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美[1]2003年在《河南槭属植物分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回顾了槭属Acer Linn.植物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前人分类的科学性,初步探讨了槭属植物的分类依据、起源和演化规律及地理分布。 作者通过对河南槭属植物的分类研究,确认了本省槭属植物共计20种、1亚种和8个变种,隶属于3亚属12组,增补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载的但河南有自然分布的3个种、2个变种:青楷槭Acer tegnentosum Maxim.秦岭槭A.tsinglingense Fang et Hsieh、陕西槭A.shensiense Fang、宁波叁角槭A.buergerianum Miq. var. ningpoense(Hance)Rehd.和蒿苹四蕊槭A.tetramerum Pax var. haopingense Fang. 订正了《河南植物志》和《河南种子植物检索表》中一些分类学问题。依据叶下面被毛情况和果翅开张角度,把血皮槭A.griseum(Franch.)Pax作为陕西槭A.shensiense Fang的新异名。此外,将变种叁裂飞蛾槭A.oblongum Wall ex DC. var. trilobum Henry作为飞蛾槭A.oblongum Wall ex DC.赞同《中国植物志》(1981)的分类处理:将裂叶四蕊槭A.tetramerum Pax var. lobulatum Rehd.作为四蕊槭A.tetramerum Pax的异名。最后,作者对未见到标本,而有待考证的种,亚种和变种作了说明。 此外,还对河南槭属植物作出系统排列,编制出分类检索表,对各类群分别作了特征描述,记载了产地和分布,并对部分种作了简单的讨论。
杨鹏鸣, 李家美[2]2010年在《槭树科分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对槭树科植物分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槭树科系统分类历史、孢粉学、同工酶、分子系统学以及支序分类学等研究概况,指出槭树科分类研究中饱受争议的问题,特别将来自分子资料的研究结果与传统分类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提供槭树科分类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赵丽娟[3]2005年在《湖南槭属植物分类及园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南林学院树木标本室(CSFI)、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标本馆(HNNU)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标本馆(IBSC)所收藏的湖南槭属标本的全面鉴定和整理,以及野外补充调查,基本查清了本省槭属植物种类,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1)按照方文培槭属分类系统,记载了湖南槭属植物40种、3个亚种、17个变种,隶属于2个亚属、10个组,分别占全国总种数和总组数的27%和67%,种类之多居我国第叁。 2)新记录种7个、亚种1个、变种4个,分别是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锐角槭(Acer Acutum Fang)、纳雍槭(Acer nayongense Fang)、紫花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Pax)Komarov)、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亮叶槭(Acer ludidum Metc.)、信宜槭(Acer sunyiense Fang)、枫叶槭(Acer tonkinense H. Lec. subsp. Liquidambarifolium (Hu et Cheng) Fang)、南川长柄槭(Acer longipes Franch. ex Rehd. var. nanchuanense Fang)、钝角叁峡槭(Acer wilsonii Rehd. var. obtusum Fang et wu)、小果岭南槭(Acer tutcheri Duthie var. shimadai Hayata)、叁裂飞蛾槭(Acer oblongura Wall. ex DC var. trilobum Henry)等。 3)编绘了湖南槭属植物总分布图和种的分布图,显示出本省槭属植物集中分布于湘西北、湘西和湘西南一线的格局。 4)对与前人在槭属植物分类上有出入之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5)对种的区系分析,表明了湖南槭属植物主要为中国特有成分;性质上属于温带性质;对中国特有种的分析,说明了湖南与西南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湘西北——湘西南山地,是本属古老种的一个庇护所;对湖南与邻近省区共有种进行了比较,说明湖南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的槭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关系最为密切;从槭属各组的系统演化地位及其地理分布方面辅证了“横断山区至华中地区是槭属的起源中心和强大的分化中心”。 6)根据槭属植物观赏价值和本省资源丰富程度,提出了槭属植物园林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红翅槭、樟叶槭、叁峡槭等进行了扦插和播种育苗试验,试验结果初步表明:①槭属植物扦插繁殖较困难,但使用生根粉后有所改善。②植物种子发芽率较高,但不同种子具有不同的休眠期,可通过湿沙催芽解决。
