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叛徒”-六位明星经理逃离微软的真实故事(一)_李开复论文

“微软叛将”——6位明星经理人出走微软的真实故事(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软论文,经理人论文,真实论文,明星论文,故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附图

李开复

附图

附图

高群耀

附图

吴士宏

附图

杜家滨

附图

吴世雄

长于演讲的李开复很形象地用双手画了一个齿轮形状的圆圈,似乎为自己在微软7年的工作总结,找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修饰语——“大齿轮”

李开复眼中的历任微软中国区总裁

评价之前,李开复一再强调:纯粹从学习方面,那我还是不要批评或者是夸奖某个人。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

※陈永正,他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而且很懂得政府关系的人;

※唐骏,他是一个很有激情而且很在乎他的公司和员工的一个人;

※高群耀,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守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的职业经理人;

※吴士宏,她是一个很能够识才,能够汇集一批很强能力的人。

李开复 Google诱惑

●陈益锋

李开复又一次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但这一次让他感觉很轻松。

“爸爸,你是不是要去Google工作?”那是7月初,9岁的小女儿发现了李开复“衣橱里的秘密”,因为那里藏有一个Google邮寄来的大箱子,一打开全是印有Google标志的糖果、玩具和T恤等等。

此时,正面临着职业岔路口的李开复,被心爱小女儿的一句话深深激励了,“哇,那我觉得你太酷了!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就很喜欢Google了!”

“小孩?你现在还是一个小孩啊。”女儿的天真让李开复忍俊不禁。

“当我只有今天一半年龄的时候,我就很喜欢Google了。”小女儿急忙解释说:“你不记得吗?你收到第一张父亲节的卡片,就是我通过Google为你搜来的。”

争论仍在继续,而且有了碰撞。

对电脑没有兴趣的13岁大女儿,对父亲的选择显得很平静,她说:“微软也不错啊,像Word、Excel什么的。”

“谁要用那些东西啊,我就是要用Google!”小女儿大声反驳。

2005年9月30日夜晚,44岁的李开复在接受《中国新时代》专访时,饶有兴致地讲起了自己的家庭趣事,或许是受到次日清晨即将返回美国的情绪感染,这位拥有两个女儿的父亲显得很愉悦。

此时,他暂时忘却了那些不快,——李开复正式就任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但老东家微软留给这位华人博士的阴影仍不可逾越,至少在明年1月法庭作出终审之前,任何有关微软的言论都会成为法庭上的不利证词,这也使得这位原微软全球副总裁在提及微软时显得顾虑重重。

“最重要的就是你有选择的权利,不要去接受宿命或别人的指使,你能够决定自己的理想和兴趣。”李开复引用了自己第一本中文新书《做最好的自己》中的内容,解释了为什么离开工作了7年的微软。

但让受到Google诱惑而满怀期待的李开复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的离开会受到微软的愤怒一击,甚至使自己遭遇了个人职业生涯的“最低谷”。尽管此前,微软已经陆续有近百人追随了Google年轻的创始人——布林和佩奇。

“跳槽事件”中的“流行语”

“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这是比尔·盖茨最著名的一句语录,也曾经被李开复在解读“微软精神”时引用,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李开复再次将比尔·盖茨誉为“追逐兴趣的成功者”。

但对于为了追逐兴趣而惹上官司的李开复而言,他记忆深刻的却是盖茨一句很严肃的话,“我们在等一个副总裁离开,这时我就告Google”。

老东家微软留给这位华人博士的阴影仍不可逾越,至少在明年1月法庭作出终审之前,任何有关微软的言论都会成为法庭上的不利证词,这也使得这位原微软全球副总裁在提及微软时显得顾虑重重

经常给自己女儿改编童话故事的李开复,在转述比尔·盖茨的话时,尽量地强调着它的原汁原味,”我只能告诉你他说的话,他的意思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去推测。”

然而,李开复这位曾经的北美桥牌高手,在离开微软的最后阶段,没有揣测出一起共事多年的老板的真实想法。

北京时间7月19日,微软将Google、李开复告上了其总部所在地的华盛顿州金县高等法庭,理由是二者违反了李开复在加入微软时签署的非竞争及保密合约;同一天,李开复正式向微软提出离职,Google方面随即宣布聘请李开复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此时的李开复,只能用“闪电式”来形容所发生的这一连串事情。

