数据平台,提升信息化时代下的审计监督能力,提升审计工作效率。随着审计工作体系的构建,政府审计体系、企业内部审计体系都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有体系,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大数据带入了审计工作中,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在大数据环境下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需要,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化情况下,抽样审计、事后审计等审计方式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大数据在不知不觉中对企业内部审计产生了影响。

在大数据炙手可热的时代,如何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如何评估大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以及大数据如何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等都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大数据概况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征

“大数据”一词开始流传于2009年,并且于2012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其“大数据研究和开发计划”时正式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大数据也称巨量资料,主要是指数据规模极大以至于无法利用现行主流软件工具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搜集、分析、处理或转化成为帮助决策者决策的可用信息。大数据具有五个显著特征:一是数据规模巨大,从传统意义上的TB升级至TB;第二是处理速度较快,与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形成鲜明对比;三是数据种类多样化,包括图片、视频、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形式;四是个体数据价值密度较低但整体价值较高,由于数据量极大导致个体数据包含的价值较低,而由于其整体规模巨大、形式多样、涵盖范围极广等特点,其整体数据具有较高价值。

(二)大数据的影响

大数据不仅改变了传统情境下数据收集及分析的思路,也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2.2.1 小鼠体重变化结果分析 试验期间不同组别S180荷瘤小鼠体重增加结果如图1所示。试验30 d期间,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加了12.37%±1.67%,SPG和ISPG不同剂量组体重增加与模型组没有显著差异,香菇多糖组体重平均增加13.99%±1.33%,与模型组体重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试验期间各组别之间小鼠体重增加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首先,大数据时代不再过多地依赖传统数据分析方法中的各类抽样方法,在传统数据分析过程中,大样本数据智能采用各类统计抽样方法进行简化,进而根据样本推断总体,难免带来抽样误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抽样方法不再是唯一的处理方式,大数据可以包含过去无法搜集到的各类数据,在数据总量和数据细节方面都有了较高的提升,可以获取到随机抽样无法获得的细节。

其次,大数据要求我们关注纷繁复杂的数据类型和模式,同时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下对数据精确度的单一追求。大数据体量巨大,追求数据精确度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且对提升数据利用效率无益。相比而言,大数据要求企业站在更为综合的视角,关注数据整体包含的信息,观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类型数据包含的数据规律。

最后,大数据不再过分关注数据之间复杂且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因果关系的关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习惯,但是在大数据时代,面对种类多样数量庞大的数据,寻找因果关系不仅更为困难而且用途较低,人们应该将关注重心转移到相关关系上来。相比于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可能无法提供事物之间准确的内在原因,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相关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大数据要求审计人员从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常对财务和审计领域的知识较为熟练,而其他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需要构建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综合知识体系,审计人员需要对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框架和数据分析系统有详细了解并且熟练应用,特别是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规程和应用方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通常不具备相关基础,重新学习新事物耗时较长,在大数据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定的挑战,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氛围营造格外重要。

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早,由于产权性质的原因在监督和检查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部分。首先,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内部审计部门成员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低,审计对象选择受到管理者主观判断的影响,停留在点状式审计的阶段;其次,民营企业的财务数据记录规范性较差,能够利用的数据质量相对较低;最后,由于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当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相关家族成员的切身利益时,受到的阻力较大,审计目标和审计质量都难以实现。因此传统审计模式下民营企业开展审计工作相较于国有企业具有一定难度。

此外,审计过程中也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与各个职能部门沟通以获取资料和数据,而是直接通过联网共享,所需的企业所有已生成的数据在固定一定权限后通过系统直接获取,减少信息传递消耗的大量时间,提升信息处理和利用的效率。并且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方式可以通过设置系统权限以划分不同审计人员的访问权限,系统权限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审计中由于密切关系或自身利益带来的舞弊风险,也可以有效避免管理层凌驾于内部审计部门的问题。

三、大数据为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机遇

(一)审计工作精确化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监督企业的重要自查手段,通常以数据作为核心开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日常审计能够充分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以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并对离散存储于不同系统中海量数据的彼此关系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从而作出客观的审计评价。大数据在审计方法和审计模式进行改变的同时,促进审计工作不断精确化,能够较为全面地捕捉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进而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

(二)数据获取系统化

为考察数据集是否符合共同趋势假设,本文以入境旅游人次作为被解释变量,以政策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验证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是否影响入境旅游人次。表2模型(1)表明,是否为政策实施组(policy)对入境旅游人次具有显著影响,在0.0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政策的实施效果并非随机的,亦即原始数据并不满足共同趋势假设。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更加关注的是对已有数据的相关性和内在趋势进行挖掘,通常使用的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把握,提供虚拟化资源。企业将大数据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时,由于需要处理数量庞大的数据,应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海量数据,同时识别关键数据并进行整合与转换,有效配合数据处理过程。