胡颖[4]2009年在《槭属植物SRAP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槭属(Acer L.)是槭树科(Aceraceae)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槭树分布种类最多的国家,是世界槭树的现代分布中心,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长期以来,关于槭属植物在分子标记上的亲缘关系的研究就相对较少,本研究将SRAP这种新的DNA分子标记运用到槭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上,以期从DNA水平上明确槭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为槭属植物种质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以槭属植物的叶片为材料,通过对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对比,探讨最佳的槭属植物DNA提取方法;同时对槭属植物的SRAP技术体系进行优化,并将该技术体系应用于22个槭属植物材料的SRAP扩增分析中。本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采用常规CTAB法和改良CTAB法两种方法对槭属植物叶片DNA提取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常规的CTAB法所得的DNA量很少、DNA带弱、点样孔中有蛋白质存在、拖带现象也较严重,且DNA完整性差,在后期进行SRAP扩增时,杂质导致扩增不稳定或者扩增失败。而采用改良CTAB方法提取的条带很整齐、DNA质量较高、蛋白质少、无拖带现象、基因组完整性比较好。使用改良CTAB提取法有效地解决了槭属植物基因组总DNA提取中的褐变和多酚、多糖和蛋白质等次生物质干扰等问题。从检测所得纯度可知该DNA模板完全可以用于SRAP分析;另外,该方法还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省时等特点。2.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槭属植物DNA分析的SRAP技术体系本试验以槭属植物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Mg2+、dNTPs、Primer、DNA与Taq polymerase进行梯度试验,对槭属植物SRAP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于槭属植物的SRAP-PCR反应体系,该体系总体积为25μL:Mg2+ 2.5 mmol·L ,dNTPs 0.25 mmol·L-,Primer 80 ng,Taq polymerase 1.5 U,DNA 40 ng。SRAP-PCR优化反应程序为:94℃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5℃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5个循环;94℃变性1 min,50℃退火1 min,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延伸5 min;4℃保存。结果表明该体系和程序可满足槭属植物基因组SRAP扩增的要求。3.多态性引物对筛选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和程序,从64个引物对中筛选出重复性好的、谱带清晰稳定的引物对24对。每个引物对产生扩增谱带4~13条,共产生扩增谱带169条,平均每个引物对产生谱带7.04条。其中每个引物对产生多态性谱带3~10条,共产生多态性谱带107条,平均每个引物对产生多态性谱带4.46条。每个引物对的多态性比率在54%~83%之间,平均每个引物对的多态性比率为63%。4.用筛选出的部分引物对22个槭属植物的DNA模板进行SRAP扩增,得到了稳定的SRAP谱带。这些引物对各种材料扩增所得到的特征谱带反映了基因组总DNA碱基序列的特异性,表明这些引物可用于其他分析。5.采用遗传距离和UPGMA法对扩增出的谱带进行遗传聚类分析,得出反映各种间亲缘关系的树状图。在遗传距离(D)3.32处,将22份供试材料分为五类,其下又有较多分支。聚类在同一组里的有不同组的槭属植物样品,而在同一组的槭属植物又有的不能聚在一起。结果表明, SRAP对基因组的分析结果与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有些种的归属及种间关系存在较大变化差异,因此对其亲缘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张宝[5]2007年在《槭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采自昆明、杭州、上海、南京、衡阳、西安、内蒙古以及泰安等地的68份槭属资源进行了树种种间、种内的变异特性的研究,探讨了各种间的亲缘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槭树种质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另外,为了保存槭树种质资源,本文采取异地保存的方式,在泰安市建立槭树种质资源圃,同时,对圃内的种质资源的幼苗生长特性和幼苗种间变异,同一地区不同种间物候期测定,花粉的生活力测定,种间杂交和自交亲和性以及槭树资源种内变异作进一步的研究,为槭树种质资源的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初选7个翅果性状以等级数量化编码方法进行了编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9%,可分别代表:翅果大小,翅果角度和产量的综合因子,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槭树组间的亲缘关系。经分析,在泰安地区的鸡爪槭、元宝槭、五角枫、秀丽槭、中华槭以及茶条槭的物候期特性观察表明:鸡爪槭的萌动期和展叶期最早,分别为3月15日和3月30日,元宝槭的开花期最早,为4月1日。而用SAS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典型相关系数表以及方差检验结果表明:胸径、地径的大小与树高存在典型相关性。