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胺O荧光染色与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文欣

天津市海河医院结核二科 天津 300350

摘要: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酸染色、金胺 O 荧光染色(以下简称荧光染色)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探讨最适合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方法:萋-尼法 与 金胺O荧光染色 结果:金胺 O 荧光染色联合抗酸染色可有效提高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和准确度,可作为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手段。金胺“O”荧光染色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萋-尼染色组,尤其是痰液标本菌量是1+,对那些病变轻,排菌量少的肺结核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染色镜检时间短,工作效率高,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关键词:肺结核;结核杆菌;萋-尼染色;金胺 O 荧光染色

结核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或血液等途径侵入人体所致,早期症状无显著表现,随病情进展可表现全身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目前,临床上结核病细菌学的诊断主要采用抗酸染色法,即萋-尼染色法,该法已成为抗酸杆菌检测的经典方法,但因该法检测时间长,阳性检出率低,已无法满足临床诊断需要[1]。我们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通过与萋-尼法对比试验,证明荧光染色法能提高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肺结核的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在众多的检测方法中,结核菌痰检方便快捷,可靠性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辅助诊断依据,是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其它实验室辅助诊断都具有间接性,临床意义有限。所以,本研究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其中2种结核菌痰检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探究2种方法的临床意义、适用范围以及最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结核杆菌筛查的检测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期间通过影像学及PPD、T-spot等辅助检查确诊为活动肺结核的患者 520 例。收集所有病例的痰液制作成标本同时进行萋-尼法染色及荧光染色,Z-N 组和 LED 组进行染色镜检进行比较,取样时都嘱咐患者在清晨嗽口,然后从深部咳出 2 ~3 ml 痰作为标本,置于无菌痰盒内送检。其中男 308 例,女 212例,年龄18-65 岁,平均年龄(54.38 ± 11.21)岁。

1.2材料与方法

1.2.1 标本

痰检标本:采用一次性专用痰液杯分别留取即时、夜间及晨痰 3 次深咳痰标本。

1.2.1试验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痰液收集,即用竹签挑取标本的脓血样或干酪样部分 0.05 ~ 0.1 m L 在玻片右 2/3 处均匀涂10 mm×20 mm 的椭圆形痰膜,玻片经火焰固定后,制作成常规验痰标本一式两份,全部操作流程和评定标准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中《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进行[2],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 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

1.2.2实验操作

1.2.2.1萋-尼法

所有待检标本在痰膜上盖满石炭酸复红染液,火焰加热至出现蒸汽后,脱离火焰,染色5 min 后洗去染色液,沥干剩余的水加 5% 的盐酸酒精脱色至无色,沥干后加亚甲蓝复染30s,冲去复染液,自然干燥后镜检,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进行[3]。

1.2.2.2金胺“O”荧光染色法

所有待检标本滴加染色剂(金胺 O)盖满玻片,染色 15 min,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洗去染色液后沥去玻片上剩余的水,并在痰膜上端滴加 5 %盐酸酒精,脱色 1 ~ 2 min 或至无色,冲去脱色剂后加复染剂(0.5 % 高锰酸钾)复染 2 ~ 4 min,冲去复染液,自然干燥后镜检。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标准进行操作[4]。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在检测+及以下含菌量标本时,LED 组阳性率 27.5%(143/520),Z-N 组阳性率17.9%(93/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27,P<0.01);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 1。

表1

论文作者:李文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金胺O荧光染色与抗酸染色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李文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