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治疗观察论文_隋术莉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治疗观察论文_隋术莉

山东诸城市百尺河卫生院 26221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2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导致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经过总结发现,在所有患者中有120例(60%)患者位于上消化道;80例(40%)位于下消化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比较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以及肿瘤等,人数分别为70(58.3%)、15(12.5%)、18(15%)、17(14.2%);导致下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的病因为肿瘤和炎症性病变,人数分别为44(55%)和36(45%)。结论:研究发现,在消化道出血中主要的出血部位以上消化道比较多,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而在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是肿瘤,针对不同的病因对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同时该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并发症,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且该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上升,近几年对于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提升,但是该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还是比较高,尤其是老年人中,该病的发病率更高。为了更好的制定出治疗方法需要快速确定该病的病因以及对病情进行评估。为了进一步确定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本文作者对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病因进行了总结,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在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中收治的200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125例为男性患者,75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2.5~85.4岁,平均为(58.6±15.2)岁;45例患者因为呕血而就诊,105例患者因为黑便而就诊,30例患者应为同时呕血和黑便而就诊,20例患者没有呕血黑便,主要是因为临床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腹胀以及胀痛而就诊。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将患者中因为口、鼻以及呼吸道疾病而出血、吞入食管以及药物、食物导致出现大便出血的情况进行排除。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在特殊情况下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如果经过内镜检查没有明确出病因的患者,给予患者胶囊内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者剖腹探查手术,一直到明确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对于肿瘤性病变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后对病理检查证实。对所有入选的患者,全部结合病史、体征以及辅助检查,最终参考《内科学》中关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最终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如果经过上述的程序检查最终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病因的不计入统计数据中。

1.2.2治疗方法

指导患者平卧,抬高双下肢。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患者因呕血而出现血液反流而刺激呼吸道,引发窒息危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呼吸困难患者,可给予其吸氧治疗。及时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测,作输血治疗,在输血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输血速度。对患者进行药物止血治疗。

1.3诊断标准

以患者病症恢复情况作为诊断标准:(1)治愈:消化道出血症状消除;(2)显效:持续治疗3d后,消化道出血症状缓解;(3)有效:持续治疗5d后,消化道出血症状缓解;(4)无效:持续治疗5d,患者出血情况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主要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主要以x±s表示,如果方差齐性,就采用t样本检验对组间进行对比,如果方差不齐性,采用近似t检验,对趋势性分析主要采用X2检验对率进行比较。

2.结果

2.1消化道出血部位的分析

经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所有患者中,有120例患者位于上消化道;80例位于下消化道,所占的比率分别是60%和40%。其中在上消化道出血部位主要有胃部、十二指肠、食管以及胆道,人数分别为58(48.3%)、34(28.3%)、20(16.7%)和8(6.7%),而下消化道出血部位主要有小肠、结肠、直肠以及肛门,人数分别为37(46.25%)、25(31.25%)、12(15%)、6(7.5%)。

2.2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上消化出血患者中,出血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70例(58.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5例(12.5%)、急性胃黏膜病变18例(15%)、肿瘤17例(14.2%),出血原因主要以消化性溃疡为主。导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包括肿瘤44例(55%)、炎症性病变36(45%),出血原因主要以肿瘤为主。

2.3治疗效果分析

治疗后,包括治愈患者134例、显效患者32例、有效患者30例、无效患者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诊断中,主要以胃镜检查法为主。首先通过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的出血位置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分析患者的具体出血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在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则可结合肠镜或其他病理检测,对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患者出现缺血性休克、迅速补充患者血容量以及根据出血原因进行相关的止血治疗。由此次调查结果可知,按照上述治疗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高达98%,可见,上述治疗方法是具有一定有效性及可行性的。

总而言之,在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首先需通过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在而后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能够达到迅速、准确、有效等关键点,那么必定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晓萍,蒲友敏,屈纪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8:3499-3502+3549.

[2]陈建伟,刘兆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与临床救治治疗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34:122-123.

[3]李鸿.消化性溃疡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789-790.

[4]薛敏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现状[J].河北医药,2010,13:1795-1796.

论文作者:隋术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  ;  ;  ;  ;  ;  ;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急诊治疗观察论文_隋术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