随着胸径和地径的增大,树高也随之相应的增大。方差分析和差异显着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几种树种的花粉形状均为长椭圆形,五角枫的长短径比最大,为2.04,最小的是茶条槭,为1.88。鸡爪槭、五角枫、元宝槭、茶条槭的花粉大小的测定中达到显着水平,说明长径和短径成正相关关系,秀丽槭、中华槭试验中没有达到显着,长径和短径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蔗糖、硼酸和温度对花粉发芽率的影响:蔗糖和温度的影响较大,硼酸对花粉的发育和花粉管的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本次试验中表现的不明显。8%的蔗糖浓度适于大多数槭树种质资源花粉的萌发,但是不同的种以及变种在花粉离体培养过程中差异显着,有的花粉萌发率很低,可能是造成杂交育种失败的原因之一。通过试验设计、数据分析得出温度是影响花粉发芽的主要因子,25℃是适合花粉发芽的最佳温度。自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组的自交结实率相差不大,但由于自身特性和环境的影响,自交结实率又有一定的差异性,五角枫为60.00%,元宝槭为59.12%,秀丽槭与中华槭为同一组,差异性不显着,而不同组间的种在自交结实率上差异较显着,总的来说,鸡爪槭的结实率最高(71.05%),茶条槭最低(30.96%),但相对而言,自交亲和性较高,这就为培育更多的槭属树种资源提供了可能;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组的槭属树种正反交有一定的结实率,五角枫与元宝槭的正交授粉结实率为26.67%,反交结实率为20.00%,秀丽槭和中华槭正反交结实率分别为20.00%和13.33%,但都不高,不同组的种间杂交几乎为零,大多数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很低,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措施。另外,经分析可知,强迫自交的结实率比自由授粉的结实率要低。为加强对槭树种质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本文采用Visual Foxpro6.0可视化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槭树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Germplasm of Maple ,简称SGM),它适用了槭树科研与科普以及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为槭属树种的观赏利用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郝明灼[6]2013年在《中国楸树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指出楸树组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木材、叶片、花和种实等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论文以保护和利用我国楸树组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目的,对我国楸树组植物的种质资源分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建立了GIS种质资源信息库,对我国楸树组植物的分布区域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对种质资源全面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对149份种质材料进行了表型性状检测,采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38份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从叶用良种选育的角度出发,比较了14份种质材料的叶片成分含量。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楸树组植物分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地理分布范围在北纬25°8'~40°26'和东经99°26'~122°2'之间,全国范围内仅发现古楸树232株。气象要素、地貌、立地类型、坡位、坡度、坡向、土壤质地、土壤厚度、水源状况、交通区位和人为干扰度等因素影响楸树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数量。(2)楸树组植物的叶片、花、种子、茎干等性状均有多种变异。叶片性状中叶长、叶宽、叶柄长度变异较大,叶片长宽比变异较小;花器性状中果柄长度变异最大,花冠宽度、雄蕊长度和花药长度的变异居中,花筒直径、花筒长度和雌蕊长度性状变异相对较小,花粉直径变异最小,楸树、滇楸和灰楸的花粉形态外观非常相似;种子性状中,朔果长度和种子千粒重变异较大,种子长度和宽度变异较小。(3) ISSR和SRAP均适合用于楸树组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ISSR筛选出14个引物,共扩增出了9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百分率为77.78%,UPGMA聚类分析可将138份基因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SRAP筛选出6对引物组合,扩增出76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9个,多态带百分率为90.79%,UPGMA聚类分析可将138份基因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4)楸树叶片适宜作为能量饲料,不宜作为蛋白饲料。在5月下旬、7月中旬和9月下旬,8个品种类型和6个无性系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粗脂肪含量存在极显着差异。初步选择范公亭、太清宫、襄樊清真寺等无性系和品种豫楸2号为叶用良种选育材料。
