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热点与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根植于市场经济,面对的主要是经济技术问题,是市场剧烈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工作,有理论、有职业化特征,并有专门行业性机构的竞争情报,是在80年代产生的,其标志是1986年在美国成立的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而竞争情报在美国及全球发达国家中产生“热点”效应则始于90年代。1990年柏林墙的倒塌结束了东西方的“冷战”,和平发展成为整个地球的基本主题,经济技术竞争超越了意识形态。世界各国纷纷把竞争重点从军事转向经济,从战场转向市场,许多大公司都雇佣原政府情报人员担任企业工商情报工作。美中央情报局曾投入几百万美元开发一项对文献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的技术。信息和情报成了国家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社会的竞争焦点。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于1990年、1993年相继成立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到1995年5月,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已成为一个拥有26个国家2900名会员的专业团体,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竞争情报成为许多发达国家信息界和工商企业界,以及国家政府关注的热点。
八九十年代发生在中国最重大的事莫过于经济体制由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家政府开始强调注重决策科学化,领导和管理部门迫切需要了解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国际科技发展水平的进展和趋势,需要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对比、评估,对未来进行分析预测,以作出宏观的科学的国家发展决策。决策自主化和经营市场化,使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发现必须对竞争态势,本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综合竞争实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必要随时跟踪竞争对手的动向,以求逐鹿市场,求胜避败。这些由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使我国对竞争情报产生了强大的需求,为竞争情报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新的情报需求,传统信息情报工作显得力不从心,社会变革的浪潮迫使传统的情报学面向整个社会,面向经济,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战略调整。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竞争情报概念及时地被引介到我国,因而立即受到情报界的关注。竞争情报就象一粒种子,其生长一开始就展现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信息界和企业界的热点。
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对企业来说意义在于强化了企业的竞争意识和信息意识,许多参与竞争情报活动的企业深深地体会到竞争情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对情报界来说,意义在于看到了情报学研究新的突破口,认识到竞争情报研究促进了科技情报工作的战略调整,为情报研究更广泛、更直接地参与决策,直接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提供了切入点,为情报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为情报研究工作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接口”。
可以预计,竞争情报仍将是图书情报学跨世纪的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不长,还不够完善,整个国家的信息意识还有待提高,经济的不够发达造成对信息的投入严重不足,竞争情报研究和应用水平比起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新世纪的到来,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不断完善健全,有着众多企业的中国,必将对竞争情报产生越来越强烈和广泛的需求。图书情报界应抓住机遇,下大功夫研究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竞争情报的潜在需求,正确估计和规划我国竞争情报事业的发展蓝图,建立起有我国特色的竞争情报理论体系。
我们谈一个学科的前沿和研究热点问题,就不能不想到这个学科的教育问题。笔者认为,这两个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理应体现在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教育为依托,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我国的图书情报教育从80年代后期开始就危机四伏。招生难:第一志愿的考生寥寥无几,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分配难:毕生后,不想去人员已经臃肿的图书馆和情报所,又因为所学适应能力差,而难以进入其它行业部门。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1992年10月,北京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率先更名为“信息管理系”,导致了全国图书情报院系的改名热潮,社会变革的浪潮迫使图书情报教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调节自身的发展目标。市场经济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社会经济信息化所需的各类专业适用人才,提高专业队伍素质,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图书情报院系或信息管理院系开设竞争情报课程迫在眉睫,这也是顺应21世纪国际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发展潮流,实现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措施。
社会活动的信息化和信息活动的社会化是21世纪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化社会不仅图书情报机构需要图书情报专业人才,而且社会各部门、各类企业、经济管理等部门都需要情报信息的研究、开发、组织、分析、管理和服务的专门人才。竞争情报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竞争二字展开的。处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任何一个组织(个人、企业、机构、国家)都毫无例外地被置于各种竞争中,都会有自己的竞争对手,都需要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及时的正确的反应,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拥有竞争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情报人才通过对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能满足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需要。
目前,我国最需要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人才和企业竞争情报人才。比起竞争情报的社会实践,竞争情报理论研究是滞后的。理论探讨研究成果少,层次还比较低。图情院系应立即着手培养一批竞争情报理论研究人才,以加强对我国竞争情报实践的理论指导和推动作用。图情院系应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师资队伍,与竞争情报分会联手,编写系统的教材讲义,增设竞争情报课程,培养人才,以满足社会各界对竞争情报人才的需要。
竞争情报内容涉及的信息源可归纳为:1.公开信息源:(1)报刊和专业杂志;(2)行业协会出版物;(3)产业研究报告;(4)政府各管理机构对外公开的档案;(5)政府出版物;(6)数据库;(7)工商企业名录;(8)产品样本、手册;(9)信用调查报告;(10)企业招聘广告。2.非公开信息源:(1)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员工;(2)经销商;(3)供货商;(4)行业会议;(5)行业主管部门;(6)展览会;(7)客户;(8)竞争对手;(9)反求工程;(10)专业调查咨询机构。收集信息的方法除了文献查询以外,还涉及网络技术,电话采访技术,个人面谈技巧等。
竞争情报情报源之丰富和收集方法之多样性已大大超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某一学科的内容,而呈综合化,一体化。竞争情报人才的知识结构中,除图书情报档案学知识以外,还涉及市场学、营销学、工业研究、统计学、新闻学、通讯学、知识产权法学等学科知识,而且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掌握以及英语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开设竞争情报课对于培养信息化社会所需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又有多种才能的“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造型、智能型人才最受欢迎。创造型,智能型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实践去获得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竞争情报的收集、分析、传递这几个步骤中,分析是最难、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创造力的一个步骤。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马费成教授曾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data是树木,information是经过加工的木头材料,intelligence就是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而制成的家具。充分说明了竞争情报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加工,而是要注入许多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从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中分析、评价、识别真伪,发现其价值,形成新的增值的能服务于科学决策的情报产业。竞争情报课程设计中,应将情报分析作为重点,从情报分析的理论、方法,到各类信息的分析原则和分析操作要点,全面地培养具有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此外,我认为目前在研究生层次开设竞争情报课程比较合适。生源应拓宽,图情专业、经济、工商管理、传播、计算机、英语等专业中的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富于创造性思维的优等生,都应成为招收对象。也可以考虑和其它相关学系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竞争情报人才。1987年,拉特格斯大学“传播、情报和图书馆研究”博士计划的负责人B·鲁宾在ALISE年会上提出,把图书情报教育与计算机科学、商业管理、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信息教育联合成一个“信息教育共同体”,目的是把有关信息专业教育的不同学术单位联合起来,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更大更可见的学术单位,以避免重复,增强竞争力。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尤其是竞争情报多学科基础的特点,特别适合联合办学体制。还有一种联合化:教学、科研、生产联合办学。学院和企业联合的模式非常适合竞争情报教育,竞争情报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企业。学生可以掌握有关企业需要的第一手资料,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可以将科研成果直接快速地转换成生产力。
标签:竞争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