2、NoSQL技术。NoSQL是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NoSQL技术是审计数据分析应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这一技术注重对大数据信息中的重要价值信息进行获取,有效地拓展了数据应用水平。在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不仅需要对结构化数据进行处理,而且需要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NoSQL技术在信息整合与过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保证实现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审计目标。

5、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用此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通过分类挖掘被审计数据中的各类数据,建立标准统计模型,对被审计企业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的预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能帮助审计人员从中锁定审计疑点。

传统审计方式习惯于将各类数据分门别类进行统计和分析,内部审计人员主要依赖以往审计过程中的经验对目前阶段的企业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参照自有经验得出结论,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综合各个平台,系统和部门的数据有效解决了传统审计过程中数据分散难以归集的问题。

4、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指对大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对数据及其结构关系进行较好的把握。数据可视化技术注重对图表和图形的分析,能够帮助大数据阶段获取的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图表以及图形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有助于获得更加直观的证据以指导审计工作,同时进一步丰富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结论。

3、分布式处理系统。分布式处理系统是指多个自由的、相互连接的信息处理系统。分布式系统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中可以将企业之间相互独立的系统进行整合布局,实时监控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变动与更新,有效防范审计过程中出现的舞弊风险,提升审计过程的质量和效率。该系统相互关联的特征也有助于企业协调处理审计工作,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处理效率差的问题。

大数据要求审计思维从传统的单维度审计转变为多维度审计。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工作高度依赖于财务系统中的账簿数据,审计人员通常根据已经生成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寻找规律,而大数据环境下获取数据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审计数据的来源更加丰富,因此审计思维不再局限于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单一模式,而需要向多种数据、多种来源转变。

6、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把一组个体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目的是使同一类别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小,而不同类别个体间的距离尽可能地拉大,该方法可为不同的信息用户提供不同类别的信息集。运用该技术方法识别密集和稀疏的区域,从而发现被审计数据的分布模式及数据属性间的关系,以进一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一般来说,财务报表中主要会计科目数据变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其变动表现异常,表明数据中的异常点可能隐藏了重要信息,财务报表有可能存在虚假成分。

首先,对列入“黑名单”失信主体于3个月整改到位。其次,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的失信主体于3个月整改到位,加大对其警示教育力度,有效引导其及时纠正失信行为。通知强调,对逾期未整改的加大惩戒力度,比如约谈失信主体主要负责人;通报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商会,加大对失信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检查频次,依法依规限制经营或融资授信等。

2016年企业研发投入的参数β2=7.41,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发费用每增加1万元,主营业务利润增加7.41万元。P值为0.058,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明2016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对于2017年的主营业务利润有显著影响。

解 因为tr A=0, tr2A=-3, det A=-2,由定理3,yn=An满足矩阵值三阶差分方程

(三)管理决策科学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日趋成熟,大数据审计一是能够分析传统的数据类型,同时对文字、图表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利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方法,将企业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机聚合,通过大量且形式多样的数据得出较为综合的结论,寻找大规模低密度数据背后的内在规律,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二是能够通过联网审计的方式获取企业实时变动的数据,将审计过程动态化,不是在固定时间段出具内部审计报告而是能够实时配合企业经营,因此企业管理者在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可以依赖的数据更加丰富和可靠,从而使得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的保障程度大大提升,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更高的指导意义。

四、大数据为企业内部审计带来的挑战

(一)大数据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全新的要求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把控企业生产经营动向,监督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企业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组织体系、技术方法等方面出现了趋势性新常态,逐渐呈现出边界扩大化、内容信息化、方法创新化、技术现代化、成果运用精细化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的劣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大数据对信息安全提出全新的要求

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日常维护更新都在各类数据库中进行,因此数据存储安全和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尤为重要。信息安全在企业内部审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已经生成的信息在存储金额调用时需要保证安全的网络环境,防止出现信息丢失,信息权限也需要一定的安全设置,避免系统漏洞造成的信息滥用问题;另一方面是信息生成过程中的指令和程序在传递时的安全性保障。

(三)大数据对部门间沟通提出新的要求

由于大数据时代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依赖,同时共同构建企业内部的综合数据库,因此在部门沟通方面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程度的配合,对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信息进行全面整合,从企业层面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审计建议,有助于公司及时调整决策。

五、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路径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诸多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其影响路径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数据对审计思维的冲击

