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计算机图书市场现状_中国现状论文

我国计算机图书市场现状_中国现状论文

中国计算机图书市场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计算机论文,现状论文,图书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虽然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民经济宏观环境的影响,整个中国出版业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现象,但计算机图书的出版仍一枝独秀。科技图书在这几年里总体上比较平淡,没有什么热点,只有计算机图书异军突起,伴随着软件的一次次升级而一次次地形成浪潮。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8年中国大陆共有200 多家出版社参与计算机图书的出版,占现有出版社总数的1/3以上;1998年共出版计算机图书约6000余种。计算机图书连续几年保持了30%的增长率。

一、计算机图书四强的崛起

中国大陆计算机图书的出版是伴随着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而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80年代初,当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候,计算机这种新的技术也开始在中国大陆登陆。当时只是一些大学或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才有机会接触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图书最先在清华大学出版社诞生。当时出版的计算机图书多以大学教材为主,主要是一些专业技术书籍,形式是32开本,远没有现在16开本这么豪华。清华大学出版社也因此成为最早的计算机图书出版社。

进入90年代,计算机图书逐渐引起一些科技出版社、特别是与计算机行业密切相关的科技出版社的重视。199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及迅速跟进的电子工业出版社率先走出国门,通过版权贸易方式大批量地直接从美国引进计算机图书,在国内快速翻译、出版、发行。由于引进的图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在市场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同时清华、电子等社及时调整选题结构,把计算机图书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从此清华、电子等社的图书销售额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

1995年,清华、电子社从外版书转向原创精品书的培育。同时,人民邮电出版社也以其行业的优势加入竞争,从引进台湾普及类电脑图书起步,以低定价和精美的封面设计切入市场,到1997年形成规模。

除上述三家出版社外,北京希望电脑公司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开始了计算机图书的出版。80年代后期正是兼容机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时期,随着兼容机的出现,电脑开始进入少数一些以写作为生的知识分子家庭,北京中关村软件公司也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其中北京希望电脑公司就是一家迅速发展起来的电脑公司。与其他电脑公司不同,希望电脑公司在做电脑教育软件开发的同时瞄上了电脑图书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电脑使用指南类图书,这些书装帧考究、开本以16开为主、多为希望公司自己编写由出版社出版,并且,这些书到后来都配有希望公司自己开发的光盘,开了后来“盘配书”和“书配盘”的先河。在希望公司的带动下,北京出现了一批以写电脑图书为职业的计算机图书工作室。1998年10月,北京希望电脑公司所属书刊部正式成为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隶属于中国科学院。

二、电脑图书的“战国”时代

进入90年代后期,许多出版社开始转型,面向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他们发现电脑图书是一块不错的蛋糕,于是纷纷出版电脑图书,抢占市场。其中比较成功的有: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大地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宇航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等。其中,机械工业出版社是最成功的一家。

1997年当清华、电子社坐稳龙头老大地位、邮电社迅速跟进形成规模的时候,机械工业出版社也开始挤进计算机图书市场。他们以合资公司的形式大量引进外版翻译图书,仅用一年的时间,至1998年即形成气候。其切入市场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当时市场上面向计算机开发与研究人员的高层次图书尚有空当儿;二是大规模和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合作,依靠西蒙与舒斯特公司的选题市场经验和高水平的策划,打开了市场局面。

1998年初,计算机图书工作室异军突起,标志着计算机图书创作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到目前为止,仅北京地区就有近80家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图书工作室。工作室参与选题策划、组稿、编写,甚至编辑、排版。由于力量强、速度快,深受出版社的青睐。这些工作室内部一般都有分工:有人策划、有人收集资料、有人编写、有人审校整理、有人作经纪人。许多工作室就像攒兼容机一样攒计算机图书:将与软件相关的各种资料当作积木块,按照电脑图书已有的“操作步骤+拷屏图”的模式进行拼装。每当软件新版本发布时将其新功能作为新模块加入到早期版本的稿件中而草草成书,在读者不够成熟,产品紧缺的卖方市场形势下这种工作模式极易成功。

目前计算机图书出版的格局大致如下:

第一集团:清华社和电子社,两社1998年计算机图书销售码洋均超过1亿元。

第二集团:邮电、机工社和希望公司,它们的发行码洋都在5000万元以上。

从上规模和发行码洋来看,电子、清华、邮电、机工社和希望公司的相对领先地位不可动摇。从选题方向来看,这几家计算机图书出版大户各具特色:电子社图书的主要特点是全面规划,全方位、多层次出版;清华社以大学计算机教材见长;邮电社主要集中在中、初级实用类和普及类图书上;机工社以技术和开发类图书引人瞩目;希望公司配盘发行的图形、图像类图书市场占有率较高。

第三集团:科学、水利水电、成都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等出版社,1998年计算机图书发行码洋都在2000万以上,他们的图书在某些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此外,在这个行列里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新面孔出现,这就是一大批觊觎计算机图书市场这块蛋糕的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他们的计算机图书虽然尚不成气候,但却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三、从豪华型到迷你型到多样化

计算机图书从专业教材市场走向大众市场的那一刻起,在装帧形式上就悄悄地起了变化:首先是开本从32开转向了16开;其次是封面设计考究、印刷精美;第三是高定价。尤其是在应用软件使用指南这类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类书带有明显的商业色彩和短期行为:重外在包装,忽视内在质量,这也是计算机图书市场尚处于卖方市场所决定的。这种外在的、豪华型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成为计算机图书的主流。

但是随着计算机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后来者要想顺利地切入这个市场,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找到新的切入点。于是有了1998年7月化工出版社一次性推出的“软件村”系列100种。这100种每本均一个印张,小32开,定价3元。朴素得近乎寒酸。化工出版社的思路是:随软件版本升级和新软件(如游戏软件)的诞生,每年推出100种延续下去。

