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_素质教育论文

论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_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柳斌同志多次讲:“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系质。”这就把国家强调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了。然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淹没了素质教育,尽管不少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但素质教育的实施仍是困难重重。如何突破逆境,攻开坚冰,开拓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我以为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一种政策导向,它实质上是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和执行方针政策的评估标准,对人们执行方针政策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就教育工作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其他教育纲领性文件都做了明确规定,但如何具体按上述文件做好教育工作,则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来导向。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曾一度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这就是一种片面的评价导向。近年来虽有所改变,但无论喊“德育为首、质量立校”,还是设立督导室,实施全面评估,对学校教育工作起实质性指导作用的仍是“一俊(升学率高)遮百丑(其他工作)”,评价学校工作、教师工作仍然主要是看升学率。这里的关键仍是缺乏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近年的教育督导也制订了一些评估标准,但升学以国家考试分数为依据,是硬指标,而且这个指标并不考虑地域、文化差异,办学条件,学生基础等多种因素。而其他工作虽也量化成分数,但伸缩性大,随意性大,实际上是评估中的加权部分,是软指标、文件指标,或曰应付指标。即使是按标准实施评价的人员,对“领导”和“群众”的评价也无可奈何,他们无法改变顽固地存在于某些领导人和一些群众中的狭隘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表面评价和实质评价仍是两张皮。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首先,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具体培养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可有常规模数和附加指数。要支持学校办有特色,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其次,要研制科学的考核办法,尤其要强化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考核办法。考核中既要考虑实施教育的科学性、创造性,又要考虑评价教育的效果。比如,评价德育工作,可以设置随机情景,看学校和教师实施教育的基本素质,从而判定德育工作是实做还是虚做;可以到学生中去听其言、察其色、观其行,看学生基本素质究竟如何,从而判断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对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核,也不能仅凭考试分数而定。高考、中考分数是评价实施文化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例如,我们要考核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艺术技能、劳动技能、运动技能等,仅听汇报、看经验材料及课表是难识庐山真面目的,况且目前的高考、中考分数中也未予以体现。再次,要有基本的考核保证。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要有权威性,考核机构和人员既要是内行,更要是权威。督导督导,既要督查、更要指导,除一年一度的考评外,督导要担负起实地指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最后,要有科学的奖惩措施。对先进单位、先进教师的表彰必须以科学的考评为依据,改变考评与奖优罚劣脱钩、各搞一套的做法,对片面搞“应试教育”而不注重素质培养的学校,要给予批评和制止。

总之,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和教师自觉进行素质教育,落实“两全”任务。

二、提高施教人的综合素质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人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协调提高的。全面提高素质,必然推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某些人担心的升学率绝不会因实施素质教育而降低。相反,正如垒塔,全面素质越好,犹似塔基更宽,其后的发展必将更大。道理如此,未必人人都能真正认识;认识了这个道理的,又未必人人都愿意投身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愿意研究和实践者,却又不知如何去做。概言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老而新的课题,需要一大批具有更高更全面素质的施教者来完成这一任务。

说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课题,是因为纵观中外教育史,自古以来都重视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教学生首先要做人,然后才是做好人(有本领),此不赘述。说这又是一个新课题,是因为一个时期以来教育行为出现了偏差,施教者习惯了向“应试教育”方向专攻,而忽视了对其他方面的思考与研究,或本身就未注意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比如,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因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何区别;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有哪些方法等搞不清,何以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提高施教者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1.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前些年有一种偏见,认为搞经济建设,经济上去了就行;搞教育,升学率高就好,而厌烦政治理论学习。其实,这是错误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只要不极端化,仍是真理。一个人政治理论水平高,其看问题、处理事情就能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思想水平高,说话处事就显得不一样,表现在治校、治班、治教中具有长远眼光。魏书生、宁鸿彬、钱梦龙、于漪等等教育界的佼佼者,哪一个不是政治素质好,思想水平高!事实证明,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课堂上才会引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只有思想境界高的人,才可能培养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和团结精神。

2.良好的道德素质。施教者必须是遵纪守法的模范,道德高尚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才会有经验、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品质和良好的态度:对待个人的态度——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对待家庭的态度——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对待他人的态度——礼貌待人、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对待同学、老师的态度——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对待社会的态度——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关心地球、关心人类。作为施教者,自己就须从一点一滴小事上表现出这些方面的素养。

3.奉献精神。未来的社会仍然需要全社会成员团结协作、奉献和创造。如果人人都只是为了自我,人人都只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甚或少干活多拿钱,一心只想着从他人和社会那里多得到一些而自己少付出一点,那么人类必然走向灭亡。为此,教育学生具有奉献精神显然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故而教师必须自身具有奉献精神。

教师具有奉献精神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乐于奉献,才会不计报酬,不为金钱所诱,不被享乐所惑,而潜心研究教育,真心教育学生。

