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新区:京津冀空间发展前沿的“第二波”_天津历史论文

大巴新区:京津冀空间发展前沿的“第二波”_天津历史论文

大滨海新区:京津冀空间发展前沿的“第二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滨海新区论文,京津冀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滨海新区的概念和范围

20年前,天津跳出中心城区看天津,确定了“工业东移”的空间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动力引擎。20年后的今天,天津滨海新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跳出天津看天津,大滨海新区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带动更大区域发展的结合点。按照惯例,海岸线向内陆延伸50公里左右为滨海地区。所谓“大滨海新区”即是指环渤海湾之京津冀的滨海地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的塘沽、汉沽和大港,河北的曹妃甸、黄骅、京唐港和秦皇岛等沿海地区,海岸线长度约500多公里, 陆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占京津冀22万平方公里的10%。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 大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新时期发展最为快速、对外开放度最高的前沿区域,而天津滨海新区则是引爆大滨海新区,带动整个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区域整体高速发展的引信和雷管。

二、京津冀空间发展前沿的“第二波”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京津冀地域空间发展的阶段性。京津冀山前平原地区面向东部退海而成,因此最初的人类聚居就在西部山前地带,依山就水,取水之利,避水之害。明清北京城达到畿辅地区第一个辉煌时期。近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开埠是京津冀向东部扩展的“第一波”,距海边50~100公里左右的天津、唐山、保定等成为发展的“东部前线(frontier)”和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大滨海地区正在成为京津冀空间发展的第二波。天津滨海新区的GDP已经占天津全市的40%以上,唐山曹妃甸和沧州黄骅发展势头迅猛,唐山在河北省中GDP排名第一, 沧州也上升到第四位。大滨海地区发展的浪头正在形成。

三、大滨海新区的定位和功能

大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的滨海地区,是京津冀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要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示范区域,成为整个区域发展的前沿和引擎。

京津冀地区从自然地域空间看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西北的燕山山脉地区、中部的山前和平原地区、东南的滨海地区。燕山山脉地区是上游生态敏感区,城市化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应向外疏解、转移。中部为城市密集区,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都面临着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用地紧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传统的摊大饼式的圈层扩展模式使城市缺乏发展空间,人口和产业急需向外疏解,以形成合理的布局形态。滨海地区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容量,特别是海水利用技术的进步为整个区域缺水状况提供了一个出路。同时,工业化仍然是京津冀地区实现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沿海是大工业发展的最佳区位。从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看,工业化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大工业的发展和船舶运输大型化使内河港口逐步向海港转移,城市因此向滨海地区转移。目前,京津冀地区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因此,不论是从区域发展规律看,还是从京津冀自身的人口、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和发展空间等具体条件看,大滨海新区都是京津冀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除港口、能源、基础工业等功能外,更应该承担起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示范区的重要功能,担负起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大滨海新区的重任。

四、天津滨海新区对大滨海新区的引导作用

大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的前沿,后方城市有北京、天津、唐山、沧州、秦皇岛、廊坊等,其发展除去后方城市的支撑、形成城市群区域网络外,更需要大滨海新区内部即滨海地区自身之间密切联系,形成滨海发展的走廊。国外大多数重要沿海地区的城市群,如美国的东海岸BOS—WAS城市群、西海岸LOS—DIEGO城市群、日本东京—阪神城市群,包括我国的三大城市群等,其滨海地区在发展中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规划发展的重点。

北京、天津和河北空间发展的“结构共同点”,一是京津走廊,二是大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位于两个同构的交汇点,既是天津发展的引擎、京津冀整体发展的引擎,也必然是大滨海新区的引擎。站在国家层面看,天津滨海新区定位于“对外开放的门户,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城区”。从京津冀看,天津滨海新区成功的关键是带动大滨海新区的发展,以促进区域整体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提出发展滨海地区,是完全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远见卓识。虽然在短期上造成资金和力量的相对分散,等于同时建设两个城市,投入产出效益大为降低,但为城市长远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城市化聚集程度高,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市场、信息、技术创新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多种城市功能,能够为大滨海新区的发展提供多种服务功能,成为拉动和引导大滨海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示范区。