“不要走就不会惹上官司”,在诉讼事件发生前后,比尔·盖茨曾暗示李开复。作为微软全球高层之一的李开复,对于盖茨和鲍尔默近似威胁式的挽留没有马上拒绝。即使已经过去了数十天,这位曾经的比尔·盖茨的“智囊”仍然很坦诚的对《中国新时代》说:“对我上一个工作(微软)并没有怨言,我也愿意再做若干年。”

尽管与比尔·盖茨的共事经历让李开复“终身难忘”,但他并不讳言自己的计划是慢慢地找,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考虑。“当我找到的时候,我就必须放弃一些拥有的东西,还要冒一些风险,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让李开复冒险离开微软的,正是那家短短时间便风靡全球的、让李开复小女儿着迷的搜索公司——Google,在李开复眼中,那同样是家“伟大的公司”。

“在Google我觉得很特殊的是一种很平等的文化,我希望把这种文化带到中国来。”正是这种让李开复欣赏的Google风格,促使他在2005年7月5日,径直走进了比尔·盖茨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追随我心的选择)。”

这句带有明显Google特色的话,也成为了李开复“跳槽事件”中的“流行语”。

不甘心的“大齿轮”

“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方面研究的专家”,正是比尔·盖茨这句话,为李开复及其创办的微软中国研究院树立了声誉,甚至超过了微软中国区的影响力,成了微软在华机构中最受重视的“香饽饽”。

李开复在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功,也为其2000年晋升全球副总裁奠定了基础。

与李开复在中国的一帆风顺不同,当时的微软中国区正在经历着职业经理人出走的动荡。从杜家滨、吴士宏到唐骏的离职,十年时间里,微软中国区总裁的更新甚至超过了微软视窗的升级速度。

“我和他们没有太多的摩擦和合作”,李开复这样描述当时他在微软中国期间的工作,“他做他的,我做我的,从来井水不犯河水。”李开复很自然地作了个摆手动作,微笑着说:“我觉得研究院是一个能够比较容易和中国共赢的机构,因为做技术研究、写些论文,并不会影响到谁。”

然而,从李开复成为Google中国区的第一个员工开始,开拓市场将成为他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尽管,李开复并不承认微软中国区历任总裁的卸任和市场有关。

在与记者交谈的一个小时里,“影响力”是李开复用得最频繁的词语,这也是营销方面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方面不擅长搜索的李开复为什么会被Google委以重任的所在。因为自从1998年以来,李开复来中国做的演讲、报告近300多场,自己开办的“开复学生网”每月能吸引一万多人来访,甚至,很多中国大学生受其影响而选择了学习计算机研发。

“对于影响力,我和别人诠释不太一样。如果管理1000人我只是一个大齿轮,那照样可以把我拿掉,所以我的影响力是‘0’,因为我和其他人做的是一样的。”长于演讲的李开复很形象地用双手画了一个齿轮形状的圆圈,似乎为自己在微软7年的工作总结,找到了一个简单易懂的修饰语——“大齿轮”。

“无论是在微软的研究院,还是在Google的工程研究院,中国其实很需要一种创新和创新的机制。”李开复对于筹备中的新公司一时满脸的期待。这位渴望创新的世界级科学家,继续解释说:“我想改变自己过去对创新的理解,改变中国已有的创新模式,至少改变我所雇佣的这批青年,他们对于一个成功机构的理解。”

7年前,正是因为欣赏比尔·盖茨,李开复选择了微软,对于将来的Google中国而言,李开复最希望自己招募的青年学会把偶像当作一个“隔壁的朋友”,而不是高不可及的榜样。

让人感动5年的“笑脸”

尽管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潘锦辉依然记得李开复的那个“笑脸”。

当时,这位清华女才子刚刚到华盛顿大学上博士,对于前途感到很迷茫的她,给李开复写了一很长很长的邮件,“请问:你能不能帮助我?”当时刚刚回总部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立即回了一句话:“没有问题”,而让潘锦辉最欣慰的,是后面附带的那个笑脸。

在倾听《中国新时代》记者转述时,李开复稍微往前倾了一下身子,对自己曾经帮助的潘锦辉的这个细节很感兴趣;显然,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简单举动居然让一个学生感动至今。

在李开复的新书的开篇,这位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清华女生,被当作一个成功在于自主选择的典型例子。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自我选择都很顺利,对李开复而言也是如此。

1988年,选择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做助理教授的李开复觉得:“那个时候我对于做老师没有特别的兴趣,而且做的不是特别出色。”尽管这个时期李开复赢得了“语音识别专家”的称号,但让他遭受了很大打击的是演讲和沟通的技巧。

