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周桃红1,凌洁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周桃红1,凌洁2

1.深圳市坪山区建筑工务署 广东深圳 518000;2.铁科院(深圳)检测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基于供应侧改革下,国家在经济上和科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则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借助科技手段的装配式建筑尤为重要。在建筑行业领域的革新,需要充分借助科学技术的应用。BIM技术的应用是此建筑全过程的重点。能够解决建筑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尽量避免建筑风险。本文主要通过对BIM技术的应用特点做出概述,分析了此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以此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BIM技术;RFID技术;装配结构;建筑设计;价值运用

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建筑周期的全过程没有统一规划,使得各个部门和机构处于一种不了解的弊端。在开始建筑设计工作之前还需要采取各方的信息,这严重拖慢了后续的施工进度。由于建筑施工方在信息的采取、管控、分享没有做到及时的信息共享,严重限制了信息的交流,只注重于几个部门而忽略了整个建筑过程。因此,需要引入一种全新的技术BIM,中文名字被称作建筑信息模型。基于此技术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为建筑施工各个部门提供完整的信息交流沟通以及技术分享,提高了建筑施工项目的综合效率。

一、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特点以及优势简要概述

(一)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主要应用性能

在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模式结构设计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项目施工全过程。由于此项技术的应用具有五大优势,如,操作项目可视性、系统操作协调性、项目设计模拟性、产品结构优化性、仿真模拟可出图性。通过此项技术的五大应用特性可以有效的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能。针对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及时的改正相关错误。对于工程设计者来说,若技术设计人员将二维的设计图纸转化成三维的设计图纸作为输出,施工单位也是可以看出设计人员的设计构想。从而保证施工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施工设计阶段完成错误的改正,最终确保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在工程施工项目的设计方面,通过此项技术能够完成建筑三维立体模型在各种环境下的模拟工作,如光照、温湿度、能源消耗等,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施工图纸保证施工方的成本。另外,在后期投入使用之前可以借助此项技术完成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预演模拟。通过使用BIM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项目的设计成本,规划出最佳的设计方案[1]。

(二)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主要应用优势

通过此项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展现了诸多的应用优势。其应用优势如下:借助BIM技术可以充分的理解建筑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案设计,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进行模式,最终得出建筑项目的优化方案。另外,借助建筑三维立体视图可以确保施工的可视化程度,保证施工项目的进程;通过BIM技术可以成功实现各个施工项目的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信息沟通率,让整个施工团队可以实现对整个项目的理解,促进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借助建筑模型信息模型设计可以及时的发展项目中存在的弊端,提前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保证施工项目在后期可以高效率实施。由于BIM技术具有预先的模拟性,所以在施工之前可以进行预先的模拟工作,最终促进施工各方的信息交互[2]。

二、探究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整个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一)合理借助BIM设计模型,降低设计误差

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借助BIM技术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加强在装配式建筑模型的构建,通过将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各项数据输入到信息平台中,利用此项技术实现建筑模型的构建。建筑施工方可以有效的结合信息数据,从而完成对建筑模型的设计与修改,将最新的设计图纸实时的传送到各个施工部门的手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筑设计图纸的各个节点生成相应的图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BIM技术还具有施工设备碰撞检测的作用,通过对建筑节点的撞点评估,能够准确的分析预制的结构设计是否能承受住各种强度的碰撞。从而提前对预制构件的作出合理设计,增强各个施工单位的交流与合作,进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误差完成施工项目,节约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资源的合理使用。

(二)合理整合结构构件的生产流程,节约设计流程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基于BIM和RFID的信息平台完成对建筑信息模型的改造,成功实现吊装模拟的正确顺序。建筑结构设计的通过平面立体的方式更能表现出吊装的优势。由于在施工设计图纸中很多设计部分通常是由文字进行说明,如一些结构梁柱、过梁等等,没有制作出相应的图纸。因此在施工之前需要对所有的结构进行第二次的结构测绘,通过细致的衡量定位,将每一个的结构部件做出二次设计。这样讲结构部件的立体图全部制作出来不仅工作量大,也会出现一些人工的测绘错误。一方面,机构部件具有精细化程度高的特点,一些部位的要求较为复杂。另一方面,虽然有可利用的软件作图工具,但也不可能全部的精确优化。因此,需要借助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构建可以实现结构部件的二次设计,基于此项技术能够深化图纸的准确定位和信息化建模,并在施工阶段之前将完成对各种参数的合理化设置,最终保证后期施工的效率。通过对借助此项技术可以深化结构部件复杂的参数化,输出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有效的纠正施工错误。BIM技术可以建立施工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施工各个单位的信息沟通。因为BIM技术可以共享不同种类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理念,通过共享的方式使得各方可以避免基础的设计,从而为房屋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另外,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物流,具体的步骤如下图所示[3]。

图1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预制构件生产与管理物流

(三)加强构件的有效传输,促进工厂的输送速度

由于施工部件在生产过程中会加入智能化标签,监督部件的后续流动。这种智能化标签被称作RFID芯片技术,这种芯片技术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程度,可以对部件实现信息化管理。主要的目的在于,保证每个部件在生产运输存储以及后期的所有过程中的维修,促进后期的部件的市场流通。基于这种RFID的标签芯片都具有相应的预留空间,对后续的工作作出拓展研究,可以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由于结构部件的设计都是提前规划设计好的,因此对芯片部件的编码可以提高阅读性能,加快信息数据的处理。除此之外,BIM技术模型中将RFID标签芯片的融合,能够优化设计施工步骤,对后期的部件运输和运输时间更合理的安排。同时,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可以实时跟进部件的相关信息,并且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家。工厂可以对施工信息所面临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计划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施工项目的有效实施[4]。

(四)提高质量管理手段,优化能源损耗

充分借助BIM技术的综合信息平台搭建,对装配式建筑设备的后期信息维护具有深化作用。由于RFID的芯片技术的发展对每个智能化构件有效的管理实施,如果当有的智能化部件出现问题,相关的技术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此技术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件,实现产品的源头可控化,进而提高构件的后期维护程度。在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层次上,借助BIM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施工事故。为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建造降低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另外,由于此项技术具有预先模拟的作用,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或者地震时,可以主动地定位建筑物的着火点,为民众规划合理的逃生通道。另外,通过两项技术的结合分析,将对装配式建筑的能源进行整体分析,将能源损耗量高的地方进行拆除,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综上所述,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拥有协调性较高、细致化程度高等设计特点,所以已经成为现今建筑行业领域的重点。可以通过介入BIM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效率。借助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可以尽可能的实现成本控制,提高设计结构优化以及建筑施工的效率。就装配式建筑行业来说,通过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提高建筑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赵维树,黄思韵.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拆除阶段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1):37-42.

[2]吴月霞.PPP模式下BIM技术在绿色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J].工程技术研究,2018(2).

[3]童志俊.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8(8):247-248.

[4]沈辉.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控制中的应用[D]

论文作者:周桃红1,凌洁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周桃红1,凌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