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学原理--批判吸收效用”和“边际效用”_边际效用论文

论“经济学原理--批判吸收效用”和“边际效用”_边际效用论文

《经济学原理—批判地吸收“效用”和“边际效用”》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用论文,边际论文,经济学原理论文,批判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20年来,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迈向21世纪之际,时代呼唤着我们应以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唐思文的《经济学原理—批判地吸收“效用”和“边际效用”》著作,正是为此作出的初步探索。该书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他认为有用的合理的部分,例如“效用”与“边际效用”。作者认为这两个范畴是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但他不同意西方经济学对这两个范畴所作出的唯心主义解释。特别是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关于“效用”与“边际效用”的计量方法和货币表现方法及其理论,这更引起人们的注目。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的价格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又以一种崭新的理论体系,阐述了别具风格的经济学原理。现在发表的虽然还仅是他所著的全部《经济学原理》的首篇八章,但也能独立成书。在这八章中读者可看出该著作中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的学术思想,主要有:

1.关于价格的现象形态。作者认为,价格或成交价格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就是出价和还价的统一,这就是价格或成交价格的现象形态。卖方价格是由成本和预期利润二因素构成。成本和预期利润之和的货币表现,就是卖方价格的现象形态。卖方价格=成本(元)+预期利润(元)。而买方价格则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买方的预期效用二因素构成。

商品的边际效用

买方价格=────────────

买方的预期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

=──────────────

买方的每1元(收入)边际效用

2.关于价格的实质。作者认为,价格和价值在质上既有同一性,又存在着一定的质的区别。成本加预期利润其实质就是价值。因此,卖方价格的实质就是价值。而买方价格的实质则是均衡效用,即社会每1 元(收入)边际效用相等。因此,价格或成交价格既然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其实质必然是价值和均衡效用这二个不同质的矛盾统一决定的。所以价格不仅仅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不仅仅是效用或均衡效用的货币表现,而是价值和均衡效用二者的统一的货币表现。作者还不同意平均成本加平均利润是价值的转化形态即生产价格的观点。

3.关于效用的计量及均衡效用和价值的统一问题。作者认为效用可用时间单位计量,并可用货币表现,在此基础上,作者还进一步论证了在均衡效用时间或均衡效用规律制约下,效用时间或边际效用时间必会转化为均衡效用时间或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并在供求平衡条件下,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必会和生产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时间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而通过具体劳动时间和抽象劳动时间相等的原理,进一步把均衡边际效用时间和抽象劳动时间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这正是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中介或媒体来实现的,于是就可将均衡效用和价值,以一定的比例关系等同起来,统一起来,使二者统一于劳动,统一于货币。由此,为他的新的价格理论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4.关于卖价、买价以谁为主与价格的本来面目。作者认为,计划经济或半商品经济,或尚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往往处在卖方市场状态中,卖方价格往往起主导作用。正由于这样,人们往往把卖方价格看得很重,甚至忽视直至否定买方价格的作用。于是就把卖方价格视为价格,并把卖方价格本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视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相反地,发达的市场经济往往处在买方市场状态中,买方价格往往起主导作用。也正由于这样,现代西方经济学越来越把买方看得很重,甚至否定卖方价格的作用,于是就把买方价格等同于价格,并把买方价格本是效用的货币表现,也就视为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因此,作者认为,现在我们应该还历史的本来的全面的价格真面目,价格乃是卖方价格和买方价格的统一,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和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和均衡效用的统一。

5.关于价格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作者认为,成本、预期利润、商品的边际效用、预期效用这四个因素,或价值和均衡效用这两个因素,是决定价格的内部因素或内因。供求对价格起影响作用,是形成价格的外部因素或外因。所有影响价格的其他外部因素,诸如币值的大小、家庭及人口的数量、有关替代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税收、津贴水平、垄断程度、天气或自然条件等影响,正如供求一样,也都是价格的第二位的、非基本的或外在的因素。作者还认为,西方经济学完全忽视了价格的内外因分析,更没有分析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把供求这个价格的外因作用,视为价格的内因;视为价格的决定作用,而不是影响作用。这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缺陷。作者还认为,马克思实际上确认供求对价格是起影响作用,而不是起决定作用,他也认为供求仅是形成价格的外因。这些都是马克思的重要科学见解。

