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供电分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通过对目前线损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试图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线损管理制度体系和利用调整三相不平衡、加强无功补偿就地平衡等技术手段降损,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关键词:线损管理;技术降损;提升效益
0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输配电价改革的推进,供电企业的购售价差不断变小,企业利润空间不断压缩,节能降损、提质增效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线损是体现电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做好线损管理工作对提高电网企业的售电收入、增加利润收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线损的管理和控制对电网企业十分必要。
1 线损管理存在问题
1.1线损管理职能弱化。省市县三级线损管理部门对应关系有交叉,职责履行就会出现灰色带,弱化了线损管理职能。目前线损管理重心偏移至线损率这个单一指标,唯线损率论优劣,强化了统计工作,弱化了线损的综合管理职能。
1.2线损管理工作流程不畅。如指标制定与分解管理流程、统计报告流程、检查考核流程、计量装置管理流程,线损异常报告处理流程等都处于空白,信息传递不畅,发生营业计量差错或线损异常,线损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作为。
1.3轻视线损小指标管理。年度线损计划指标只针对每个电压等级的线损率下达,未对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电能表实抄率、功率因数、电能表周期轮换率、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率等线损小指标进行分解和提出考核目标。
1.4缺乏常效激励。线损指标下达存在“一刀切”和“鞭打快牛”的情况,指标失去了科学公正合理性。由于线损奖金与降损效益不挂钩,线损奖基本上变成了大锅饭,无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难保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和常效性。
2完善线损管理的建议
2.1强化线损管理职能
2.1.1建立行之有效的线损管理制度。在管理过程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实现线损管理工作的可控、在控。一是从线损日常管理制度建起,包括各级线损管理部门的职能、统计分析制度、管理考核及奖惩办法、线损异常管理制度等;二是加强线损管理体系,明确线损归口管理部门,线损归口管理部门既是管理层又是执行层,负责全公司线损日常管理工作,包含协调、检查、督促、指导和考核。
2.1.2回归线损管理本质。一是应掌握电网结构,理清计量、电量结算关系,掌握购电与主网、主网与配网、配网与低压的实际逻辑关系,是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必备条件。二是做好线损管理的长期规划,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流程,线损管理重在分析应用,不能敷衍了事。
2.1.3准确测算分解线损指标。线损指标的测算要采取理论线损计算与实际线路设备状况和预测负荷变化情况相结合的方式测算线损指标值,要让测算的线损值更结合实际,具备管理完成的可能性。线损指标的分解要讲求逻辑性,确保主网、配网和低压线损指标的损失电量之和与综合线损指标损失电量的一致性。
2.1.4从严落实线损考核。线损考核是线损管控工作的重要保障,线损管理措施的落实和管理成果保持都需要通过线损考核进行支撑,因此考核办法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要与降低或增加电量损失的价值挂钩,考核标准的制定要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考核执行当中避免出现“吃大锅饭”,层层分配情况,尽量由线损管理部垂直考核到责任人,考核要公开、公平、公正并按期及时兑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5尽快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对环网供电和手拉手供电方式的线损考核采用打包处理的管理办法,合并供售电量来综合考评。二是对变电站技改项目过程中拆除计量的过渡时期,应提前做好预案,采用上下级计量表计及关联表计做好核算工作。三是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工作,减少多级电网传导造成的电量损耗。四是加强对母线不平衡率的监控,要根据母线不平衡率核查各电压等级损失电量,保证线损数据真实。
2.2采用技术手段降损
2.2.1利用三相负荷就地平衡法降损。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率引起中压线损增大,增加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损耗,经测算,最大不平衡时的变压器低压侧损耗是平衡时的3倍,高压侧损耗时平衡时的1.125倍,即增加12.5%的损耗,中压线路上电能损耗同样增加12.5%。在实际电网中,一般来说,通过手动调整三相负荷,只粗略调整一遍即可降损20%-30%,精细调整一遍可降损40%-50%。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上溯,引起中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导致中压线损增大约5%-10%。因此,做好低压三相负荷就地平衡工作,在调整低压三相负荷上下功夫,挖掘电网降损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2.2.2做好无功就地平衡降损。大量城乡配电网运行统计数字表明,电网中60%的无功功率是异步电动机消耗掉的,30%是配电变压器消耗掉的,其余10%消耗在供电线路上,因此,应抓主要矛盾,着重研究如何补偿异步电动机和配变消耗的无功功率。无功就地平衡,会大幅度降低中低压线损,提高电压质量,是无功优化的核心内容。做无功补偿,增补电容器,应重点放在农村,放在低压农村动力户,做好电动机就地补偿工作。
2.2.3适时调整运行电压实行降损。经测算,35kV-220kV的电网,变损约占有功损耗的80%左右,固定损耗较小,若电压水平提高5%,电网的总损耗将降低7.2%左右,因此,适当提高电压水平,可以明显减少电能损失。但是对于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由于变损和固定损耗的占比情况不同,因此电压的提高对线损的影响也有多种情况:当铜损大于铁损时,提高电压能降低线损,当铜损小于铁损时,降低电压才能降低线损,要对配电网负荷进行仔细分析,视不同情况而定。
农业负荷和居民负荷占主导地位,季节性强,日峰谷差大,这是我公司电网的负荷特点。高温、严寒和抗旱季节,许多线路都是满负荷运行,主变压器和线路压降增大,使得线路末端电压很低,线路损耗及变压器铜损升高。抗旱季节,要适当提高变电站10kv出口电压,而且要对季节性变压器配套安装就地补偿电容器。根据农网馈路负荷特性,农网馈路应在凌晨以后适当从变电站出口降低电压,从而降低变压器的损耗。
2.2.4重视潮流分布对线损的影响。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编制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运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电网规划计算,发现电网薄弱环节,供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可对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的建议。
3结论
线损是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产生在线路和设备上的损耗,节能降损是长期国策。对于管理线损要尽力减到最少,而技术线损则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线损管理中,管理是核心和主线,技术是必要手段,除了在管理上下足功夫外,也应采用技术手段降损,例如,良好的电网结构和布局,电网的经济运行,三相负荷就地平衡降损,无功就地平衡降损等都应该纳入日常降损的工作范围。
参考文献:
[1]柳赛飞.朱进廷.浅谈电压对线损管理的影响[J].农村农业农民.2011(10)
[2]曲冬梅.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3]李超英.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4]林海雪.电力系统的三相不平衡[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寇曼,潘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线损论文; 电网论文; 负荷论文; 电压论文; 低压论文; 不平衡论文; 指标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