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梁爱琴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梁爱琴

梁爱琴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真州小学 211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手段及内容开始变得多样化,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欣赏,老师介绍的“填鸭式”美术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课程要求。老师不再像以往一样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了,这就考验了教师,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本文在大量课程实践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小学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关键词】多样化;美术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1-156-02

一、当前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现状及其重要性

欣赏也是美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所有美术课都有欣赏教学。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从古到今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教学中长期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将中外众多美术作品,例如: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给学生介绍,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但这样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方法单一,有的甚至内容过时,而且过于程式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课堂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达不到教学的真正效果。

众所周知,《美术课程标准》中,“审美”一词被反复强调,美术课不应该仅仅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会,也要注重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培养。因此,美术欣赏课应该更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而不单单的教会学生技能。

二、目前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课程存在很多不足,例如,综合性和多样性不够,并且太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往往会导致小学美术欣赏课难以预期效果。再加上美术教育存在特殊性,比如美术教学需要较大的灵活性、作品的评定标准有差异等特点,使得美术教学与其他教学大相近庭。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中,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刻板地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并不关心学生接受多少。我们经常看到,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拿出许多的美术作品,从中众一副一副地讲作品的来历和与作者相关的事迹,深度挖掘作品的主要思想。结果课程结束后,教师费尽口舌,劳心劳力却不知道学生了解了多少。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有:

1、导课过于简单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

2、教师说教时间过长,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时间过少;

3、没有抓住典型的示例教学。

三、面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式

1、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欣赏课不要仅限于课堂40分钟的演绎活动,教师还需要教会学生掌握解读美术作品需要的相关理论,才能使学生长久的保持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种关系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者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中外古今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3、教师授课可以结合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

4、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基于解决策略的美术欣赏课设计

1、教师的洞察力是成功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

通俗地讲,洞察力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洞察力其实更多的是掺杂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可以说洞察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的洞察力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种种分析和判断。这种洞察力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的观察能力,必须具备很强的敏感性,这种洞察力的强弱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知识储备等。

2、设置“引错”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

在美术欣赏课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理论知识的阐述很大的比重。如果要避免平铺直叙式的枯燥讲解,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就必须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下工夫。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一般手段是通过语言导入,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等环节的设置来进行。这种方法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虽然也能进行一些独立思考,但还是略显被动,很难让学生自己形成强烈的探究欲。如果设置某个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那么学生渴望解决问题的心理就会更加强烈,学生就会自己产生兴趣,因为自发性是研究问题的主要动力,有了自发性的问题才会自觉地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设计。

3、注重学生感受,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重学生自身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更多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教师对学生绘画效果的评价也应该更加宽容。由于欣赏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所以教学应该更多的和实践相互结合,教师可以安排短时间的时间活动,作业纸三四寸见方,便于完成。教师想使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那么活动前必须做到目标明确,最后再选择作画内容和方式。

4、设置质疑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时学生想知道的东西会与老师表达或者传授的不同,例如,关于作品本身、艺术家或与作品相关的事迹等等。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对作品有多种多样的解释的同时,也应给学生自己提供问相关问题的机会,因为问题是探索的开端,所以欣赏课有必要设置“质疑”环节。其实,让学生了解或理解知识并不难,但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却不容易,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也是引发学生开创性思维的必备条件。

5、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设计艺术化

美术欣赏课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引发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情感体验产生于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有起伏变化,美好的体验会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比喻为受众,教师就是弹琴的人,而教学设计就是乐谱。会弹琴的,琴就会发出优美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的良好实施,会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可能产生的情感体验作出预测,在这础上对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出取舍,让教学设计富有化贴学生感受。五、结论

教师在美术鉴赏课上不再是对学生就某件艺术品进行单一传授的审美活动,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研究、究美,善于独自思考总结艺术品的文化背景。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善于自己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现象有个综合的、立体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自身创造美,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美,让学生自然的把审美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美的艺术,发掘美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汪长明;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李中莲;教材研究是教学设计的基础[J];教书育人;2010年25期.

[3]张振国;;浅谈新时期中职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4]余阳玲;;美术教育切莫急功近利[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5]熊少辉;;浅析美术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论文作者:梁爱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月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梁爱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