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

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

何金辉[1]2001年在《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揭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教育激励的现状,以及教育理论中对有关教育激励的理论研究现状,揭示出现阶段教育实践中教师忽视教育激励,不能正确运用教育激励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教育激励的理论研究不成体系,对教育激励的本质及价值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提出“教育激励”这一为教育理论所忽视的部分,并且赋予教育激励以特定内涵,并试图把对教育激励的分散研究统合起来。本文强调教育激励是教育者在遵循教育规律与目的的情况下对学习者的学习意向与体验进行调节的教育活动,它以有意义学习与精神建构为目标。教育激励的有意义学习目标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教育激励的精神建构目标则批判了传统观念中把精神建构看作是精神产品的直接输入的错误做法,把对学生的精神建构放到一个有效的机制中,为实现对人的精神品质进行塑造找到有效的把手。从而教育激励的这种研究把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以及情感目标的实现等理论提法整合起来,其共同的调节对象就是学生的学习意向与体验。作者还在对学习意向与体验的历史考察中,把历史上重要的对学习意向与体验的理解过程展示出来,充分揭示学习意向与体验调节在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意义。 在教育激励的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本文还试图对教育激励的实践提供可以利用的方法,因此在文中用两章的部分对教育激励的实施进行了介绍。作者提出了六种精神建构的方法。在有意义学习的方面,文章谈到教育激励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情感与认知两个因素进行,而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育激励可以采用维持性激励、引导性激励与形成性激励叁种策略。

孟凡茹[2]2008年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外语学习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研究者们似乎更热衷于对外语学习动机的分类研究,而对其理论基础及其教育学意义的探索却相对不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以激励教学法为研究视角,以实际教学活动为出发点,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探讨了激励教学法与外语学习和学习动机之间的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教育心理学中,激励是指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的过程。激励教学法把激励和动机联系起来,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激励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因此,在理论上,使用激励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外语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论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激励教学法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二部分阐述了激励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第叁部分对激励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讨论了激励教学法的使用现状。内容涉及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焦虑状况和激励教学法的运用现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都属于工具型动机,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的激励有助于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第五部分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建议:提高运用激励教学法的意识;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时应注意的因素;掌握英语激励教学法的运用技巧。第六部分指出了运用激励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论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并佐以实证研究,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激励教学法的建议,以期为其他教师在运用激励教学法时提供参考。

王孜[3]2018年在《基于FPA性格色彩学的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激励及其策略》文中认为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激励高校教师教学创新的问题研究上,普遍采用物质激励手段,忽视系统原理、动态原理、人本原理。参考FPA性格色彩学,将高校教师性格分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性格,针对红色性格高校教师追求快乐,可采取制度激励和情感激励;蓝色性格高校教师追求完美,可采取评价激励和时间激励;黄色性格高校教师追求目标,可采取目标激励和榜样激励;绿色性格高校教师追求稳定,可采取督导激励和组织激励。