除化工出版社外,人民交通出版社策划的200 种电脑迷你百科全书系列,同样是32开,32页,今年的108种8月份基本出齐。这108 种的加盟使得小薄本电脑图书这片领土上,不再只有“软件村”独自舞蹈了。人民交通出版社非常幸运地成为电脑图书界的后起之秀,从去年9 月起电脑图书开始上规模,“融会贯通”等系列图书初战告捷,在今年4 月的珠海订货会上品种不到1/10的电脑图书, 订货码洋竟占到了该社总码洋的1/3。该社1998 年计算机图书仅20 多个品种, 到今年猛增至296个品种(包括108种迷你书),其中的电脑迷你百科全书系列大部分首印2万册,网址、游戏等类首印1万到1.5万册。 从选题来看该系列着重介绍一些小软件以及大软件的某一实用功能,也就是说希望一本书能切实解决一个问题。

但无论化工社的“软件村”还是交通社的“迷你系列”在书店销售时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像这样的书,数量大、码洋小,管理入账都很繁琐;竖着放不见书脊,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书,平着放又太占地方,书店不愿意;此外,很多书店都有防盗设备, 一根防盗磁条成本就0.2~0.3元,放进去不值,不放又不踏实。其次, 原先设想的书报摊渠道基本行不通。一是出版社的发行力量达不到;二是书摊不当它是畅销书,报摊又往往没有图书经销权。至于在选题上一些游戏系列比较成功,读者花3元钱打通一个游戏就是用完扔了也觉得挺值, 像《红色警报Red Alert》、《天龙八部》都还不错。 但一些专业软件图书如《数据库ORACLE》、《工程设计师AutoCAD》等, 要想在这几页纸片里把偌大偌深一个软件说出个道理来几乎是天方夜谭,其发行上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今年,“软件村”摒弃了原来的设想,从已组来的80多本稿件中筛选出40~50种,做成’99精华本,采用流行的大16开,300页,共5卷:《上网三部曲》、《“酷”网址精选集》、《新玩家技巧录》、《软硬件参考集》、《考试参考集》,基本上是一个系列合一卷,内容是新的,首印4000套。下一步,化工社正考虑做一个身材稍胖的系列,名字仍然叫“软件村”。为了适应书店的营销,同时兼顾读者的需求,减少品种,增加页码,初步计划30种依旧32开,每本4个印张,定价5.6元。选题上坚决抛掉了数据库等大而专深的系列。同时还考虑将整个系列配一张光盘。

四、当前计算机图书出版中的问题

1.低水平重复出版严重。据业内人士估计,大约有60%~70%的计算机图书都是围绕 Microsoft 公司软件产品的普及性读物,有关Windows98和Word97等主题的图书就有约300多种。

2.内容平庸,有的甚至粗制滥造或文不对题。如有的普及类图书中大量的专业术语让读者产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感觉,一些图书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如有关应用软件普及类的图书70%以上都是软件菜单功能的说明。

3.编校质量差,这是少数出版社一味追求速度造成的。

4.套书、丛书过多过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电脑乐园”、“电脑圆梦”、“电脑快餐”、“直通车”、“一点通”、“十万个为什么”……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去年下半年全国主要城市计算机图书销售排行榜显示:前100 名中只有“无老师电脑丛书”(教育科学版)全线开花,其余丛书都只是一花独秀,占据该排行榜主流地位的恰恰不是套书、丛书而是单本书。

5.重视中间商,忽视读者。去年全国图书订货会上的一句口号是:“书店是上帝,我们都爱你。”重视书店、希望书店人员多订货,这向来是出版社的普遍心态。由于计算机图书更新速度快、市场周期短,因此出版社更是把如何说服书店多订货让自己的书早日上架作为开拓市场的主要方法。然而,如果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此,甚至将其取代读者的上帝位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误区。目前计算机图书一般都采取新书主发、经销包退的做法,出版社如果对市场需求判断失误,图书不能适销对路就难逃退书的命运。

6.退书成灾。有的出版社计算机图书退货码洋达10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1500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小型出版社一年的销售收入),退货少的也有400~500万元。与1997年相比,1998年退货的增长至少也在50%左右,有的社甚至达60%~70%,最多的则增长了一倍。退货是文艺书、社科类书和其他科技类书都有可能遇到的,但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却是计算机图书。原因是计算机图书寿命短、时效性强,一旦退货往往意味着完全报废,而并不像文艺类图书等有相对较长的寿命,因此可以有较长的销售周期。

伴随着1998年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加入到计算机图书的市场竞争中,计算机图书的发展空间日益狭小,而电脑图书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混乱,也使出版社开始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计算机图书出版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个新的调整阶段。1998年4月, 电子工业出版社开始实施策划编辑制,由此预示着该社在图书运作模式上的深刻变化。1998年电子社的图书品种数并没有像往年那样持续扩张,但是销售码洋依然增长了25%。《’98王码标准教材》、《电脑圆梦丛书》、《WPS2000 标准教程》等一大批精品图书的涌现,则表现了该社出版运行方式开始实施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软着陆”。

目前,计算机图书市场上的强强联合已成趋势。今夏,电子工业、人民邮电、清华大学、机械工业四家出版社在全国120 余家书店举办全国联展。同时,报刊上也常常同时出现四强的广告。

种种迹象表明,计算机图书市场已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强者感到危机,后来者咄咄逼人,群雄逐鹿,厮杀更加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面前,谁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谁能成为新杀出的黑马?人们拭目以待。

标签:;  ;  ;  

我国计算机图书市场现状_中国现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