五、大滨海新区内部的发展竞争与协调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由竞争,规划的作用在于引导,如果用规划来消灭竞争,我们就回到了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了。因此,合理有序的竞争是一个区域发展和充满活力的灵魂。同时,时间是竞争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润滑”因素,今天看,当年许多问题随着发展已经不成为问题。

目前,在大滨海新区内部产业的竞争,坦白地说应该是十分激烈的,但在经过多年的打拼之后,各家也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总体看向好的方向发展。在第二产业方面,基本形成了曹妃甸钢铁,天津滨海新区石化、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黄骅煤炭能源的大格局。交通方面,过去所说的港口重复建设问题已经不复存在,曹妃甸以矿石为主,天津港以集装箱为主,2006年煤炭运量开始下降到7000万吨,而黄骅在采取工程措施后,回淤问题开始好转,2006年煤下海量预计达到8000万吨,超越天津港成为全国第二大能源港。而且,秦皇岛、天津和黄骅三港的北煤南运仍然无法满足中国南方的需求。在第三产业方面,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贸易等服务功能的优势明显。

随着发展,新的无序竞争肯定还会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中有意识地给予引导和协调。比如石化问题,要避免出现新的重复建设。近期天津石化等产业发展上具有人才、市场、技术等优势。当然,随着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人才、技术、市场等优势会减弱,而各种成本,包括劳动力、运输、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会增高,也会面临同首钢一样的搬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大的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方面下工夫,为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提供条件。同时,要预见产业发展的方向,按照发达国家滨海产业向外转移、结构调整的经验,考虑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在大滨海新区的产业规划中要尽可能地鼓励旅游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协调好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关系。

六、大滨海交通体系

大滨海新区要形成一个整体的发展带,前提是建设大滨海的交通体系,包括沿海高速公路、沿海城际铁路、海上客运和海上机场等,与区域和全球发展同步。

从国外沿海大都市群的经验看,滨海高速公路、铁路在人流、物流和旅游、防灾以及国防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美国西海岸1号高速公路、 澳大利亚东海岸1号高速公路等。

目前大滨海新区还缺少这样的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基本是港口城市,海滨大道同时担负多重功能,规划预留红线宽度不足。曹妃甸的规划也没有考虑这样的通道。因此,近期急需规划建设滨海高速公路通道,促进大滨海新区的整体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枢纽机场快速便捷的联系是一个重要经济区发展的关键,一般距离应该在80公里左右。按照首都第二机场选址在京津走廊的方案,天津滨海新区中心距首都第二机场100公里,而曹妃甸、黄骅则在200公里左右。因此,除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外,必须考虑更高速度的高速铁路。规划可以将京津城际轨道继续延伸,北至曹妃甸,南至黄骅,保证两地到达首都第二机场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远期可以考虑规划建设海上机场。

七、滨海水系统、沿海生态廊道和旅游线

在整个京津冀区域,生态的恢复和治理有两个重点地带,一是上游山区,一是下游滨海地区。滨海地区上接上游来水、下临海洋,是控制整个生态系统的纽带。滨海地区作为生态修复的重点,与上游山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中游山前城市密集区污水处理、水系恢复、大气治理形成合力,不仅可以改善自身生态环境,关键是可以带动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行动。因此,滨海地区水系统是区域生态环境的控制点和最适宜的切入点。可以说,中上游水系恢复是整个区域生态修复的前提,滨海地区海水淡化为水系修复提供了机会,而清洁河水入海是改善渤海湾海洋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三者结合形成良性水循环。

大滨海新区除去新的开发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和人工景观外,沿海生态廊道和旅游线是滨海地区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滨水旅游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在美国许多滨海地区的旅游线(trails)是徒步旅行、自行车、跑步及自驾车旅行的重要廊道,成为新兴服务业的增长点。大滨海新区也要尽早谋划。

总之,大滨海新区的模样正在出现,需要抓住以上所论述的关键点和问题,作为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子项目,进行规划和空间发展战略的细化研究,为大滨海新区的发展搭好骨架。期望通过一个高水平的规划战略的实施,促进大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国家应该在大滨海新区道路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足够的投入,形成京津冀发展的第二波,成为环渤海和东北亚的冲击波。

标签:;  ;  ;  

大巴新区:京津冀空间发展前沿的“第二波”_天津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