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如何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图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实际出发,从基础抓起,持之以恒。

高中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参差不齐,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地理读图用图能力,在教学初期,我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1.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读图例、定方向、确定位置,了解座标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等,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之易于掌握。

2.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步骤,变“怕做”为“会做”。

学生怕做读图填图题,一方面是因为读图能力不高,更大原因是他们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因此,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步骤就显得十分必要。

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保持题目在头脑中的清晰图像,这是顺利解题的保证,是解题的开端和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学生读图、填图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引起的。

其次是理清解题思路,通过读图联想,将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再现和条理化。

第三、紧扣题目要求,逐步解题。

二、善用启发式指导读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加强读图用图的训练。

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师应通过理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读图用图这个地理教学的关键和特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温故知新的基础上,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例如:在讲授高中地理上册的“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大气的水平运动,让学生明确实验大气中,特别是近地面的风,风向与等压线有个交角(图1),然后在黑板上画图2后问:等压线不是彼此平行,而是闭合时,风向会怎样变化呢?”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给提起来了,然后让学生比较各圈气压高低,并标出气压梯度力方向,(从高压指向低压,图3),再请一位同学标注风向(北半球朝右偏,南半球朝左偏,图4),在此基础上,我用长尺一端固定在气旋中心(图5)来说明在气旋的运动过程中,风向随气压梯度力方向的渐变,而逐渐右偏,形成逆时针的大气涡旋,另配以手势让学生明确气旋的地面空气是由四周右旋往中心聚合(图6)由学生绘出气旋中心气流的运动(图7)最后指出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在学生清楚了气旋发展形成及其天气的分析思路后,叫学生按同样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图。

在学生理解了课堂读图教学内容后,给学生一段时间(6~10分钟)看书巩固,然后通过《高中地理读图作业图册》的读图用图训练,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温习相关知识——师生共同分析读图——阅读巩固——练习强化的方法,常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提高来说,教学初期教师的耐心指导和热情鼓励是基础;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和善于启发是关键;精心选择练习,持之以恒的读图、用图训练是保证。只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以上的工作,则学生的地理读图、用图能力和思维能力必将有较大的提高。

标签:;  ;  

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