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防范和化解护患纠纷的探讨论文_王淑梅

基层医院防范和化解护患纠纷的探讨论文_王淑梅

(甘肃省清水县人民医院儿科;甘肃清水741400)

【摘要 】基层医院由于内外部因素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呈增长态势,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因护患纠纷,使一些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甚至受到伤害,影响到了基层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秩序,进而影响到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讨基层医院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应采取的切实有效防范措施,以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及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护患纠纷 探讨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健全,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的层次明显提升。而惠及全民的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则使社会医疗护理需求急剧增加[1]。但基层医院医疗资源相对有限,需求大而供给严重不足,供需失衡而引发的医疗护理纠纷日益增多,护患纠纷成为困扰基层医院正常运转的一道难题。护患纠纷的发生一方面不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另一方面致使医护人员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护理质量的逐步提高。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护患纠纷,成为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层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基层医院护患纠纷产生的诸多原因,探讨解决护患纠纷的有效途径,竭力防范和化解护患纠纷。

一、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

1.社会和院方因素

1.1-护患供需失衡,供不应求成为引发护患纠纷的主因。随着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全面落实,农村患者医疗费用的百分之八十由县级合作医疗机构报销,大部分农村患者选择在基层医院就医,而不去就近的乡镇卫生院,导致基层医院患者就诊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基层医院“人满为患”,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使护理人员疲于奔命,不堪重负,难免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而一些乡镇患者因床位紧张无法及时就诊治疗,随之产生不满情绪,成为引发纠纷的重要因素。

1.2.规范护患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法律法规不明晰,无权威性。止目前仍没有一部规范护患双方权利义务的权威性基本法律法规,对护患权利义务的规范散见于规章条例之中,当护患双方发生争议时,无法可依,导致护患纠纷产生。

1.3社会上对护士的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传统的重医轻护观念,使护理工作不被患者及家属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缺乏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和信任度低下,护士看不到护理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自卑感,甚至也轻视护理工作,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信心,对患者态度生硬冷漠,缺乏耐心细致的护理引起患者的反感,产生护患纠纷。

2.患者因素

2.1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随着国家“六五、七五”普法工作的不断深入,维护患者权益的法律基本知识得到了广泛的宣传,患者及家属的法律知识逐步增加,维权意识也逐步增强,一旦遇到患者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就产生分歧,产生护患纠纷。

2.2 患者的心理因素。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心理比较脆弱,承受能力差,认识易产生误区,对正常的护理工作会产生误解,甚至出现抵触情绪而发生纠纷。

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3.1护患沟通障碍。临床护理工作实践表明,大部分护理纠纷的产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护患沟通障碍使护患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操作流程和制度不甚了解,容易产生误解而导致护患纠纷。

3.2护理差错。护理工作量大面宽,工作强度大,频繁的倒班以及紧张的工作情绪,使护士身心疲惫,力不从心,难免发生护理差错,导致护患纠纷。

二、防范护理纠纷的对策

1.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疏导分流作用。向乡镇卫生院合理疏导分流农村患者,减轻基层县级医院的压力,促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一是采取提高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的办法,使其高于基层县医院的报销比例,通过费用优惠措施引导农村患者就近在乡镇卫生院治疗,方便又实患;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乡镇卫生院初诊,甄别筛选的办法,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治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近人院治疗,不能治疗的才介绍到基层医院诊治;三是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硬件能力;四是加大乡镇卫生员医护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吸引乡镇患者就近就医。

2.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利用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在患者入院初期主动与患者交谈,热情耐心介绍医院环境设施、住院须知、主管医师及疾病相关知识,认真听取患者诉说,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并针对需求进行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践证明,良好的护患关系可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还可以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成就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

3.全面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增强法律意识。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要。良好娴熟的技术和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和桥梁,娴熟的技术是取得病人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护士在工作中要多观察,多思考,不断学习探索与患者之间交流的技巧,总结经验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认真钻研学习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知识,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3],依法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4.建立健全各项收费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尊重患者的消费知情权。在显著位置全面系统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增加透明度,让患者和家属清楚了解收费项目和标准,明明白白消费,清清楚楚花钱,使患者及时准确掌握费用使用情况,费用不足时自觉主动缴费,避免因护士反复催款,患者及家属产生厌烦心理而剐发护理纠纷。

5.出台规范护患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性法律法规。由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研究起草医疗卫生基础性法律法规,报经全国人大审批通过颁布实施。彻底明确护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当护患双方发生争议时,有法可依,依法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保证基层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参考文献:

[1]. 张玉英;;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年07期.

论文作者:王淑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下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基层医院防范和化解护患纠纷的探讨论文_王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