陈雨婷[7]2016年在《樱花品种分类及园林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樱花”是樱属(Cerasus Mill.)植物的总称,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樱属植物种类丰富,分布广泛,观赏价值高,近年来迅速成为我国园林绿化中的热门树种,但国内樱花景观多以量取胜,在品种资源、景观规划、植物配置、景观文化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各方面的需求;同时,由于引种日新月异,新记录品种不断被应用,大量命名错误和命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国内樱花品种科学研究及市场应用均急需规范。本文从樱花品种资源调查入手,对樱花品种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对樱花群落进行调查,从樱花物种组成、数量特征、植物多样性、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用AHP层次分析法,定性、定量的对樱花景观美景度进行评价,筛选出得分较高的樱花景观模型;对樱花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整理,以期对樱花景观建设提供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和实地调查,对前人研究工作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共整理记录园林栽培樱花种19个,变种1个,品种90个。90个品种分属于14个种系(13个种,1个变种),其中记录新引进品种22个,记录描述了新引进品种的形态特征,对新引进品种种源、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的讨论。对品种名称进行了规范性整理,新组合品种名称20个,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2)晚樱种系增加了台阁品种群,共分为单瓣品种群、半重瓣品种群、重瓣品种群、菊瓣品种群、台阁品种群5个品种群。3)通过对南京玄武湖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顾村公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杭州太子湾公园、无锡鼋头渚公园6个公园58个樱花群落进行调查,共记录植物69科122属221种。物种总体数量偏低,使用重复率较高。群落结构乔木比例较高,灌木种类及数量都明显不足,乔灌草比例稍显不合理,密度整体在合理范围内,不同类型的公园高低也有所不同。通过Gleason、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四个指标对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公园、不同景观类型的Glea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较大,而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差异则较小。4)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58个群落进行景观分析,构建评价模型,将樱花群落分为滨水绿地景观、道路绿地景观、自然群落景观、建筑小品景观、樱花片林景观、疏林草地景观六个类型进行讨论,对每个类型得分最高的群落进行具体分析。5)通过对收集文献的整理分析,对我国及日本的樱花文化进行比对探讨。重点对日本樱花的语言、名考、文学中的樱和生活中的樱进行分类总结。在结合樱花品种资源、园林应用模式、文化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樱花品种在园林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给出了综合建议。
吕传青[8]2015年在《中华槭与鸡爪槭远缘杂交初探及杂种子代鉴定》文中指出中华槭(Acer sinense Pax)和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在分类学上,二者同属于槭属,亲缘关系较近,二者皆为槭树科中重要的色木观赏树,二者叶形绮丽、叶色艳丽,杂性小花,翅果成钝角或锐角,树姿雅丽,是园林中的重要观赏树种。中华槭枝条直立性较好,但在北方地区应用不多,且在北方种植时叶色变化单一,观赏期较短,并时常伴有病虫害,适应性较差;鸡爪槭枝条生长方式较为平展,叶色丰富多变,但叶片较中华槭要小,适应性较强,在北方地区应用较多;把二者进行远缘杂交,以期得到枝条直立、叶色丰富、叶形特异、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兼二者优点于一身的种间杂种,有利于优势互补,创造新的杂种优势。本研究以山东农业大学校园内的中华槭和鸡爪槭为试验材料,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槭花粉活力探究,包括花粉离体萌发时间、花粉活力快速测定方法的筛选、花粉培养条件选择、花粉贮藏条件筛选等主要内容;二是鸡爪槭花粉离体培养条件筛选;叁是中华槭与鸡爪槭远缘杂交研究,主要包括了二者正反交试验、荧光显微观察授粉后的花粉管行为、杂交障碍技术初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蔗糖、硼酸和氯化钙单因素对中华槭花粉萌发有显着影响,中华槭花粉离体培养16h后,可知中华槭花粉萌发较为适合的单因素为:蔗糖浓度为100g/L;硼酸浓度为50mg/L;氯化钙浓度为30mg/L。离体培养法、I2-KI、TTC、醋酸洋红法4种方法中,离体培养法测得的中华槭花粉萌发率最高,而TTC法测试结果最低,最接近中华槭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法的是I2-KI法,而醋酸洋红法与离体培养法差异显着,不适于中华槭花粉活力测定,比较适合中华槭花粉真实活力测定的是花粉离体培养。