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岐黄班 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发热是儿童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使得容易出现发热且热退后易迅速回升,因而医护人员及小儿家长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家长大多不熟悉医疗,缺乏辨证护理知识,且酒精擦(浴)、冰敷(冰袋降温法)普遍运用,在护理方法上的千篇一律,使得很多因伤湿而发热者病情缠绵难愈,变证丛生。笔者试从中医理论,浅谈小儿太阴风湿表证发热的护理要点。
【关键词】:太阴风湿表证 护理 发热
㈠概说
小儿外感发热,是指小儿因吹风扇空调、游泳等因素引起外感六淫或感受疫毒之邪侵犯机体而导致以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之一,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黄帝内经》有言“阳胜则热”,发热是人体阳气的偏胜。《伤寒论》第7条曰“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是说人体感受寒邪,寒邪中于三阳经,人体阳气奋起抗邪而阳胜则热,若中于三阴经,人体阳气不足以奋起抗邪而阴胜则寒就不出现发热。所以,无论中医西医都认为小儿外感发热是人体抗邪的反应,医师对于发烧,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响及进展,而不是单纯只为退烧而已。针对小儿发热的具体疾病过程出现的不同表现,而分析疾病发展到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所病机,采用相对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法,这就是辨证论治治疗小儿发热的过程。
应当注意的是:
1、“吹风、游泳受凉、饮冷”等因素当为疾病产生的原始病因,而所谓的“六淫及疫毒”之邪当为疾病产生的直接病因
2、“小儿”一般是指年龄在进入青春期之前(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的各阶段的小孩,包括胎儿、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学龄儿童;
3、据第七版西医《诊断学》记载,“体温升高”应分四个阶段: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㈡太阴风湿表证的定义
江西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教授第一个明确提出“太阴风湿表证”。所谓太阴风湿表证是指湿邪侵犯太阴之表的证候,其实质是以湿邪为主直接作用于太阴之表为症结的病变。《伤寒论》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此两条条文意在说明素体肺脾之气不足者,感受伤寒之邪,寒邪直中太阴之表而阳气抗邪之力不强仅出现手足自温而不能全身发热,脾主四肢,仅在四肢出现阳气抗邪的反应。由于小儿阳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肺脾之气常不足,故在小儿外感湿邪发热中常出现太阴风湿表证,亦常见于小儿夏季热、新生儿黄疸(多属兼症)、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疾病等以上各系统疾病。
㈢太阴风湿表证的临床表现
太阴之表的湿邪关健在体内素有湿,感受外邪易从湿化。此类小儿素来是脾、肺之气不足的体质,表现为平时容易累,活动时汗多,或平时面色白、或略带黄滞,或素偏虚胖,或素来舌苔白厚,平时多为脉软、甚至偏虚。原始病因常有外感史,感受风、寒、暑、湿 (水)等;饮食牛奶、肥腻、营养过多;经常输液,反复多次用抗菌素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激素反复多次的使用(静滴、口服、喷喉等),多有用辛温和辛凉解表、苦寒和咸寒清里、甚至用壅补之剂的误治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临床症状以手足自温,脉浮虚而不流利为典型表现。若以手太阴肺经为主,则可兼鼻微塞,喷嚏,流清涕或粘;或微咳;脉可现寸脉独浮或右寸独浮;手足自温不显著,治疗以麻杏苡甘汤加减。若以足太阴脾经为主,则手足自温明显,或四肢痠楚或萎软亦较明显;久则晨起手微胀、午后跗微肿,目胞微肿,或手足发作轻度的湿疹,或口不仁(口微粘、口微涩)而食乏味;或恶心明显,小儿可现微吐,大便软、甚则微溏,治疗以神术散加减。
㈣太阴风湿表证发热的护理
1护理的重要性
太阴风湿表证是感受湿邪的证候,湿性缠绵,常挟寒又易生热,这种热并非原发病因,是湿邪久郁而从热化,治法宜透湿为主,湿邪一透,郁热随之外达,此时发热可暂时升高。若护理不当,一味酒精擦浴、冰敷、使用苦寒药物压抑阳气,虽然发热可暂时降低,但更助湿邪,更伤阳气,机体不能抗邪,邪气陷里而变证丛生。所以护理是治愈此证乃至不复发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2护理的具体措施
2.1服中药后的护理
服药后半小时开始会有汗出,要予以厚被捂汗,刚开始汗出时容易出现烦躁、不愿盖被子,甚则拳打脚踢的情况,这是要安抚患儿,千万不能将厚被子撤掉,务必保持汗出的状态2个小时,2小时后可以撤去厚被子,把湿衣服换去,但穿衣服必须保有三分温暖,在家活动时门窗要关好,不能吹风,如果是夜晚,就再盖上薄被子让孩子安睡即可。
2.2汗不出情况下的处理
若捂不出汗的时候,可以在服第一药的两小时之后,立刻再服用第二次药,其后继续用厚被子捂,如果1小时仍不能出汗,可以立刻给患儿喝上一支“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牌)”增强药力。有时候出现汗出2个小时以上,但一时体温下降不明显,持续38~39度之间,但也不要着急,体温多半会进行性下降,而且有很多小孩都是凌晨2点到4点左右才会恢复正常体温,所以尽可能的让孩子多休息,不要大半夜还折腾他,等天亮了体温就会正常,食欲也会慢慢恢复。
2.3注意事项
①汗出前期会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甚至有时会上升至40度,这时感觉一下孩子手脚的温度,只要手脚是温暖的(或手热足凉),这就是安全的,不会烧抽筋、更不会烧坏脑子,如果手脚同时从末端手指、足趾发凉,这时可以给予半剂量的布洛芬(美林)口服一次。
②若发热过程中出现手足指(趾)凉,甚至手足厥冷时,此时要注意可能发生高热惊厥或抽搐,一般的处理方式是:若仅手足指(趾)凉者,在厚被捂汗之时以热水泡手足或以搓手之法致手足稍暖和过来即可;若高热无汗伴手足厥冷甚至昏迷时,可在捂汗的同时以针刺十宣穴以辅助药物治疗,此时忌冰敷冷敷和酒精擦浴。
③汗出过程中,不能在途中换衣服,以免汗出突然中止,可以用干毛巾垫在患儿背上,汗湿了就抽出,再更换新的干毛巾。
④不能用退热贴,不能用酒精擦,不能冰敷,更不能冷水浴,可以用热水泡脚。不需要强迫喝水,可以询问患儿,除非主动要水喝,否则不用大量饮水。
⑤生病的孩子肯定食欲不好,不要着急强迫进食,更不能给生冷冰冻的食物(包括水果)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蛋糕、面包、番薯、糯米),饮食清淡为主,可以喝粥或吃点干面条。
参考文献
[1]姚荷生著 《伤寒论》证候分类纲目—太阳中风表虚证 江西中医药2010年2月第2期总41卷第326期
[2]汪受传,虞坚尔主编 第九版《中医儿科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论文作者:陈聪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太阴论文; 小儿论文; 手足论文; 阳气论文; 风湿论文; 疾病论文; 外感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