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资产论文,中国对外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债务危机的恶化是美国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长期存在的政治经济问题不断恶化的结果,表明美国已开始进入由盛而衰的下行通道。然而,由于美国依然是全球实力最强的国家,尤其是创新能力在全球首屈一指(例如,美国首发专利在全世界的占比大约为60%,而中国不到1%),因此美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将是一个螺旋式下降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债务危机频繁发生将成为常态,由此引发的美元贬值将呈现长期化趋势。由于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维护对外资产安全就成为中国经济金融战略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而对外金融资产安全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维护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
对外金融资产相关问题评析
关于继续购买美债问题
如何应对美国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国内外对此众说纷纭。美国经济学家鲁比尼开出的药方是:中国或是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是选择继续购买美国国债。鉴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所以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债。中国一些经济学家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美国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国债市场,美国国债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市场容量,交易成本较低,市场上目前还缺乏可以替代美国国债的选择,美国国债仍是全球金融市场上较为安全的投资产品,是包括许多中央银行在内的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对象。
与上述观点相吻合,中国似乎选择了继续购买美债的政策取向。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持有逾2万亿美元资产(包括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两房”等债券),占外汇储备的62.55%。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已连续14个月稳定在1万亿美元以上。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和相应实际操作,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理由充分,但仍值得进一步深思。首先,外汇储备以及对外金融资产要求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性”原则,其中安全性是基础。安全性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多元化、长期性和战略性。所谓多元化,就是通常说的“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所谓长期性,指确定资产结构时要综合考虑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市场发展趋势等长期因素;所谓战略性,指确定货币结构时要综合考虑中国国际收支结构和对外支付需要、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等宏观性或战略性因素。显然,将过多的对外金融资产配置在美债上,不符合多元化、长期性和战略性的要求。因此,能否得出“美债具有较好安全性”的结论还需要探讨。其次,“美债是收益性最好的资产”这一说法也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安全性是“三性”原则中的首要原则,如果安全性不能保障,收益性就无从谈起,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据报道,拥有大量石油美元的阿联酋,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居然没有美国国债或任何由美国政府发行的金融票据。尽管该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计价,但投资却是以非美元资产为主,而该国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跟美债没有直接关系。阿联酋中央银行表示,不投资美国国债的原因恰恰在于“其回报率极其低”。由此可见,在美国经济前景暗淡、美国主权债务居高不下、美元持续走弱的背景下,继续购买美债,其风险不言而喻。
关于增加黄金储备问题
有评论认为,黄金并非中国外汇储备很好的投资渠道,因为其价格波动相对较大,市场容量和流动性相对有限,交易和存储成本很高。诚然,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
首先,黄金储备规模与大国地位。从绝对数量来看,世界上黄金储备超过100吨的国家(地区或组织)共有34个,其中,美国黄金储备达到8000多吨,占全球黄金储备的26.49%,排名第一;中国黄金储备刚过1000吨,尽管在世界排名第六,但仅为美国的1/8。在世界上黄金储备超过100吨的34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中,美国的黄金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高达75.3%,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1.6%,排名倒数第一。显而易见,中国黄金储备规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其次,黄金储备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黄金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的特殊资产。黄金储备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各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历次金融危机表明,大量持有黄金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规避汇率风险、应对债务危机。例如,美国即使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也没有抛售黄金来救市,可见其已经把黄金储备作为稳定各方信心的重要筹码。
再次,各国黄金储备政策的变化。尽管1976年IMF召开的牙买加会议正式取消了黄金官价,并实施黄金非货币化,然而各国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仍在不断增加。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加快了增持黄金的速度,2011年各国政府的黄金净购买量同比成倍增长。这表明黄金日益成为各国防范货币贬值、应对全球经济动荡的重要工具。中国的黄金储备在相当长时期几乎固定不变,1993-2000年保持在394吨左右。此后,中国黄金储备曾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增加,2002年达到600吨;2009年4月~2011年6月底则一直为1054吨左右。
综上可见,对于已经成为金融大国并正在走向金融强国的中国、对于正在努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对于正在提升国家抵抗风险和突发事件能力并维护金融安全的中国,现有的黄金储备无论其绝对量还是与庞大外汇储备相比的相对量,都显得过低了,持有更多的黄金储备是中国的理性选择。当然,作为经济大国,中国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必然会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导致金价大幅上涨、推高增持成本。因此,中国应低调地、动态地、持续地、有步骤地增加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比例。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和操作都一定要审时度势、谨慎从事。
对外金融资产安全战略选择
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避免大规模持有美债可能招致的外汇储备损失,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均强调多元化将是外汇储备配置的基本原则,“外汇储备管理将继续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加强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造成的负面影响”。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主要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外汇储备投资主体多元化。这就要求构建新型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其基本架构为:由中央银行保留大部分外汇储备,以满足对外汇储备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进行货币政策操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由外汇储备管理实体即外汇投资公司等机构来管理和运作部分外汇储备用于投资,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该架构的基本特征是进行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管理,以较好地实现外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原则。用于汇率管理功能的外汇资产投资方向主要侧重于国际金融市场,其运用以保持流动性为主,主要投资于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以备不时之需;而用于投资功能的外汇资产,其运用主要为长期性投资,以收益性为主,主要投资于高收益资产如新兴市场债券、外国股票等,以增加国家的长期总财富。
