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谦

岳阳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摘 要】目的:剖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用胺碘酮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本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患70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对70例入选者进行分组:研究组、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应用胺碘酮,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观察并比较两组的QTd值与临床疗效。结果:连续治疗3d后,研究组的QTd值为(22.3±6.5)ms,明显比对照组的(31.2±5.3)ms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4.29,比对照组的77.14%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合理应用胺碘酮,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病情控制效果。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急性心肌梗死;胺碘酮

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患的治疗,临床常采取的是利多卡因用药方案,但此药物的使用可引起诸多的并发症[1],比如:加重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人身安全。对此,本文将以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患(接诊于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为对象,着重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18导联心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病患70例,就诊时间: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利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将70例病患随机等分成两组: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为39-87岁,平均(56.25±4.17)岁;心肌梗死位于高侧壁者,5例;下壁者,9例;广泛前壁者,13例;前间壁者,8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者,4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11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者,20例。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为40- 86岁,平均(56.02±4.36)岁;心肌梗死位于高侧壁者,4例;下壁者,8例;广泛前壁者,14例;前间壁者,9例;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者,3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者,13例;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者,19例。比较两组的心肌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既往有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者。(2)心率<60次/min者。(3)水电解质紊乱者。(4)收缩压<90mmHg者。(5)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6)病历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明确诊断后,70例病患均接受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胺碘酮,详细如下:静脉推注胺碘酮,用药量为3mg/kg。若用药后0.5h内,患者的病情未好转且没有恢复至窦性心律,需再次静推同等剂量的胺碘酮。此后,需以每分钟0.5-1.0mg的速率,对患者施以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并指导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对照组加用利多卡因,具体为:利多卡因,1mg/kg,静脉推注给药。此后,再每隔10min,予以患者0.5mg/kg的利多卡因。待室性心律失常症状彻底消失后,以20-50ug/(kg*min)的速率对患者进行维持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d。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用药前以及用药3d后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记录并比较QTd值,也就是QT离散度。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本研究的疗效等级分为3级,分别是:(1)显效,成对室早以及短阵室速均彻底消失;室性早搏的减少率>90%。(2)有效,室性早搏的减少率>60%;成对室早的减少率>80%。(3)无效,室性早搏的减少率<40%;仍有成对室早亦或者是短阵室速症状。各组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为:显效与有效所占的百分比为之和。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QTd值

研究组治疗前的QTd值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连续治疗3d后,研究组的QTd值为(22.3±6.5)ms,明显比对照组的(31.2±5.3)ms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 讨论

早前,胺碘酮被视作冠脉扩张剂,广泛应用于抗心律失常中,且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胺碘酮研究的深入,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发现[4],对于许多离子通道来说,胺碘酮都具有较好的阻断作用,且其也同时具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效应,此外,也有报道称[5],胺碘酮除了能起到上述作用外,还具备如下几方面的应用优势,具体表现为:(1)能非竞争性的阻断β受体;(2)可降低心肌梗死病患的死亡率;(3)能增强心室电的稳定性;(4)可有效预防缺血再灌注性心室颤动;(5)能增加心脏供血。利多卡因乃Ib类抗心律失常药,在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可通过阻滞细胞膜钠离子内流以及加快钾离子外流速度的方式,起到控制患者病情的作用[6]。此次研究的结果表明,35例研究组病患在应用了胺碘酮治疗方案之后,QTd值明显比对照组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9%,比对照组的77.14%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

总之,将胺碘酮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首选治疗药物,可确保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促进QTd值降低,加快临床症状缓解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张国天,陈永生,梁海军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5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32-2633.

[2]李巧春,李巧华,肖景刚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4):155,164.

[3]黄宇理,李妙男,陈耀等.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6):721-723.

[4]苗秀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及门冬氨酸钾镁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86-87.

[5]蔡飞,李刚,吴立群等.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19(1):74-75,77.

[6]邹德玲,刘兴利,方悦等.胺碘酮与艾司洛尔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16(2):86-90.

论文作者:王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