张高成[4]2015年在《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机制及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带动起来的全球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由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创新等“硬实力”,逐渐转移到提升员工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和引入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等“软实力”来调动和激发企业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基于成本控制的激励效应,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现有的成本控制及激励机制大多遵循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现代成本控制已经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但是却不在要求所有员工都是“一流的员工”。企业在鼓励员工按照标准化流程稳定地控制成本外,还希望员工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成本控制能力,计件工资制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本文提出了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这一概念来描述企业现行的成本理念。双重成本控制标准是指在考虑成本动态性和人本管理的基础上,依据会计科目的数据设定最优成本控制标准(样板标准)和基本成本控制标准(基准标准)两个相互呼应的成本控制标准,这两个标准以会计成本为依据,根据优秀员工和全部员工的实际发生成本的统计结果分别进行设定,用于控制和激励不同类型员工的成本控制水平,达到“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成本控制目标。本研究从人本管理出发研究成本控制激励问题,不仅为企业实施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成本核算模式提供与之匹配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还为不同的激励情景提供不同的激励效应评价方法,提高企业的激励效率,最终实现将双重成本控制整合到激励理论中进行激励优化和创新的目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首先,论文分析了企业成本控制及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使用文献萃取法和情景分析技术对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进行了界定,并挖掘出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对现有成本控制问题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与企业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研究的基本研究内容。其次,论文建立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激励机制。分析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价值取向,并将这种价值取向纳入到企业成本控制的黑箱系统讨论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的行为导向的关系。利用个体管理博弈机制来表述员工激励与员工成本控制行为的博弈关系,依据博弈结果构建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激励机制,并建立基于“样板-基准”控制标准的员工双重激励模型作为激励的实施工具。第叁,论述设立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成本控制中心的目的及其引发的“搭便车”现象,利用群体博弈模型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中心内部的群体博弈行为,设计企业的最优激励系数,明确“搭便车”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并通过设置满足多阶段重复动态博弈的最优纳什均衡解的激励机制来解决团队工作中出现的“霍桑效应”。为了逼近现实,在上述博弈结果的基础上将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和信息不对称引入到激励机制中,建立了基于“样板-基准”标准和员工努力的双重激励模型,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条件。第四,通过文献萃取法对与激励影响因素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识别出影响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通过将不同的变量引入到委托代理模型中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激励效果的作用程度,构建包括管理者对员工传达信任度和期望值(完美业绩评估)、期待员工提高成本控制效度(不完美业绩评估)和员工行动的选择(赋予自主控制权)在内的叁种激励情景的激励效应影响因素最优组合形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以叁种激励情景为调节变量对激励效应产生调节作用的理论框架,揭示设定激励情境下激励效应影响因素的演变路径,为实现激励效应最大化提供定性参考。第五,论述激励效应评价机构的可行性,并构建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机制。根据激励效应的四个影响因素建立激励效应评价的指标体系,探索评价指标之间组合关系及其生产函数的表达形式。阐述了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激励效应进行评价的优势,建立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机制,并分别选取了符合叁种激励情景的叁家企业进行激励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第六,运用理论推演、模型分析结论以及实证统计与检验结果,提出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并设计了保障措施的路径选择策略。考虑到激励效应对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反馈作用,提出了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提升措施。

王霞[5]2014年在《绩效导向的知识型员工人格激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资本。如何对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员工实施差异化的激励,从而实现组织绩效,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利用心理学中的"大五模型"以及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模型来分析知识型员工人格激励的因素及特点,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

