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乡规划管理与执法体制改革初探论文

太原市城乡规划管理与执法体制改革初探论文

太原市城乡规划管理与执法体制改革初探

李敏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2)

摘 要: 城市执法体制是保障城乡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的重要手段。太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市规划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开性不够,项目前期社会风险评估不足、协调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健康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太原市规划与执法体制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提出深化规划执法体制改革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 城乡规划管理;执法体制;改革

城市规划的权威性离不开规划执法体制的保障。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完善,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保障机制初步完善,服务便民高效,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系统硬件采用控制部分和光感采集部分分离设计,控制器部分主要由限位控制、手动调整、自动跟踪、开关控制量、传感器控制、供电部分、处理器和上行通信部分组成;光感采集部分由采集部分、通信供电部分和处理器部分组成。

1 太原市综合执法工作发展历程

1.1 综合执法改革以前

2003年以前,太原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全市规划区内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批后管理及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由于存在职责上的交叉与空白,导致城市规划执法矛盾突出,城市管理混乱。

1.2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展初期

太原市于2003年成立了太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使城市规划、建筑、人防、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在工作中发现,行政管理执法局往往在发现违法建设后才能进行查处,即使给予了经济处罚,但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危害很难消除。

1.3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提升阶段

2007年至今,重新将违法建设的认定和处罚工作划归城乡规划局。包括负责现场放验线管理,规划条件核实,核发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组织检查规划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纠正违反城乡规划法规规章行为,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组织听证等。

1.4 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现状

在充分借助互联网优势,拓展互联网与中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即将中医药产业与电商相融合,引领甘肃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此,对中医药产业链中各种资源进行的有效优化与配置,构建高效、综合和一体化的中医药服务平台。新平台在整个供应链中作为重要的中介,有效地整合上下游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得原产业链中相互隔离的生产、供应、营销、物流、服务等数据信息得到集成、优化与共享,使产业链更加延伸,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中医药全产业链的整合。同时,也为政府部门有效监督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构建科学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12]。

2 太原市城乡规划执法体制存在问题

2.1 严肃性不够

南京市规划局建立了违法建筑数字平台,通过规范数据标准和整合数据业务,实现了规划审批的阳光运行。杭州市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协助城管部门进行违法建设行为认定,对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建设行为移交城管执法部门处理等职责。

2019年,按照国家机构改革要求,太原市成立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撤销城乡规划局,将原城乡规划局的执法职能划归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2 公开性不够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经验是规划、建设、管理相分离,从严管理。罚款远高于违法成本,还要加上强制劳动手段,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1]

2019年,广州市率先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三调”和“双评估”,系统掌握自然资源本底承载能力、国土空间开发潜力,国土空间调控奠定基础[3]

2.3 项目社会风险评估不足

伦敦在城市治理和决策中实行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多种方式,包括向公众展览、周末行动、审批方案市民公示等。伦敦通过一系列法规,来确保制定的决策以及行动是公平、高效、透明和负责任的[2]

2.4 协调机制不完善

太原市目前尚未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与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协调机制:①综合执法机构设置尚需调整;②管理职责不够明确;③队伍管理不够规范;④信息平台及智慧城市有待提升。

3 其他城市经验借鉴

3.1 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规划制定的公众参与不足,由此引发的社会纠纷不断。而司法屏蔽和准司法高门槛又堵塞了公众寻求救济的有效途径,公众只能寄希望于信访,这无疑又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双休日,他怕她贪睡,就给她发短信:亲爱的猪猪,快起床看看你窗外的阳光吧!她睡的香时,他就一遍遍地发。烦了,她就回过一条:大色狼,想我了?他回:可不,大色狼想吃猪头了。她回:烦人,自己解决去。发来发去,最后她简称他大狼。

3.2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中缺乏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划项目带病运行,导致矛盾集中于审批及实施环节,进而造成矛盾纠纷集中爆发。太原市总体规划缺乏常态监测手段,控规评估尚未展开,导致矛盾的累积。

3.3 消除项目社会风险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Pubmed and EMBASE with the terms of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CME”, “anatomy of CME”, “laparoscopic CME” as well as “colon surgery”. Many related studies were found and w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the findings with our clinical experience.

3.4 完善协调机制

太原市违法建设处罚基本以罚款为主,处罚后违法建筑反而合法化,客观上助长了违法建筑的蔓延,严重侵犯了规划的严肃性。拆除、整改等措施基本针对临时建筑,违法成本较低。

4 太原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批后管理制度化程度

为切实做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保障规划落实,推动项目落地,确保每个建设项目都及时纳入批后管理,要对建设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全程动态监管和主动跟进服务。做到放线核实环节抓预防、基底核实环节重检查、主体工程竣工核实和全面竣工规划验收环节严把关。

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自主学习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4.2 提高规划公开性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座谈会、听证会、民意测评等方式途径,充分发挥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科学谋划美丽太原。

4.3 开展项目前期社会风险评估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建设项目立项、选址阶段,应预先消除潜在矛盾,编制环节完善公示、听证、行政调解机制,有关编制审批单位发现潜在污染纠纷、土地纠纷、采光日照纠纷等隐患风险时,预先进行调解,将风险告知利益相关人,依法、公平、高效处理争议。

4.4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反馈机制

规划是动态的过程,应强调规划编制与实施间的动态反馈。规划评估应该做到年度评估与中长期评估相结合。建立城市评估机制,搭建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全覆盖、全过程、全系统的规划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对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4.5 完善城乡规划与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的协调机制

规范公务合作制度。发现需立案查处的,由规划部门交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权并及时函告规划部门。严格执法人员准入标准,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协管人员不得从事具体行政执法工作。在城六区、三县一市、综改示范区推行区一级执法,推动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

5 结语

城乡规划执法体制应不断创新,结合目前自然资源局机构改革情况,建立有效的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才能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化。

参考文献

[1]李江华.长沙市城市规划执法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04-14.

[2]孙彩红.国外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案例与借鉴价值[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1:65-71.

[3]何东华.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主要任务与内容解析[R].太原: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19.

[4]周凌,方澜,孙忆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年度评估方法初探——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3,3:39-45.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038(2019)35-0116-02

收稿日期: 2019-11-15

标签:;  ;  ;  ;  

太原市城乡规划管理与执法体制改革初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