6.关于利润的来源。作者认为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二者的货币表现或价格(即成交价格)之和就是成本。产出品或产品的货币表现或价格就是收益。产品由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两部分构成。必要产品的货币表现等于成本,剩余产品的货币表现就是利润。利润来源于两个途径,一方面来源于剩余产品中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货币表现和剩余产品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另一方面在求大于供和剩余价值率不变的两个条件下,还会来源于流通中买方提供的为卖方无偿占有的高出商品价值部分的额外价值的货币表现与剩余产品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

7.关于市场、市场机制和经济形态。作者认为,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场地或场所就是商品市场,简称为市场。商品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就是以市场价格和供求的作用与反作用为主要调节手段来实现的。以市场价格和供求的作用和反作用为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或机能就是市场机制。这些提法都是具有新意的。作者还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唯一的调节手段时,是一种纯粹的市场经济。纯粹的市场经济在现实经济中不曾存在过,不管是历史上的初级商品经济阶段,还是现代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都不是纯粹市场经济。现代商品经济则是以现代国家对经济干预的“看得见的手”与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共同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并以后者为调节的主要手段的一种商品经济,俗称为混合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混合经济,也以市场机制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调节手段。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存在着一定的质的区别。

8.关于市场机制的正负作用。作者认为,市场机制最终必会使供求关系调节到均衡状态,商品的效用也调节到均衡效用状态;同时,商品的价格最终也必会被调节到均衡价格状态,也就是达到均衡效用和价值的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市场经济就是最大效率的市场经济,或市场经济效率的最大化,这时,也就是资源配置最佳的市场经济状态。市场机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正作用是基本的,远远大于其负作用,这已为几百年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所证实,也为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所证实。作者还认为,过去,我们片面地夸大了市场机制给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如周期性或结构性经济波动或危机的形成、收入分配和私人财富的两级分化、环境污染等。认为这些负面作用的存在,正是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必要性。

9.关于资源的稀缺和丰富。作者认为,资源相对于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是有限的、稀缺的。但资源将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能满足不断发展的需求。人类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不需要上帝的拯救!作者不同意西方经济学片面强调资源稀缺性的主张。资源虽然是有限的,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必会和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相适应,也必会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作者认为,人口不可能是绝对无限的。以相对有限的越来越丰富的资源,来满足相对有限的不断提高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也是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人口计划生育就是依据这一规律的。

10.关于人类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灿烂前景。 作者认为在工业革命以前的农业经济时代,劳动力是经济的主要资源,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大形态)成为经济的主要资源;到了本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经济时代也就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时信息、智力、人才成为经济的主要资源,生产力水平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可用的生产资料资源和生活资料资源又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发展,其生产可能性边界又将向前迈出一大步。这就构成了以原点O 为中心的向外不断扩大的辐射弧线,展示人类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灿烂前景;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也就相应地从另一角度或意义上呈现为资源的相对的丰富性。

11.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作者认为,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或最大效率的资源配置,以满足全社会的最大需求的一门学科。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必会遇到社会集团或阶级利益问题。但是经济学不是为研究阶级利益而去研究阶级利益的,它从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或最大效率的资源配置,以满足全社会最大需求这个总要求中来研究社会集团或阶级利益问题,使其服务于这个总要求。作者指出,科学共产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

12.关于市场运行体系。 作者认为市场运行体系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及其运行的体系。它和市场、价格、供求、市场机制、生产要素组合、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再生产的准备阶段、投入产出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它是所有这些环节的矛盾统一。缺了某一环节,市场运行就会受阻。作者为此绘制了一幅市场运行体系(简单再生产)图。作者运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理论,有机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

13.关于方法论。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 又引进了西方经济学常用的几何实证分析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也运用了近百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发展起来的科学的有用的部分,并用批判的眼光加以吸收。这是这本著作中的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经济学原理--批判吸收效用”和“边际效用”_边际效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