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 300120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全程康复护理,分析两种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 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实施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和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护理
脑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发生机制主要是大脑局部血运障碍导致脑细胞水肿、缺氧、缺血坏死。有学者研究发现超过3/5的患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1]。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使伤残程度降低,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语言和运动功能。笔者对脑卒中住院患者全程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观察组:男39例,女26例,年龄平均(68.22±2.07)岁。40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平均(68.13±2.16)岁。42例脑梗死,23例脑出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病情观察、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等。观察组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后即开始实施康复。(1)物理和作业疗法:两肢位摆放: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时,将患侧肩膀前伸、保持前臂后旋,伸展腕关节,向后伸展患侧下肢,保持膝部屈曲,保持健侧下肢咋患肢的前方,在膝下垫一软枕。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头向患侧肢体偏移,给予支撑。良肢位要经常变换,2小时一次。定时按摩肢体,遵循从小关节到大关节、从健侧到患侧的原则。关节活动:要加强患者的被动关节活动,遵循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训练强度应逐渐加强。指导患者主动关节活动,逐渐加强活动次数、范围、强度。活动指导:加强床上的翻身训练、侧位支撑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生活能力训练、步行训练等。(2)饮食干预:饮食也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患者低脂、低盐、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蛋、鱼肉等。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3)心理康复:脑卒中的患者多有语言、运动、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下降,需要依赖家人照顾,患者可能存在悲观、羞怯等情绪,护士可以采用中医的以情胜情法、倾听疗法、移情易性法等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转移及改善其负性情绪,促进康复。(4)健康宣教:护士应定期开展脑卒中的知识讲座,指导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用药等,告诉患者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和方法,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能力呈正相关。采取NIHSS评分(脑卒中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评分越低,神经缺损程度越轻。采用Fugl-Meyer评分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值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处理所得数据,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Barthel 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
干预前两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大脑局部血运障碍导致的脑细胞水肿、缺氧、缺血坏死综合征。有学者研究认为大脑的可塑性是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理论基础,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强化训练和学习,对外周刺激进行有效反馈,引起本处在休眠期的脑突触活化再生、促使脑功能改善[2]。有学者研究认为康复训练越早实施越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病残率,促进恢复[3]。本研究实施康复计划主要是通过物理作业疗法、饮食干预、心理康复、健康宣教4个方面开展的。指导患者两肢位的摆放、按摩肢体、主动训练、被动训练、生活能力训练等,可以防止肌肉挛缩、变形,避免关节脱位、异常步态、髋关节疼痛、足下垂等;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运动强度和计划,循序渐进,有利于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心理也是影响疾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采取倾听疗法,倾听患者的想法,有益于宣泄自己的情绪;以情胜情法,可以调动积极情绪压制不良情绪;移情易性法,可以通过下棋、看书、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陶冶情操,利于疾病恢复。加强饮食干预,保证营养状况,可以增强抵抗力。还需加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是患者掌握预防疾病的方法。
两组Barthel 指数、Fugl-Meyer评分、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实施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和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德慧.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康复护理研究[J]. 河北医药,2014(9):1416-1418.
[2]张东旭,王子臣,刘云庄. 脑卒中患者早期全程康复干预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药,2013,35(6):876-877.
[3]张银银.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康复护理效果评价[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2):221-221.
论文作者:刘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评分论文; 关节论文; 全程论文; 两组论文; 能力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