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第十八小学 周桂立 5244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语文教育的起点,其教学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新教育时代背景下,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应用较为广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形成深入的认识,并合理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探究;实施策略
前言: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中,语文占据着基础地位,是培养学生文字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为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是新时代的产物,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为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在感受探究语文知识的乐趣的同时,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一、按照合理性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分组
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前提是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组方法能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按照“一个小组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层次性,不同小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存在一致性”的原则,为学生进行组别划分。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组内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任务分配[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带动自己的组员展开讨论。这样的分组方式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还能强化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从而感受到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乐趣。
二、设计和布置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其选择方式和内容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为学生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思考对语文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开放性。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该重视其开放性,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果学习任务的答案是绝对固定的,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形成枯燥性的印象;第二,探究性。如果学习任务过于浅显,则无法使学生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甚至是浪费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第三,针对性。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使学生在针对任务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时,能对教材中的内容形成深刻理解;第四,难度适宜性。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根据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其设计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有所收获,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讲解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几个难度梯度逐渐增加的学习任务(1)课文中闰土的形象是什么样的?(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查找作者介绍以及课文创作背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分析作者通过对闰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小组合作探究的主体,也是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2]。与组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互相探讨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新的理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独立性,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针对学习任务展开合作学习。例如,教师讲解到《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比如,针对“课文中闰土的形象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角度,有的学生认为少年的闰土是无忧无虑,活的洒脱和自由;有的学生认为闰土不仅朴实,还很聪明和勇敢;有的学生认为闰土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形象等。针对“分析作者通过对闰土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这样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认为作者特别羡慕少年闰土;有的学生认为作者表达了自己心系社会的情感;有的学生认为作者是借助对闰土形象的描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做对比等。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稍微为其点拨思路,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理解或者答案讲解给学生。每个小组合作学习完毕,派出一名学生将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给教师,由教师对其进行总结和点拨。
四、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小学合作探究活动的效果具有关键的影响。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情况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3]。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进行自我评价,以学习心得的形式记录下来;其次,教师可以让同一小组的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参与程度、发言表现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是教师评价的部分。由教师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形成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全面性,也能从时点以及动态的学习过程这两个角度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结论:综上所述,将小组合作探究法实际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按照合理性的原则对学生实施分组,设计和布置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剑.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09):57.
[2]刘艳莉.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01-102.
[3]张钰欣.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模式”的案例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07+109.
论文作者: 周桂立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组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课文论文; 评价论文; 教学法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