中华槭花粉分别贮藏于室温、4℃和-20℃条件下,结果发现,在室温条件下,中花槭花粉最多存活10d;在4℃条件下可存活60d;在-20℃条件下可贮藏120d左右。(2)不同浓度的蔗糖、硼酸对鸡爪槭花粉萌发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蔗糖和硼酸浓度的升高,花粉萌发率也随之升高;但超过一定范围后,花粉萌发率却随之发生变化,适合鸡爪槭花粉萌发的蔗糖和硼酸组合是:15%蔗糖+0.05%硼酸。(3)中华槭×鸡爪槭时,荧光显微观察,显示鸡爪槭花粉是可以在中华槭柱头上粘附并且萌发,授粉12h时花粉大量萌发,授粉48h时,花粉管可以伸长到花柱的1/4处,之后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完成受精过程。采取了重复授粉、赤霉素处理柱头、切割花柱和蒙导授粉等不同方式来克服杂交障碍,虽然重复授粉可以增加花粉的萌发量,但是只有赤霉素处理柱头得到了7粒杂种,其余方法均未得到理想效果。杂种苗在叶长方面介于亲本之间,叶色和叶裂方面更倾向于母本,进一步又采取了ISSR分子标记鉴定,发现杂种更倾向于母本中华槭。(4)在反交即鸡爪槭×中华槭时,用经过-80℃条件下贮藏一年后的中华槭花粉授于鸡爪槭柱头,未发现中华槭花粉萌发,重复授粉、切割柱头和赤霉素处理柱头方式,仍然没有杂交种子,反交存在严重生殖隔离。
高海山[9]2007年在《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野外植物调查、植物标本采集、室内标本整理和鉴定的基础上,分析花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特点和性质;探讨特有现象;统计分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数量、生存状况,并提出了保护措施;调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种类并分析植物资源的特点。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花坪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208科689属1505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80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59科594属1311种(双子叶植物139科467属1094种、单子植物20科127属217种)。其中栽培科3个科、栽培属22属、栽培种30种,故野生维管束植物205科667属1475种。2.花坪自然保护区有蕨类植物42科84属180种,科、属、种分别占广西蕨类植物总数的75%、53%和21%,占中国蕨类植物的67%、36%和7%。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这4科包含有34属、85种,分别占花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1%、总种数的47%。优势属为鳞毛蕨属、凤尾蕨属、卷柏属、铁角蕨属,这4属包含有35种,占花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19%。科以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科为主,占总科数的68%。属以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为主,占花坪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总属数的73%。蕨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储藏量较大,可分为叁大类:药用蕨类植物、观赏蕨类植物和食用蕨类植物。3.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即银杉、长苞铁杉、海南五针松、华南五针松、福建柏、叁尖杉、篦子叁尖杉、穗花杉、南方红豆杉、小叶买麻藤。它们是古老、残遗、特有成分,有的种类还形成森林植被的建群种,如华南五针松、海南五针松、福建柏。4.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被子植物以蔷薇科、兰科、菊科、禾本科、山茶科、樟科、莎草科、茜草科、唇形科、壳斗科、荨麻科、杜鹃花科、百合科、冬青科、忍冬科、蝶形花科、五加科、蓼科、毛茛科、卫矛科、山矾科等占优势;以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科为主,且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科占非世界分布科数的66%。属以冬青属、山矾属、杜鹃花属、榕属、槭属、锥属、山茶属、柯属、栎属、石楠属、苔草属、蓼属、悬钩子属、凤仙花属、花楸属、八角属、紫金牛属、绣球花属等为主;热带性质属285属略多于温带性质属235属,若温带性质属再加上中国特有分布属23属,则温带成分属共有258属,热带成分属与温带成分属基本达到平衡。5.蕨类植物中单种属有40个,占花坪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9%;寡种属(2—4种)有39个,占花坪蕨类植物总属数的48.5%。野生种子植物中单种属有349属,占总属数的60%;寡种属(2—5种)有192属,占总属数的32%。可见,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中大部分属内种类贫乏,以单种属、寡种属为主。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但以亚热带性质的科、属为主要成分。按李锡文对中国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163科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及10个变型。