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的不断改革,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也逐渐地深入,教学模式也向着科学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保证课堂授课质量;尤其是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将书本知识与外界实事和规律进行结合,让学生通过发现突兀、动脑,从而更好地构建数学思维.对此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结合设问的原则和开展途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58-01
一、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个人探索知识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学生在学习中带有兴趣,才能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谓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一种“授予―吸收”的简单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授予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合适的教学问题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能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新知识,在“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切实让学生感到合作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探究学习是获取新知的有效途径,逐渐养成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变换问题和发展问题的一种思维习惯或心理状态。新课标把“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
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成为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创新思维是人脑运用与众不同的本质和规律,找出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形成新结论,是对求知事物进行有创见的思索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为创新作铺垫,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针对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能揭示数学概念或规律,要直接有利于当堂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体现出问题情境的典型性。
2.适度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既要考虑教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注意向学生提示设问的角度和方法,要让每位学生从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学中得到发展。
3.启发性。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必要时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不可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
4.互动性。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能让学生不断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提出带有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让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保持思维的持续性,真正做到让学生一直参与课堂,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
三、影响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1.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如果不了解学生,就会出现盲目教学,教学的方法不适合,教学任务目标不明确。因此,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对教学内容要吃透,要理解到位,对课程标准要清楚,知道自己要讲哪些内容,所讲这些内容是认识、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个标准,否则就会出现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说了一堆,致使实效性差。还有就是要有灵活的头脑,处理教材中的难点时,要使难点不难,抽象的不难懂。例如,在讲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时,许多学生对推导公式的方法是如何想到的不理解,我在教学时就先给了一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探究:求原点到直线x+y=2的距离。这样,许多学生都能说出几种办法来解答,其中有一种就是利用等面积,还有一种是求两垂线交点的坐标,然后再给出一般情况下求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样就教给了学生由具体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改前教师教学大都是“一言堂”,而课改后虽有改进却也不能完全脱离旧观念,使课堂教学不能够适应新形式,教学方法单一,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无兴趣,对知识的产生发展不明白,一天天困惑着,成绩不够理想。相反,一些教师更新了观念,调整了教学方法,成绩就非常理想,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对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设问1:你能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α与α+ 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吗?(此问起点太低)设问2:你能用圆的几何性质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吗?( 此问起点太高,有点深不可测) 所以,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四、做好课堂实效性的经验总结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有效、及时地对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的专业素质就不能有实质性的提高,也就不能长时间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持续有效,教学目标就无法完全实现。
五、小结
教学实践证明,问题情境教学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精心创设各种教学问题情境,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张金玲.高中数学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现状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卢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实效性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