二是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这就要求创新外汇储备管理。不仅要外汇储备币种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主要途径是适当减持美元,增加非美货币和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等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动用部分外汇储备购买黄金以及其他资产,通过储备资产多元化而保值增值。
创新外汇储备管理
美债危机爆发之后,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中国大规模的外汇储备究竟如何配置才能确保安全?外汇储备投资的主要渠道无非就是主权债券、外国股票、黄金以及能源大宗商品。面对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无论投资哪个领域都难以做到游刃有余,进入任何市场都将大幅推高资产价格。除美国国债市场外,其他发达国家的国债市场都比较狭小,例如德国国债市场的规模只有美国的1/7;而在海外开展股权方式的战略投资,通常会遭遇发达国家的限制。对此,中国必须创新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
一是制定更积极的对外投资战略。将外汇储备与国有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相结合,建立起更加市场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对外投资渠道,推进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新建企业的方式促进产业链的转移,加速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是支持民间部门拓宽对外投资渠道。鼓励中国企业和居民进行海外投资,培育市场力量,用市场自身动力来分散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可考虑开放离岸的企业债券市场,允许海外公司来大陆发行美元债券,以分散中国外汇储备投资。较股权而言,债权不涉及投票权,利用外汇储备购买海外公司的企业债券可以规避相关国家的制度障碍。另外,企业债收益率通常高于国债收益率,购买外国公司的企业债可增加外汇储备的整体收益率。
三是积极实施实物化投资策略。外汇储备实物化投资并非简单地购买或持有实物资产,而是通过改变资产组合实现外汇储备收益与实物资产价格挂钩。例如增持商品货币、投资商品基金、进入商品衍生品市场、持有资源行业的股票和债券、开拓委托投资渠道等。实施实物化投资,实际上还是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金融强国的必然趋势。正是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中国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为中国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获得更多话语权,而且还将有利于中国保持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国内经济的稳定,同时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障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
当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需要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的框架下进行。基于这一前提,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思路为:双管齐下、内外兼修,在夯实基础、练好内功的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所谓练好内功,就是要加快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至关重要,而人民币国际化则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看,目前美元仍然处于垄断地位,尚无一种合适的国际储备资产能够替代美元。然而,此次金融危机已在客观上导致美元霸权的基础出现松动,从单极化到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国际储备货币“极”的增加,就意味着美元垄断地位的下降。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所涉及的程序和关联方极为复杂,比较而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更有助于实现中国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目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逐渐成为多元化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一“极”,是打破美元垄断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自2010年6月中国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值7%。如果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启动算起,至2011年10月末,人民币兑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0.8%。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下降,2007年为10.1%,2009年、2010年分别降至5.2%与5.2%,2011年上半年又降至2.8%。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在经过几年的大幅升值后,已经趋近均衡水平。
图1
然而,近年来美国国会仍执著地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其真实意图至少有三个方面:在经济层面减轻为了对华债务压力;在国内政治层面为了转嫁责任、安抚选民;在国际战略层面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鉴于美国的上述意图不会轻易放弃,美国拿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将成为一种常态。
当前的情况表明,中美之间围绕汇率问题的较量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一是长期化。只要中美两国有不同的利益取向、两国间存在巨额贸易失衡,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较量将会继续存在。二是多边化。2010年以来,美国已越来越多地采取各种手段,推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就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三是打组合拳。如采取双边对话、多边施压、贸易制裁措施、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等综合手段,迫使人民币升值。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仅要积极应对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汇率问题已并非单纯价格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事关中国金融安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维护金融安全的人民币汇率战略选择是: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施积极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政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稳定汇率的前提下,从政策上弱化和消除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强人民币弹性、完善外汇市场运行体制、加快外汇市场产品创新、调整外汇管理政策等。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并且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标签:人民币汇率论文; 黄金储备论文; 外汇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 美国国债论文; 金融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人民币黄金论文; 购买国债论文;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论文; 国债收益率论文; 黄金美元论文; 银行论文; 中国黄金论文; 人民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