很快他轻声地惊叫起来。我的大王不见了。他认定杜一朵在他接听电话的时候偷走了他的大王。他要搜查怀疑者。游戏渐失规矩,但不乏弥漫着的微醺的情趣。他搂住嬉笑躲避的一朵施展隔衣取物的官方手法。一朵麻痒着哈哈大笑。效果出奇的好。

大数据要求审计思维从数据静态分析转变为动态分析,传统审计方式下会优先确定固定审计期间,并且对该期间内发生的静态业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开展工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以寻找原因。这种审计方式不仅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较高的人力成本,而且容易出现空白区间,难以发挥审计真正的价值。相比而言,大数据是动态更新,非固定形式的。通过设定好的数据分析方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步骤同步跟踪,实时监测异常交易记录和数据形成动态审计的过程,降低审计差错,提高审计效率。

(二)大数据对审计范围的冲击

在传统审计方式下,受限于审计时间、地点和效率,内部审计人员难以获得完整的审计数据,同时也难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因此往往选择审计抽样的方式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随着大数据挖掘和开发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审计范围不再局限于抽样样本,而是着眼于整体数据,从整体角度对数据进行全面覆盖,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审计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实时监测企业活动成为可能,因此审计范围从原有的时点审计转变为现有的区间审计,极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完成跨国并购,推动企业快速发展。2016年,把握全球天胶市场处于低潮的有利机遇,顺应产业加速整合和资源加速集聚大趋势,完成了对泰国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的并购及全面接管,一跃成为全球天然橡胶行业中的一线企业,在产业布局、经营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均带来积极变化。目前,集团下属60多个企业,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印尼、新加坡、印度以及国内的广东、云南、海南、山东、上海等地。产品涵盖了TSR标准胶系列、混合胶系列、烟片胶系列、浓缩乳胶系列等品类,产品结构更趋科学合理。集团下属海外企业为当地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带动就业人口超过3万人,每年为当地创税收约3000万美元。

(三)大数据对审计方法的冲击

在传统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方法一般为事后审计,即根据已经完成的审计业务活动开展工作,同时受限于审计时间和效率的需要,通常使用抽样审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集团公司的出现和关联方关系的复杂化,传统方式下的事后审计难以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由于事后审计无法及时跟踪企业动向,其对企业内部数据和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完整性保障程度也逐渐下降。另一方面,抽样审计方法无法对企业所有经济数据进行监测,从而会出现难以避免的审计偏差。

以观进步之大:自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エ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审计模式下的单一方式,大数据相关技术为企业内部审计的全面覆盖提供了技术和理念支持,在大数据支持下审计方法由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的完整体系。一是目前逐渐得到应用的联网审计方式使得内部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各部门数据终端获取其实时信息,实现对各部门状况的实时监测,将审计工作常态化,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的错误及不足,有效改善了事后审计的滞后性。具体而言,通过事前审计进行预防,有效减少决策失误;通过事中审计对审计事项进行同步跟踪,通过事后审计对已经发生并记录的业务活动进行检查,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作出全面评价,三个阶段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二是大数据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数据整体的处理,不会受限于传统审计模式中时间和效率的限制,由抽样改为全面检查,不仅避免了抽样方法本身带来的误差,而且对于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有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

六、对策及建议

(一)树立信息化审计工作的意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工作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依赖越来越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改变传统审计思维,结合已有审计工作体系和方法进行改进和选择,并且自上而下进行学习培训,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大数据带来的便利与效率,促使其树立信息化审计工作和利用数字化审计平台的意识,使得大数据尽快得到普及。

《上海护理》杂志为双月刊,国际标准开本,每期96页,多页彩版,逢单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欢迎广大读者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766,同时本刊编辑部自办发行。

(二)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系统,促进大数据优势与内部审计有效结合

企业日常运营中通常会涉及财务系统和ERP系统两套相互独立的系统,财务系统用来记录和反映和监督企业日常经营活动;ERP系统则用于记录员工生产、制造、销售、采购、仓储等流程并提供各种模块的综合统计报表,审计人员可以有效利用企业两个独立系统中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软件和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结合现场核查、走访、延伸审计等方式快速准确地发现数据的异常,避免传统审计中查数据、查合同、验凭证等环节消耗的大量时间。有效依托已有数据库并且利用新型手段进行跟踪分析,可以有效降低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新增成本,无需公司重新投入资金进行大数据的数据库构建,为大数据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支持。

(三)加强部门沟通合作,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紧密的部门间沟通配合,特别是现有企业数据库尚未充分整合的情况下,部门之间的数据录入和信息传递应当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同时建立高效及时的信息沟通系统,方便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皮雨鑫,刘美佳.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经济,2016,(03).

[2]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06).

[3]周霞,林津翘,华峰.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新常态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03).

(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标签:;  ;  ;  ;  

大数据对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