当时,学生甚至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开复剧场”,意思就是上课的时候,李开复一个人在台上演戏,大家则在下面睡觉。

这段往事,对于走出卡内基梅隆大学近15年的李开复而言,显然已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因为一直注重平等沟通的李开复,在自己历经的苹果、SGI、微软等公司颇具上级及同事下属的良好人缘,尤其是其独特的“午餐会沟通法”,一度被认为是微软精神的东方式解读。但这一次,让他感受到最震撼的却是Google的自由。

“在Google我们是非常厌恶官僚作风的。”在李开复看来,大公司都会有官僚制度,即使是微软也不例外。李开复很坦诚地说:“我不想特别去批评微软,因为我们看到任何一个大公司都有同样的官僚。微软并不见得比任何一个公司更官僚,但是我觉得公司大了,就不可避免这种官僚的制度。”

李开复感受比较深刻的一次是在微软公司,CEO鲍尔默交待了一个“烫山芋”般的任务,要求他对两位副总裁管理的研发队伍进行重组。李开复一眼就看到了问题所在,因为两位副总裁互不信任,担心交出自己的队伍会动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李开复将这种只顾虚名的行为称为因小失大,最后李开复没有手软,建议将两名高管解职。

但编程很厉害的李开复,面对官僚制度也有软弱的时候,甚至在离开公司的最后时间,他才鼓起勇气去面对。那是李开复在苹果公司工作时,属下有一个经理是老板乔纳斯的朋友,尽管负责的项目很不理想,但李开复始终没有勇气处理这个问题。直到决定离开苹果公司时,转念一想,公司多年对自己不薄,应该对公司负责。这时,李开复才将压抑了一年多的想法付之于行动。

最昂贵的“人力资源经理”

“成功的中国人不会留在中国。”

“你知道为什么在美国的中国人那么优秀吗?就因为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出来了。”

已经忙于为Google中国公司选址,甚至亲自花时间去看场地,问工人能够拉多少电线、一个平米多少钱。但随着Google高调地落户中国,因为跳槽而年薪增加数倍的李开复,或许再也不会被微软嘲笑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人力资源经理”了。

面对朋友们善意的劝说,执著的李开复对妻子说:“管他呢,我自己先回去。在中国,总能找到喜欢科学研究的人。”

直至今天,已经离开微软的李开复将1998年的回国选择归结为热情和天真;7年之后,主动请缨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却准备携太太再返中国,就像李开复的母亲当年将儿子送到美国南部小镇读书一样。而他的太太,也对他的选择十分尊重。显然,接受了全美式教育的李开复,在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点,都得到了东方式家庭主妇的支持。

“我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台湾人。”11岁离开台湾的李开复更愿意强调自己的四川祖籍,更愿意保留自己的中国心,“我接受了美国先进的教育,我的家庭是中国的家庭。怎么能够忘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呢?”

在关乎Google中国未来的人才问题上,CEO施密特很明确地对自己的老朋友强调:“你不可以妥协公司对人才要求的标准。”

在法庭的许可下,开始招聘工作的李开复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培养50名中国青年,”他们都是顶尖的工程师,有很好的编程能力。”把自己定位为教练角色的李开复毫不讳言自己未来一年的打算,甚至表示从来不会考虑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

“我们知道,Google能在一年之内做的多好,如果我们没有做到,那就是我们的不对。”李开复毫不掩饰自己的自信,虽然Google中国区目前还没有第二名成员的加入,虽然在明年1月份的法庭终审之前,这位“光杆司令”只能从事招聘工作,虽然Google所在的中国搜索市场份额,已经被来自美国硅谷的百度赶超。

“现在我最想回去陪陪家人。”此时,给自己许下了一年期限的李开复,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忧虑,他扶了扶眼镜说。给家人做早餐,陪他们看电影,一些平时最体现家庭温馨的举动,对于几个月来官司缠身的李开复来说,只能作为一种象征式的补偿。

因为这位年薪上千万美元的新总裁已经忙于为Google中国公司选址,甚至亲自花时间去看场地,问工人能够拉多少电线、一个平米多少钱。但随着Google高调地落户中国,因为跳槽而年薪增加数倍的李开复,或许再也不会被微软嘲笑为“世界上最昂贵的人力资源经理”了。

唐骏 微软中国总裁“终结者”

●何文娟

“我告诉他们中国区和大中华区的架构是需要改进的。自从我离开,再也没有微软中国总裁这个位子了,中国区和大中华区的10年的问题解决了。”