其中,热带性质的科占非世界分布总科数的66%,但以泛热带分布科为主,其中纯热带科或热带性很强的科少且科所含种类较少,可见花坪自然保护区是这些热带种类分布的北缘;温带性质的科占非世界分布总科数的33%。可见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科的地理成分是以热带性质的科为主。按吴征镒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划分,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583属可分为13个分布区类型及16个分布变型。其中热带性质属(类型2-7)共有285属,但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的属最多(108属);温带性质属(类型8-14)共有235属,以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的属(88属)最多。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中热带性质属285属略多于温带性质属235属。若温带性质属再加上中国特有分布属23属,则温带成分属共有258属,则热带成分属与温带成分属基本达到平衡,可见花坪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是亚热带性质。该区与热带区系联系主要以泛热带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为主;与温带区系联系主要以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根据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划分,保护区属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亚区,与华中地区最接近。7.从优势科的方面来看,花坪植物区系与猫儿山植物区系最接近。从共有属水平来看,花坪与猫儿山的共有属最多,属的相似性系数(40%)最高,可见花坪与猫儿山植物区系关系最密切。花坪与弄岗属的相似性系数(21%)最低。花坪分别与4个地区植物区系共有属的R/T比值顺序为弄岗(2.62)最高,木论(1.69)次之,猫儿山(1.25)最低,这说明花坪与其它4个地区主要是以热带成分相联系。花坪与其它4个自然保护区共有属计182个,其中,热带性质的属115个,占5个自然保护区共有的非世界属的70%,可见这5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关系主要是以热度性质的属相联系。8.花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东亚特有科4个,即叁尖杉科、猕猴桃科、旌节花科和鞘柄木科。中国特有科1个,即大血藤科。中国特有属有24属,即黔蕨属、银杉属、长苞铁杉、拟单性木兰属、星果草属、大血藤属、血水草属、泡果荠属、棱果花属、半枫荷属、伞花木属、伯乐树属、银鹊树属、青钱柳属、喜树属、通脱木属、任豆属、石笔木属、丫蕊花属、香果树属、紫菊属、匙叶草属、盾果草属、异叶苣苔属。特有现象中未分布有广西地区特有属(12属),只有东亚特有科4个、中国特有科1个及中国特有属24属,这反映了本区与东亚植物区系有相当的共同历史渊源。广西特有种或准特有种35种,如银杉、花坪复叶耳蕨、龙胜毛蕨、龙胜钓樟、龙胜金盏苣苔、龙胜柿、龙胜吊石苣苔、龙胜苔草、丝梗楼梯草、龙胜香茶菜、龙胜梅花草、广西虎耳草、济新杜鹃等。花坪分布的35个广西特有种,随调查研究的深入可能周边地区也有分布,则特有种占花坪总种数的比例小于2.7%,这说明其隔离程度不高。9.花坪自然保护区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银杉、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分别是金毛狗、华南五针松、福建柏、篦子叁尖杉、鹅掌楸、闽楠、任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伞花木、马尾树、喜树、香果树。这些植物多零星分布,居群数量较小,分布范围狭窄,生境多样性。10.花坪自然保护区目前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1475种,有一定用途的约1000种,可分为材用植物、药用植物、芳香植物、蜜源植物、纤维植物、食用植物、绿化观赏植物、淀粉植物等。
李述万[10]2017年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广泛收集文献资料、野外植物调查和对标本的研究,基本查清了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的组成、性质及特有现象;统计分析与评估了本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915种,隶属于195科858属(包括种下级别,下同)。其中蕨类植物有159种,隶属于34科73属:裸子植物有16种,隶属于6科8属;被子植物有1740种,隶属于155科777属(其中双子叶植物有1385种,隶属于134科614属;单子叶植物有355种,隶属于21科163属)。2.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有159种,隶属于34科73属,分别占广西蕨类植物57科、159属、861种的59.65%、45.91%、18.47%;分别占全国蕨类植物63科、231属、约2600种的53.97%、31.60%、ca.6.12%。其中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为优势科,共80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0.31%;以凤尾蕨属、卷柏属、铁线蕨属、短肠蕨属、铁角蕨属、贯众属、鳞毛蕨属、耳蕨属、石韦属为优势属,共62种,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种数的38.99%。3.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裸子植物较为贫乏,仅有16种,隶属于6科8属,分别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3.73%、1.02%、0.91%。