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_魏公存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_魏公存

身份证号码:62012219851228xxxx 甘肃 730000

摘要:公路及城市道路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开发,但是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伴随着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而导致的水土流失、沙尘暴、温室效应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由此在以生态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体建设理念下,对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

关键词:道路环境;城市环境;公路绿化;环境保护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投资热点之一,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问题也大量的凸现出来,并逐渐成为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1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的定义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体,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建设中综合考虑区域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保护式开发,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提高道路的持久性和人类生存的可延续性。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就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根据施工地区环境合理采用绿化树种、植被,从人类审美的角度将道路、人文与环境相融合,建设成为既具有公路及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又能够让道路与环境浑然一体,保证道路建设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损坏。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研阶段;二是设计阶段;三是施工阶段。在各阶段融入环境保护思想是公路科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调研阶段要充分了解道路建设规划的区域环境特点,通过大气、植被、水文、土壤等调研,让公路建设充分规避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阶段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案,将公路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增强道路的作用。

2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自然人文景观失衡问题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为了保证道路建设的安全性会对障碍山体或者自然沟渠进行施工清理,而被清理的山体和被填平的沟渠会造成山体表层或者地下水的破坏,而影响道路周边植被的生长,由此造成整体生态的破坏,损害道路工程周边的环境。现代化城市生活离不开绿色景观的建设,而城市道路作为城市整体构成的主要部分,其绿化是关系到市民生活环境的关键,而因为修路方便人类出行而造成自然人文景观的破坏则不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

2.2 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环境污染

公路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指在公路工程建造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和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公路施工最大的特点为开挖土基,在挖土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对环境有着严重的危害。公路通车以后大量的汽车开通,汽车的尾气主要由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组成,这些有害气体混合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对空气和大自然有了严重的污染。大量汽车的增加,汽车尾气以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越来越人性化的公路在道路旁设置加油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但由于人类的随意丢垃圾和污水的随意排放,对周围的河流水质严重影响,这些行为可能给附近的村民带来疾病,严重危害村民的日常生活。

2.3 公路工程建设中诱发的地质灾害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到处损坏草木、乱倒沙石等现象,在修路切坡时,由于大量的挖、填将原有的地形完全破坏了,经常导致崩塌现象。在施工时如果有超挖及排水不畅的问题会发生滑塌和滑坡现象,而在高路中因为压实力不够产生的沉降现象时有发生。公路工程建设中因为切断了水层或者是揭穿隔水层,经常出现水上升或下降等不稳定情况,产生一系列的水文地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3.1 公路绿化措施

(1)视线诱导和指路。利用绿化植物,预示公路的出入口,道路线形变化及要去的方向,以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如在凸形竖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且平面线形为曲线的路段,应在平曲线外侧进行视线诱导栽植。(2)稳固路基,保护边坡。在平台、边坡上种植可以保持水土,防止被水冲刷,同时又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来消耗土壤中额外含水量,抑制地下水位上升,从而达到稳固路基、保护边坡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对路肩、挖方边坡植草绿化来稳固路基及边坡。(3)防眩、遮光。中央分隔带的栽植,主要用于防止夜间对面或侧向汽车大灯灯光引起的眩目,有利于安全行车。在次要道路靠近主要公路路段,宜在主要公路外侧进行遮光栽植。(4)缓冲栽植。这种栽植,一般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当路基高度小于3m且不设护栏的填方路段及互通式立交桥出口端部,应在边坡及护坡上密植灌木或矮木,以促进车辆减速,减轻汽车肇事是的冲击力。

3.2 控制对项目沿线的水源污染

公路路面(尤其是沥青路面)含化学成分较多,路面上的雨水如果直接排入公路周边的水源中,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在设计阶段,应在出水口处设置污水处理池,公路路基范围内的雨水经水沟收集后,先排入污水池进行处理,然后才能排入周边的水源。桥涵施工时会对水流产生一定的污染,特别是桥台、桥墩、涵台及其基础工程。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设置围堤或围堰等方法,防止各类施工机械的油污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流中,对排灌系统产生污染。公路工程规模较大,施工人员较多,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如不进行处理,任意排放,会破坏环境卫生,引发疾病,影响工人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及施工机械的油污不经达标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针对环保问题作出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建设管理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单位的环保措施进行认真的监督检查。

3.3 加强监督管理

供给及城市道路工程的使用要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精心调配,充分利用路堑切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临时用地占用,施工废土要妥善处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加强职能监督部门对公路施工质量的监督,同时融入环保部门对公路施工环境的监督,对于影响环境的施工和对环境已经造成的破坏的施工要严令整改,并对其进行严厉处理。道路施工单位内部也要建立工程环境监测部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严格执行环保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人为的破坏造成道路周边环境的污染。道路竣工后不仅要对道路质量进行监理审查,也要对道路环境进行审查,确保道路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3.4 减小对环境的破坏、节约成本

公路的载体为大自然,公路的建设与自然界密不可分。自然界是一切生物的摇篮,不但支撑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故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的相对平衡关系,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有力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公路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摈弃先破坏、后恢复的不良做法、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

结束语

在实施公路工程过程中,要注重公路周边的环境因素,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力度,改善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切实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让建设与环境和谐发展,深信实现“绿色道路”的愿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爱珠,匡大然.论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J].广东建材,2013(4).

[2]李智平.浅谈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8).

论文作者:魏公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公路及城市道路工程环境保护论文_魏公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