蔡慧博[6]2016年在《教育激励在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落实,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问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必须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合适的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相关概念和自主学习的理论部分,进行了相关概念界定,具体描述了“激励”的概念,陈述了物理教学教育理念和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第叁章,主要阐述教育激励的理论和教学原则,分析相关激励理论和依据,总结实施教育激励的原则。第四章,展示了教育激励在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中的实践研究,对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了解决的策略和方法,结合教育激励与自主学习的一些实例做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第五章,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整理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教育激励和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用教学实践积极地探索新的思路。力求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卢锦珍[7]2016年在《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补充是指在现有师资力量基础上,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包括数量与质量上的充实。农村教师补充则是指根据农村教育发展需要,为农村学校补充足够数量且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在一定意义上,农村教师补充更强调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它涉及教师的培养、招聘和保留等各环节,而非仅指招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补充存在不少问题。如要达到与城镇学校相同的班师比,我国农村教师总量仍不足,且结构性短缺严重。此外,农村学校难以吸引高水平教师,教师流失问题突出。为此,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农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文件,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岗位教师计划等农村教师补充项目。但至今为止,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不畅、整体素质低的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上述事实说明,当前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效果不理想。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对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相关理论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对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探索起步较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基于此,本研究期望对美国联邦层面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运行的规律,为更好地解决我国农村教师补充难题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通过对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解读及对其农村教师补充实践和效果的分析,获得美国农村在教师补充政策上的有益经验,为完善我国相应政策提供借鉴。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依照“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制定及实施的情况和经验——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如何借鉴美国的经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主线,揭示了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动因,分析了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价值取向、目标和内容,探讨了其政策实施的策略和保障机制,讨论了其政策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其政策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建议。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出台的背景是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与矛盾。为应对挑战和矛盾,需要通过教育寻求帮助,这对教师补充提出了要求,从而促使美国政府必须关注教师补充政策。当然,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与美国农村教育的问题相关。在教育领域,美国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及质量存在不少问题,同时,在为农村学校补充有效教师的实践中,农村地区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成为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出台的内在动力。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关注农村教师教学有效性提升,相应的,其政策目标也集中于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和提高农村学生成绩两方面。围绕政策目标,美国联邦不断强化对农村教师补充的干预,各项政策主要体现在专门教育法案、教育战略与规划和非教育类法案中,包括《中小学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每个学生成功法案》、《美国2000: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及《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等。深入分析可发现,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内容在权力运作、利益协调及资源分配方面分别呈现了以下特点,即控制与自主平衡、竞争与倾斜共存、公平与效率兼顾。以联邦政策为指导,美国各州在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创造性。政策执行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教育机构等通过创建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分担政策实施各方面的责任;联邦的拨款则通过分级授权,分配到各州、学区及其合作伙伴中,使它们能够在政策规定的框架范围内开展农村教师培养、招聘和保留等相关活动。除了联邦的拨款,各州和学区也都各自分担农村教师补充的部分经费开支,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也为此捐资助款,这种多样化的经费筹措机制确保了政策实施的经费来源。在具体实践中,财政激励、非财政激励是美国各州实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主要策略,而这两种策略又各有多种不同的具体措施。财政激励措施的共同点是对特定目标人群给予一定的货币性奖励或补偿,以使他们接受特定的教师岗位并在该岗位服务一定年限。按照激励主要针对的对象来分,财政激励措施主要有未来教师奖/助学金、新教师的奖励与资助(包括签约奖金、贷款减免等)、在职教师的奖励与资助(如针对性奖金、住房奖励或资助)等几种。非财政激励措施的共同点是使服务于农村学校的教师获得某种非货币性质的奖励或补偿,以实现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其主要措施包括激发敬业奉献精神、创造和谐人际环境及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以项目为载体来实现农村教师补充的目标,这是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运行机制的又一个重要特点。美国农村教师补充项目类型丰富多样,不同项目在工作重点、项目对象、主办主体及采取的教师培养和认证模式各有不同。在具体实践中,一些农村教师补充项目特色鲜明,为农村教师补充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较大贡献。研究发现,政策的有效执行取决于多元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也是政策参与者达成共识的一种自我选择过程。通过多元化项目实施政策,恰好符合了政策有效执行对多元化组织协调配合的要求,也给了各种政策参与者一个自我选择的空间,对政策的执行比较有利。对照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目标,以有关研究结论、客观事实及统计数据为依据考察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效果,可发现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优化农村师资方面,有关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村教师培养质量,增强了农村学校吸引力,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还降低了农村教师流失率;在农村学生成绩提高方面,政策的实施也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使美国农村学生的成绩与全国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其政策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某些特定的激励措施无法为农村吸引所需教师,一些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较低。综合考察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制定及实施的各有关要素,可发现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效果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在激励类型的选择上,由于财政激励与非财政激励各有长处和局限,因此,这两种不同激励策略及其不同措施的组合,将影响教师补充的效果。其次,由于利益博弈的影响,将导致给予农村教师的补偿呈现为不同补偿类型及额度的组合,进而产生不同的补偿效应。基于补偿性工资理论,为抵消工作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需要付给从业者某种“补偿性工资”,这种“工资”包括货币的和非货币的。美国农村教师补偿效果的实践例证及我国农村教师补偿效果的实证分析均表明,不同补偿类型及补偿额度的组合所产生的效果有别。再次,在政策运作中,具体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及其实施过程的协作性与严谨性影响项目的成败。最后,因不同特点的教师对激励类型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因此,政策对象的特点也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客观来看,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及其实施总体上是成功的,而其成功得益于几个方面的经验:一是重视补偿机制的激励作用,给予农村教师合理的补偿;二是关注农村教师培养、招聘和保留各环节的相互配合;叁是激发责任主体的积极性,注重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落实责任主体,有效调动了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四是发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多样化补充项目,使政策执行有了切实的落脚点;五是运用多元化的补充策略,扩大了农村教师的来源。反观我国,虽然农村教师补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政府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农村教师的补偿额度较低。其次,各有关主体的责任意识欠缺,教师补充的合力尚未形成。第叁,在农村教师招聘标准上,应聘者的职业匹配不受重视,选拔条件过宽。第四,农村教师招聘范围过窄,致使农村教师来源相对单一。从一定意义上说,中美两国的农村教师补充问题具有相似性,而美国比我国更早开展了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探索,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其经验对我国有一定借鉴意义。借鉴美国相关经验,结合从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我国的农村教师补充政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应正视城乡差异,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补偿;其次,需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努力方向,使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农村学校和社区及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能够担当应有的责任并相互配合;第叁,要注意吸收非农村原籍教师以优化教师地缘结构,同时,可利用教师资格“国考”和志愿服务教师招聘,吸纳不同年龄和职业经历者充实农村教师队伍;第四,在教师的招聘、培养等环节,要强调教师候选人与职业的匹配,重视教师对农村环境的适应问题;最后,为真正留住农村教师,还应注意保障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教师的职业效能,使他们获得教学成就感,实现个人的价值。