4.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有1740种,隶属于155科777属,以兰科、菊科、蝶形花科、禾本科、蔷薇科、樟科、唇形科、茜草科、莎草科、荨麻科、大戟科、桑科、百合科、卫矛科、苦苣苔科、萝藦科、玄参科、马鞭草科、忍冬科、爵床科为优势科,共430属、927种,分别占本区被子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5.34%、53.28%。以榕属、薹草属、悬钩子属、秋海棠属、兰属、卫矛属、珍珠菜属、海桐花属、菝葜属、羊耳蒜属、铁线莲属、堇菜属、石斛属、冬青属为优势属,共210种,占本区被子植物总种数的12.07%。5.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在科、属两个层次上均表现出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性质,热带、亚热带性质的科、属分别有23科、43属,分别占本区蕨类植物总科数和总属数的95.83%、78.18%(世界分布的科、属除外)。种子植物区系从科级水平上看,热带、亚热带性质分布型的科与温带性质分布型的科分别有74科、31科,分别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5.96%和19.25%;从属级水平上来看,热带、亚热带性质分布型的属和温带性质分布型的属分别有454属、146属,分别占本区野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7.84%和18.60%。从科、属水平上可以看出,本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的比重较大,但温带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的影响。6.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寡种科、属(含2~4种的科、属)和单种科、属(含1种的科、属)为主。蕨类植物寡种科和单种科共有25科,占蕨类植物总科数的73.53%;寡种属和单种属共有64属,占蕨类植物总属数的87.67%。种子植物寡种科和单种科共有113科,占野生种子植物总科数的70.19%;寡种属和单种属共有707属,占野生种子植物总属数的90.06%。7.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亚特有科有猕猴桃科、旌节花科、叁尖杉科和鞘柄木科;蕨类植物中国特有属有柳叶蕨属,种子植物中国特有属有紫菊属等22属;蕨类植物中国特有种有南岭石杉等13种,野生种子植物广西特有种有长管瑞香等21种。8.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72种,隶属于18科80属,其中蕨类植物有1种,裸子植物有4种,被子植物有167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有14种(国家Ⅰ级保护3种,国家Ⅱ级保护11种),被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有158种。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本区的172种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他维管束植物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并建议将本区除以上172种珍稀濒危植物外的其他95种植物一同列为保护区的重点保护植物。本文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对策。9.在对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植物新分类群2个(即雅长玉凤花和雅长山兰),广西新记录属4属,广西新记录种18种。10.对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研究,除单种的科、属外,每个科、属都编制了检索表。
参考文献:
[1]. 河南槭属植物分类研究[D]. 李家美. 河南农业大学. 2003
[2]. 槭树科分类研究进展[J]. 杨鹏鸣, 李家美.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 湖南槭属植物分类及园林应用研究[D]. 赵丽娟. 中南林学院. 2005
[4]. 槭属植物SRAP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 胡颖.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5]. 槭属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D]. 张宝.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6]. 中国楸树种质资源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郝明灼. 南京林业大学. 2013
[7]. 樱花品种分类及园林应用研究[D]. 陈雨婷. 南京林业大学. 2016
[8]. 中华槭与鸡爪槭远缘杂交初探及杂种子代鉴定[D]. 吕传青. 山东农业大学. 2015
[9]. 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 高海山. 广西师范大学. 2007
[10]. 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D]. 李述万.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标签:生物学论文; 植物论文; 植物分类论文; 种子植物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景观植物论文; 种子萌发论文; 樱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