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马晓荷
(浙江理工大学 心理学系,浙江 杭州)
摘 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逐渐由关注消极问题取向模式转为注重积极发展取向模式。构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其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养成积极思维方式;增进积极心理体验;构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体系等。本文通过具体研究上述方面内容,基于以上路径,旨在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实现独立自强、健康积极的目标。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视角;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合理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对高校大学生的顺利成长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金资助体制不断完善,并逐渐从物资资助转为物资与心理援助双重方面,同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援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有效解决此类高校生心理压力和困扰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挖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自身。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层次具体分析其意义:
1.基于主观体验层面分析。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生活满意感、幸福感等体验,从而在良好的教育过程中对生活、学习产生乐观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于学生个人层面分析。从学生身上出发,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自身美好品质的培养有着推进作用,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高校生良好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乐于助人的爱心、审美能力以及生活勇气等。因此,在这种培育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能充分发现、培育、肯定学生积极、健康、自信、高尚的心理品质。
高中物理教育对高中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育中,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学生物理成绩为主的教学信念,重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生各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大进步,对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影响是积极的.然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针对相关的教学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以便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育中能够对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产生更加积极有效的影响.
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教育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支持下,普遍采取奖学金、助学金、贫困补助、减免学杂费以及学费贷款等一系列物资援助的政策措施,大力扶助并支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高校学生众多,国家以及学校的物资支持始终有限,并不能彻底解决经济困难大学生实际需求,更何谈解决其心理问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贫困,生活拮据,心理上具备一定的自卑感,更无大量精力与人交际来往,或参与学校文化生活。而高校对此类学生的资助和教育,更重视物资资助与外部激励,从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生心理资本的挖掘。外部的激励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学生产生不了内在动力,心理困扰日益加重,从而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图2给出了正交各向异形板分别在5 636 J,10 675 J和21 318 J冲击荷载作用下的Mises等效应力云图,表明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从13.0 MPa和15.3 MPa,增长到17.9 MPa;并且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板的底部。
3.基于群体层面上看,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为高校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社区公民,研究社会稳定和健康的社会组织情况,这些群体组织也包括具备良好育人环境的学校、和谐的家庭和社区、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建设以上良好的育人环境,能使学生变得更宽容、忠厚、富有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感,此外,更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1]。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一) 重视物资资助,轻视心理健康教育
5)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两位三通电磁阀、联锁触头等主断部件反馈给主机厂,找出部件源头质量存在的原因,杜绝机车主断源头质量问题的发生。
(二) 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错位、方式不当、目标偏离
据了解,目前研究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生教育理念存在错位、方向偏离等情况,表现为多侧重于学生心理问题成因方向。另外,对此类学生的心理状态及自身心理品质的描写和研究多集中于消极心理方面上,包括分析他们抑郁封闭、不善交际、冲动性强、敏感脆弱等。因此导致许多高校教育者和资助工作者在问题取向的研究下,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错位、方式不当、目标偏离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基于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发展现状来看,其资助项目设置及比例都存在重资助、轻自助的问题。因此,完善资助体系,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应尽快开展。具体讨论:首先,我国高校可以优化国家助学金、励志教学金的额度和比例,有效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业上的积极性和努力奋斗情绪,从而提高自信心;其次,在高校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申请贷款完成学业,既有效降低了其生活压力外,还能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最后,完善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适当增设勤工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待遇,并对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从而在学校内营造自立自强的良好勤工氛围[2]。这种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树立了自立、自强、自主的自信意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另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辅导员、学生干部等积极引导的作用,通过依托班级、院系、学校三级资助机制,并联合起来全力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心理教育工作,做到精准识别目标困难学生,真正实现精准资助。
我县共有种子批发商26家,零售商270余家,他们近几年引进推广许多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布点试种,逐渐推广适宜我县种植的耐密型玉米品种。广大农民通过观摩,对表现好的耐密型玉米品种开始种植,逐步提高对耐密型品种的认识。从2006年至2012年,累计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30余个,推广面积4.7余万hm2。
3.教育目标偏离。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教育者以及资助者的教育目标偏离,表现为太过于关注学生的消极心理,并采取强制措施快速改善心理问题为主要教育目标,忽视学生积极情绪体验教育既人格特征的鼓励教育,限制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三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 完善资助体系,加强积极心理学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错位。我国高校目前还存在资助工作者带有刻板印象看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认为此类高校学生一般较为内向,不善与人交流,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着自卑、退缩的心理倾向。因此,高校资助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多致力于消除印版印象,不注重实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获得健康成长,这就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错位。
2.教育方式不当。高校在教育学生消极情绪时,大多采用指责、说教等不健康的教育形式,为了快速纠正他们的消极心理。但这种教育方式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甚至有刻意强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自身心理问题,使他们得到消极心理暗示,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一般低人一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等消极认知,从而陷入恶化情境,最终失去自我认同感。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偏离,还容易出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学校教育者对立,这也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二) 构建积极心理的宣传与教育体系
完善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还应构建积极心理宣传与教育体系,旨在让所有目标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未来充满希望。例如,高校通过开设《发现美》等系列讲座、影视观赏、心得交流会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依据多种途径直观体验积极情绪等;或创设一系列网络平台,宣传积极心理学教育意义,并举办以心理学为主题的团建活动和实践活动,使每个经济困难学生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心理建设,并从中塑造美好品格。
(三) 构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咨询模式
积极心理学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就是治愈这类学生群体的心理疾病,缓解并解决心理困扰,构建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心里咨询模式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3]。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咨询教育,能一对一的聚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挖掘潜在的美德和其他潜能。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利用网络平台创建咨询网页和心理咨询论坛,给予贫困生随时随地进行解惑、交流的机会和渠道。同时,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传授教育时,应采取合适的方法,利用多样技巧,尊重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心理困扰等其他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放下戒备,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直面压力,自我悦纳,最终在咨询过程中获得改善心理问题的调节颁发,以此提高心理素质。
(四) 建设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
积极心理学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组建积极组织。积极组织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个人积极心理品格,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心理成长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积极健康的环境对个人潜能发挥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4]。因此,高校更应注重构建积极支持系统,并打造秉承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理念的师资队伍,建立积极互助的学校社团,构建贫困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库等,为这类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积极培育体系,全方位的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最终促进其健康成才、成长,走向人生正确轨道。
四 结语
基于积极心理学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重心从物资资助转移到预防、教育和咨询心理问题上来,以提高此类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真正实现暖人心的资助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淑珍.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教育评论,2018(06):98-101.
[2] 王茜.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
[3] 张本钰,廖深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援助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9):70-73.
[4] 蒿延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
本文引用格式: 马晓荷.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8):255-25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8.126
作者简介: 马晓荷,女,辽宁锦州,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在读),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标签:积极心理学视角论文; 高校贫困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