“来盛大已经快两年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很忙碌,自己也感觉很充实。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这样的感觉。”盛大网络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对《中国新时代》说。听起来,他现在心情还不错。

有着“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称号的唐骏,有着自己开心的资本:温暖的家庭,成功的事业,加上自己本是个乐观的人,真性情的他在不断演绎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离开是最好的选择

提到唐骏,不得不提的是那段让他引以为荣的“微软经历”。

10年时间,不长不短,却可以改变很多,一切的欣喜和悲伤在时间面前都变的很飘渺。”过去对我来说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淡淡的笑意,浮现在唐骏刚毅的脸上。

当初任微软中国总裁时,唐骏说过,“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提到当年的壮志豪情,唐骏真诚得很,“这是对我前任工作的肯定,也是我做人的方式,我不会去用否定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自己的好坏靠自己。我对我的前任,所有的,我都是肯定的,每个人都有长处,我看中他们的长处,这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这种兼容并蓄的“唐氏风格”,从他上任伊始,就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从最开始的“春耕计划”,到“护航计划”,及至最后未完成的“军乐团计划”,唐骏尽心地为微软做事。

至今,仍有很多员工还记得那个头戴白色舰长帽、身着白色舰长制服,在雄劲的音乐中,和台上穿着海员服的同事们一起表演的唐骏。

在他任职期间,微软中国的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外方面,虽然微软是个美国企业,但必须充分尊重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特别是对待政府关系上面,必须先做好群众。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企业在中国要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情。对待媒体,我采取的是完全公开的方式,如果你是一家好公司,就不怕别人进行详细的报道,深入的考察,如果不是,那就不断努力。对待员工,我采用了激情后面的温情,规范中的人情。”唐骏深深地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在微软的每一步他走的都比较谨慎。

微软是一个看中结果的公司,只要通过量化的结果表示你取得了好成绩,就会受到嘉奖。两次获得“比尔·盖茨奖”,唐骏深有感触。“我的两次获奖都是因为我在管理、销售上所取得成绩,也是对我努力工作的肯定。因为每年就给5万名员工中的几位,我很幸运,也很值得。“

唐骏在任的日子里,从数字上来看,一是销售业绩,二是员工满意度,微软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业绩。在全年的业绩中,微软中国是所有分公司中增长最快的;无记名投票得出的员工满意度从71%提高到79%,也是微软82家分公司里面最高的。至于微软在中国的整体形象,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善。

自称在微软“偷师学艺”的唐骏,最终却走上了管理层的道路,并在微软“人气很旺”。他赢得人心的秘诀在于,“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的员工,关心我的员工,人都是互相的,我一直相信人性的善良的一面,至少是我周围的。他们对我很真心,比如说我过生日的时候,有人会找出我当年出生那天的报纸裱好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有人会专门去订制一套印有我照片的邮票,这些可以看出我的员工都很用心。就是现在,很多微软员工举行婚礼都会让我去做证婚人。”

一个企业领袖做到这样,不简单。而在这样一个友好的氛围中,选择离开,更不简单。想到自己当初的决定,唐骏很平静,他跟盖茨说,他的离开不是因为不喜欢微软,不是对微软没有激情,而是他的离开可以帮助微软处理好内部管理结构,解决管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中国区和大中华区的重叠现象)。后来他们安排很多很好的位置让唐骏来选,但他还是觉得加入盛大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对我很真心,比如说我过生日的时候,有人会找出我当年出生那天的报纸裱好作为我的生日礼物,有人会专门去订制一套印有我照片的邮票,这些可以看出我的员工都很用心。就是现在,很多微软员工举行婚礼都会让我去做证婚人。”

消失的中国总裁

“沟通是最重要的,我讲出了真实的心里话,他们都理解,我告诉他们中国区和大中华区的架构是需要改进的。自从我离开,再也没有微软中国总裁这个位子了,中国区和大中华区的10年问题解决了。”说到这里,唐骏有些释然。

微软大中华区与微软中国矛盾的“版本”,是当年很多媒体追逐的热点。

这两者的焦点就是权力划分。微软大中华区只主管微软(香港)和微软(中国)的业务,这在微软内部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重复机构设置。正因为如此,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一直主张削弱微软(中国)权重,将微软(中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台湾帮”和微软“大陆帮”的斗争由来已久。