4.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这不仅指要有良好的专业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应强调的是还要有较高层次的比较全面的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具有较高层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思辨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有永不满足、积极进取、不懈探索的精神等。作为施教者,还应特别注重对教育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包括研究未来社会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探索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等。

5.良好的心理素质。施教者要注意修炼自己,使自己性格开朗活泼,自信向上,意志顽强,情绪稳定,胸怀宽阔,勇于面对挫折,乐于合作,善于自律,善于协作,善于交往,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技甚或多技之长。

6.良好的身体素质。施教者应勤于锻炼,善于锻炼,使自己体格康健,机能健全,能承担育人重任。

提高施教者综合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实行教师轮训制度。对在职教师应每隔3—5年安排一次离职进修或出外考察,以促进其更新知识,提高素质。进修学校要配备高素质骨干教师任教,要以战略眼光看待进修学校的工作。

教师出外考察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人讲作文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要提高素质,就要开阔眼界;若寓居一隅,孤陋寡闻,只能是知识越来越老化,路子越走越窄。

第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选配研究能力强且富有指导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员,承担起组织教师向教育科学研究进军的重任。教研室同教师进修学校一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军,它担负着帮助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素质的任务。

第三,办好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首先要重视未来教师的全面素质培养,似可延长师范教育学制,以期既保证学生具有与其他院校基本相同的知识基础和素质,又提高其从事教育所必需的教育技巧和艺术的素质。

第四,典型引路。发现典型,表彰先进,请优秀者现身说法,造成浓厚的提高素质的氛围。

三、加大执行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力度

“教育三法”虽已颁布实施,然而,并不是人人都懂。执法机关是谁,怎样执法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或很好地落实。如:学校硬件建设所需的经费,属于国拨部分有的地方长期得不到落实;图书实验设备跟不上,体育、音乐、美术器材缺乏等,都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具备,使得学校只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灌书本知识,这可以说是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推行的客观原因之一。

有的地方,教师工资长期被挪用,本来就不高的教师工资被施欠,教师渴盼数年的职称评定不能落实,名目繁多的摊派却又应接不暇,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情绪,以致人心思走。教师队伍不稳定,这又怎么能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制定的教学计划,按说是有权威性的,然而在部分学校却不能落实,高考、中考科目随意加深,非高考、非中考科目削减课时甚至不开设的现象普遍存在;活动课因不计入任课工作量而无人问津,学校也不予重视;与讲读教材配套的自读内容因种种原因而被删去,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窄。

各地在评定职称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矛盾:一方面鼓励教师辅导学生,多出课外活动成果;另一方面却又不顾及各科的实际情况。比如,数理化等科有许多正规竞赛,展示成果的机会较多,而其他学科则几年没有正规竞赛,“民间”举办的一些竞赛活动又不为有关部门认可。这样一来,显然机会不均等,从而影响部分学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特别使得那些从事非高考而素质教育又不可缺少的一些科目教学的教师的心理很不平衡。

上述种种情况,均需有关部门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办法,以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四、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激励氛围。

1.要大造舆论。各类刊物要介绍素质教育理论,组织教育专家、学校领导、教师研究素质教育,探讨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2.要扶植树立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无论是学校整体,还是教师个人,都要有典型。要总结、介绍和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使其形成气候。

3.摆正素质教育的位置。教育质量不只是文化课的教学质量,更不只是高考分数或升学率,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要注意淡化对单一升学率的评价,注重对全面提高素质的成果的评比与表彰。

五、切实解决领导问题

正确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素质教育能否得以实施或很好地实施,关键在领导。领导的认识水平,决定其执行政策的水平;领导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其执行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上述一切问题的解决,一切措施的落实,都取决于领导的决策。

解决领导问题,宜从下述方面入手:

1.注重培训提高。逐层举办领导干部学习班,分批集中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政策法规,提高认识,研究问题,落实任务,形成骨干力量。参加的对象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党政正职领导。因为他们的指导思想对一个地方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他们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方向。二是教育行政正职领导。他们直接担负着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向学校布置任务与评价学校的重要职责,也直接掌握着对“前线指挥员”(校长)的评价和任免大权,他们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左右着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和进展速度。三是各级学校校长。他们直接指挥和参与实施素质教育,上级各种政策都得通过他们来贯彻执行,因而他们的思想认识、理解水平和创造性直接影响执行政策的效果。这3个方面的领导有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共识,实施素质教育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2.重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校长。原则上讲,校长是学校的主宰。一个校长若无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无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所学校也就不可能办出特色和具有高质量。对那些热衷于搞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校长,要促其端正思想,转变认识。要重视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校长,改变闭关自守、抱残守缺的办学观念,纠正盲目自大,或自轻自贱及胸无主见的办学思想。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上的具有革命意义的转变。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有一个由怀疑到认同,由生疏到熟悉和熟练的过程。领导也不能例外。过去热衷于“应试教育”,是大气候所迫,并非个人过错,而目前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要努力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带领广大教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素质教育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标签:;  ;  

论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