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分析论文_盛文超

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老年病科,262200

摘要:目的:分析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为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年龄超过60岁的住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969例,对其血脂情况开展调查。根据性别,科室,危险分层进行分组分析,对血脂的达标情况进行判断。结果:全部患者中血脂达标率为26.83%。根据危险分层进行分析,极高危血脂达标率为20.05%,高危血脂达标率为46.67%,中危血脂达标率为91.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科的高危血脂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专科未达标患者未服药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脂达标率,因此临床上应将该类患者的血脂管理加强,从而使其血脂达标率得以有效提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血脂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脂质所沉积的位置位于机体血管壁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中,就会导致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对于机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采用他汀类物质使机体内的LDL-C水平得以有效降低,可对机体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能够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本次研究就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住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969例,分析其血脂的达标情况,为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脂控制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年龄超过60岁的住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969例,其中男546例,女423例,年龄61~86岁,平均(68.3±5.8)岁,对不具备完整病史资料的患者进行排除。其中包括449例心内科患者,89例老年科患者,184例神经内科患者,142例呼吸内科科患者,105例内分泌科患者。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本次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以及所具有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其次需要对患者在入院时的血脂水平,包括TG,TC,HDL-C,以及LDL-C水平进行记录;最后需要对患者在入院之前所应用过的调脂药物情况进行记录,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等。后按照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以及ESC共同发布的血脂管理指南,来对本次研究入选对象开展危险分层,经过分层可知,本次研究对象中共包括808例极高危患者(2型糖尿病,中重度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1型糖尿病合并靶器官损害,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大于等于10%的患者),105例高危患者(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大于等于5%且小于10%,单个危险因素显著升高),56例中危患者(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大于等于1%且小于5%),无低危患者(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小于1%)。以LDL-C 1.8 mmol/L为血脂达标值。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 SPSS17.0。 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血脂达标率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969例患者中,共有260(26.83%)例患者的血脂达标,其中808例极高危患者中,有162(20.05%)例患者的血脂达标,105例高危患者中,有49(46.67%)例患者的血脂达标,56例中危患者中,有51(91.07%)例患者的血脂达标。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之间的血脂达标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专科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比较

极高危患者中不同专科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各专科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血脂达标率比较[n,(%)]

3 讨论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言,LDL-C是其危险因素之一,使机体内的LDL-C水平得以有效降低,可使机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机率得以有效降低。有学者通过研究报道,临床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脂达标率为34%,且不同程度的危险组之间的达标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危险分层的级别越高,则出现血脂不达标的概率也就越高,这也和本次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极高危患者中不同专科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脂达标率最高的专科为老年科,血脂达标率最低的专科为内分泌科,且未服药比例最高的为呼吸内科,其次为内分泌科,最低的为心内科。各专科未达标患者未服药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为什么会出现为什么内分泌科的血脂达标率最低的原由。但通过分析还可以发现,老年科以及内分泌科未达标的患者中,有很多患者也未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同血脂达标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其原由,可能与老年科和内分泌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加之其自身的机体素质较差,营养不良情况较为严重,所需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因此也会对脂质的吸收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导致这两个科室的患者自身的血脂达标率较高的情况。因此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时,无论患者处于什么科室,都应该使其血脂达标率得以提高,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调脂计划,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4]。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脂达标率,因此临床上应将该类患者的血脂管理加强,从而使其血脂达标率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进刚,杨跃进.以逆转斑块为目标的时代已经来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逆转斑块他汀治疗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Z2):77-79.

[2]龚容,张艳亮,段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脂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01(7):445-447.

[3]何方(综述),张文斌,傅国胜(审校)等.骨硬化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14,05(8):650-652.

[4]刘俊田. 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02):141-152.

论文作者:盛文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住院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的达标情况分析论文_盛文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