在“唐骏时代”以前,从杜家滨到高群耀,微软中国区总裁都向微软大中华区总裁负责,“大陆帮”处于劣势。但唐骏就任微软中国区总裁之后,这种局势一度有所改变,唐骏改向亚太区总裁罗迈克汇报,甚至可以直接向微软总部汇报,而黄存义直接负责的业务仅止香港和台湾。按唐骏的说法:我手里握着“尚方宝剑”。

事实上,自唐骏就任微软(中国)总裁职位以来,黄存义的声音尽管小了不少,微软“大陆帮”的势力似乎得到了加强,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微软大中华区事务由七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即微软员工私下称之为“微软政治局”的机构负责,重大事务由7人举手表决;7个人中,隶属台湾的为4人,隶属大陆势力的为3人。局势不言自明。

而陈永正的“空降”,则让唐骏处于一个更加微妙的境地。有人用“鸡肋”来形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被剥夺市场、销售、财务、人事等诸项权力的微软中国区总裁名不符实,唐骏自称拥有的“尚方宝剑”已经不再拥有。这时,选择离开似乎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而这些细节是唐骏不愿提及的。

历史有时是惊人的相似。一样的到来,一样的离开,局内人甘苦自知。

惟一的“名誉总裁”

在历任微软高层中,唐骏做到了善始善终,走的算是比较体面。比尔·盖茨也尽了“君臣之谊”,委以“名誉总裁“的身份。直到现在,唐骏还心存感激。

“这让我很感动,因为这是微软历史上的第一个,也可能又是最后一个。微软的10年,我见过上到公司总裁下到分公司总经理的离职,微软没有给予过任何一位,但却给了我这个终生荣誉,这是对我微软10年的肯定。”

可以说,这个10年是目前唐骏人生中最为重要的10年,它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学到了很多,也感觉到了事业的成功。

“最终离开,当然会有许多不舍。最不舍的可能就是那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员工,因为我记得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就是今天,还是有很多的微软员工来看我,找我谈谈,一起聚会。”谈到这些,唐骏显得有些深沉。

“我好想在微软的办公室里多坐一会儿,多发几份微软的邮件……过去的你们对我很重要很重要,我在意你们每一位。你们都很优秀很优秀,我尽力了,我做了我能做的……我感谢每一位同事,能和你们共事,我很充实,我会记得你们的每一位……”

当年,唐骏留在微软的这封信感动了很多人。

如今,唐骏正在为盛大的“网络迪斯尼”而努力。他希望看到,像盛大这样的中国企业会尽快走向世界,因为他觉得盛大是一家有朝气、有未来的企业。

一个插曲是,网上曾多次谣传唐骏要离开盛大,“可能他们是不了解我的缘故,知道我的人都不会这样认为的。”说起这话,他一脸的轻松。

关于唐骏

※最欣赏微软的地方

微软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微软通过它的产品在影响全球,影响到几乎每个人,这也是我加入微软的最大动力。欣赏微软的每一个员工,微软是全球招聘最严格的公司,每个员工都经过严格的招聘进来的,所以每个人都很优秀,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工作,自己也会觉得很优秀。

※唐骏的核心价值观

正直,激情,向上。

正直:我一直提出先做人再做事,自己做人正直,坦荡以后会感觉一身轻,也不用在意别人说你什么,我对别人对我的所有不公正的评价我都不会去看,我知道我自己的为人,所以也没有烦恼,因为我没有看到也不会去看。

激情:做任何的事都要有激情,没有激情就做不好,需要的话要培养自己的激情,不是任何的事都有意义的,但是一旦投入进去,还是可以找到乐趣,可以激发激情的。

向上:我对待事务、对待人都是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首先会使你生活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省去很多时间去琢磨别人、提防别人,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想象明天会更好。当然,不断地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其实也很重要。这叫自身实力。

※唐氏管理理念

我的管理理念是“简单+勤奋”。把复杂的事简单化,管理组织架构的简单化,管理内容的简单化,业务模式的简单化。

只有勤奋才能把工作做好,要做到有执行力,勤奋是根本,

※唐骏特色:日本管理风格+美国管理风格+中国管理风格

日本人讲究的是规范和细节,美国人讲究的是创新和激情,中国人讲究的是人情和家庭,所以我把他们这些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到管理中来,激情后面的温情,规范中的人情。

※唐骏眼中的跳槽

我看中的是发展的机遇,工作的乐趣,企业的未来。我不赞成经常性的跳槽,对企业对个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标签:;  ;  ;  ;  ;  

“微软叛徒”-六位明星经理逃离微软的真实故事(一)_李开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