张冉[8]2008年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激励的基本含义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克服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最终获得成功。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各个环节运用激励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观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它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是激励策略的实质,也是激励策略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课程目标已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激励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为激励策略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笔者首先对河南省息县实验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访谈、课堂旁听等形式,结果发现如下问题: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交送作业,学习时心不在焉,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教师方面,课堂教学几乎是“一张嘴,一支笔,从头讲到尾”的“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从而使学生学习被动、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该学校传统课堂教学创造性、主体性缺失的弊端和学生由于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存在各方面的个性差异。本文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采取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同的进步和获得成功。所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乐学、善学、博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论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研究的内容、国内外存在的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阐述教学策略的结构和含义,激励策略的含义、分类、理论依据,以及学习动机国内外研究综述和应该遵循的原则;第叁章是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激励策略的教学理念,及常用的教学手段;第四章为实验教学研究分析,以及相关启示;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邓秀芸[9]2010年在《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因高校扩招而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而思想活跃、个性张扬的“80后”、“90后”又相继成为大学生的主体,这些变化使得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一背景下,要确保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保证大学生的质量,可以通过相应的教育激励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大学生全面成才的愿望,在满足学生个人发展要求的同时实现高等教育为国家建设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本文以中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着眼于当前大学生激励机制的优化,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大学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了解和分析,并以全面激励理论为框架,提出了优化大学生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1、围绕学生需要构建全程激励机制;2、构建“他励”、“自励”、“互励”叁位一体的全员激励机制;3、构建多种激励手段相互融合协调一致的全素激励机制。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根源所在;2、将全面激励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激励机制的研究中,拓展了该理论的适用范围;3、结合中西方经典激励理论提出了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的指导原则和对策建议。

黄侃[10]2018年在《“双因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子及激励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的不合理,导致"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长期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不佳。美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D]. 何金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法的研究[D]. 孟凡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 基于FPA性格色彩学的高校教师教学创新激励及其策略[J]. 王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8

[4].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机制及效应研究[D]. 张高成.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

[5]. 绩效导向的知识型员工人格激励研究[J]. 王霞. 开封大学学报. 2014

[6]. 教育激励在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D]. 蔡慧博.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7]. 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研究[D]. 卢锦珍. 西南大学. 2016

[8].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激励策略研究[D]. 张冉.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9]. 大学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 邓秀芸. 西南交通大学. 2010

[10]. “双因素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子及激励机制研究[J]. 黄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标签:;  ;  ;  ;  ;  ;  ;  

教育激励及其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