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一医院普通外二科;陕西榆林 718000)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在饮食方面与生活习性上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使得各种疾病在发病机率上也不断的上升,大大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当前,在普外科病房中,其患者大都运用外科手术切除治疗,而在手术部位中,切口感染情况在临床普外科病房术后中经常出现。而且手术部位在切口感染方面经常有较多的危害性存在,它不但带给患者别的痛苦,而且还极大了患者在住院的时间,使其在住院治疗与护理方面的费用逐渐增多;并且还会对一些术后需辅助治疗患者在治疗时间上造成影响,进而较大程度的影响到其预后,通过有关调查显示可知,如果手术部位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既会使患者在住院方面的时间延长,加大了其经济压力,而且还给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整体信誉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当前的卫生部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方面的应用口控制的更加严格,但还是有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口感染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因此,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以及在术前进行护理措施预防,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情况出现,促使患者术后康复,减轻其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感染属于术后常见手术并发症之一,在医院感染中位居第三位,占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约15%。为了降低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探索更加科学的感染防控路径。笔者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易感因素,并探究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感染;因素;预防措施
引文:外科手术治疗在我国医院的普外科治疗中属于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这一治疗方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病人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切口发生感染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病人自身的体质原因。第二名医院普外科手术医生的手术操作与手术之后的护理水平。所以,特别是老年人的普外科手术,由于起自身的俄身体功能比较差,其棉衣系统也出现了减退。极易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另外,具有葛冰糖尿病的病人其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出现问题,血糖数值的增加,使切口出现感染的概率不断提升。另外住院期间病人长期与医院环境接触,如果环境有问题也会对病人的切口护理造成影响。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无菌操作流程严格实施,提高病区的管理与病人的管理,合理的使用抗菌型要药物。针对普外科的手术病人来讲,造成切口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所以,需要加强对切口感染防的防控管理,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
虽然目前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较少,但还是有感染存在,一方面与患者的自身疾病、体质相关,另一方面还关系着手术方式等很多因素,所以,临床中如果想要减少以及避免术后手术部位出现切口感染,那么就一定要使营养干预加强,对其原发疾病合理的控制,另外还应合理的给予一定的预防性抗菌药物,不断强化干预患者术后的护理,防止出现并发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行普外科手术患者60例资料,其中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介于30~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69±4.37)岁。剔除(1)精神病者;(2)患有急性期、严重心、肺、肾脏功能障碍者;(3)术前合并感染病者。分析其临床资料中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原因,易感因素,并探究其相应的预防对策。
1.2诊断标准
我们可以根据在2001年卫生部所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要求,统计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其诊断标准如下:(1)手术切口会出现一些红、肿、热、疼痛的症状,以及有脓性分泌物出现;(2)深部切口有脓液流出,或经穿刺可将脓液抽出;(3)根据病原学的诊断结果,检验的分泌物结果是阳性,以及符合上述任一指标,即可判定为手术部位感染。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值±标准误(x-±s)表示,均值感染发生情况采用百分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60例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者5例,其感染率为8.33%。经分析后发现,患者年龄、手术类型、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和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均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2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5例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经Logistic多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是导致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使用抗生素是其保护因素。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的分析结果,见表2。
3讨论
由上述研究结果发现,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而围术期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防控手术部位感染的事件发生。为了提高术后感染防控效果,必须做好以下感染预防措施:(1)健全医院感染防控监测体系,组织院内各科室医护人员学习防控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知识,完善医院原有的感染防控制度,增强工作人员感染防控意识,由各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负责,定期检查病历资料,开展病房巡视工作,有效防控感染发生。(2)密切观测患者术后局部及全身状态,加强围术期营养指导,提高患者整体免疫功能。(3)根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给予患者围术期感染预防治疗。(4)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程序,防范外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实施手术的医生及辅助的护士应按规定穿戴手术衣、手套,清洗手套上残留的滑石粉,以洗手护士按规定执行各项技术操作,确保术野干燥清洁,加强胃肠道切开术的术野保护。(5)重视社会支持,由专职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健康宣教,促使患者和家属充分意识到开展感染预防工作对提高预后效果、防控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度。对行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发现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患者出院时间、手术时间关联密切,为了提高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效果,应重视感染预防工作,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以提高手术后感染治疗的安全性。在我国的普外科手术治疗之后,应该对病人的切口提高重视的程度,降低出现感染病原菌的概率。加强对相关感染情况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对切口感染的控制,在我国的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池水晶,王瑛,张立国,等.2015年某医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4):497-499.
[2]刘驰,曾峰,倪猛,等.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4):3258-3260.
[3]施亚香,王金卫,辛剑,等.乳腺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0):2329-2331.
[4]蔡云霞.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其管理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7,14(5):983-985.
[5]袁小莲,章卫根.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4):507-508.
[6]马陈,郑雪红,陈巧女,等.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3):5344-5345.
论文作者:王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部位论文; 术后论文; 因素论文; 普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