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北小学 7235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针对教学内容,适时运用电视、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化繁为简、化静为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探究,极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 电教手段 效率
一、运用电教手段,化“苦学”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直接有利于学习的行为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一道数学习题激起了陈景润探求数学王国的兴趣,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因此,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得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潜在条件。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艰涩,尤其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一部分学生厌恶数学学科,致使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近年来,我把电视、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整个课堂充满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智力。
二、运用电教手段,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飞跃
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很强、逻辑性很严密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在教学数学概念时,我采用了投影,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
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这一概念时,通过“抽象→具体→抽象”一系列投影片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首先投影显示“正比例的意义”概念内容,让学生各读一遍,并让学生分析、讨论此概念分几部分阐述、每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其次,用投影出示具体事例,并出示以下问题:1.题中有哪些相关联的量?2.题中哪两种量变化?哪种量不变?3.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最后分析总结这三个问题,再次投影显示“正比例意义”概念的内容,让学生齐读、讨论。这又返回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强化了小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运用电教手段,化枯燥为有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是一些学生计算能力差,或方法不当,或速度跟不上,或正确率低。究其原因,小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计算题兴趣不高,认为会算,眼高手低,粗心大意造成的。运用了电教手段进行计算题教学,学生兴趣浓,教学效率高。
如教学“用简便方法解四则计算题”时,首先用投影片出示“6.2÷3 +0.3×7.8-30%×4”式题,选择确定正确方法:
1.观察运算符号:
(1)“+”、“-”把此式分为几部分。
(2)看每部分之间的符号(除可转化乘)。
2.观察数字(各部分之间有无相同数字),最后再用投影出示解题过程(既对又快)。
(1)符号转化(除变乘):6.2× +0.3×7.8-30%×4。
(2)各部分之间交换位置(交换律): ×6.2+0.3×7.8-30%×4。
(3)提出相同数(分配律): ×(6.2+7.8-4)。
(4)算出正确答案3。
这样,学生思维活跃,兴趣高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减轻了教师板书工作量,还养成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电教手段,化繁为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师感到非常头痛,令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把电教手段引入课堂,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使学生感到应用题并不可怕。
例如:“一条渠道,已经修了180千米,比未修的少 ,这条渠道长多少千米?”学生常用解法:180÷(1- ) +180 =420(千米);180÷(1- )×[1+(1- )]=420(千米)。通过利用幻灯形象地出示一条渠道的图片,并用抽拉片分别显示出“修了的”、“未修的”、“渠道全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整体、分数、比等有关知识来思考,不少学生得出如下简单的解法:180÷= 420(千米)。最后教师用投影出示其线段分析图,便于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这种解法。应用题教学运用电教手段,能使学生清晰地看到直观的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把电教手段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也使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非智力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论文作者:李荣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学生论文; 电教论文; 数学论文; 手段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概念论文; 千米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