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双轨”教学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轨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小学阅读“双轨”教学,意即小学阅读教学由两条轨道组成:一条轨道是课堂教学,它以课本为本,以强化“双基”,切实打好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坚实基础为目的;另一条轨道是课外阅读,它以课外读物为本,以开发智力,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这两条轨道围绕着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这个中心,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小学阅读“双轨”教学运行机制。
一、开设课外阅读课,增加阅读训练量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1—10册课文总字数约为23 万字左右,小学阶段学生平均每天只读约130字, 即使是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1—10册教材,总字数也仅在90万字左右, 小学阶段学生平均每天也只能读约600字。阅读,是一种能力, 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所以,我们认为仅靠课内阅读这微薄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是远远不能形成的。鉴于此,我们开设了课外阅读课,由传统的课内阅读训练“单轨制”变为课内、课外阅读训练“双轨制”。
1.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每周低年级开设一节、中高年级开设三节课外阅读课(从语文课、自习课和课外活动中各抽出一节,列入课程表),并努力达到五项落实,即读物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辅导落实和笔记落实。
2.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课外阅读量(不含学生在家庭的阅读量)。课外阅读量计算,按每周80分钟(第三节一般安排写笔记)每学年34周计算,再乘以有效读速。各年级应达到的课外阅读量是:一年级2~3万字,二年级7~10万字,三年级40~54.4万字, 四年级54.4~73.4万字,五年级73.4~81.6万字。
二、制定课内外阅读训练目标序列,循序渐进培养自学能力
我们在吸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大纲要求、教材实际、学生特点出发,研究制定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训练目标序列。
1.课内阅读训练目标序列,主要由自学要求、学法指导的内容、学习习惯的养成三部分构成。
(1)自学要求的阶梯性。 如三年级的自学要求是:巩固二年级的要求,会用部首和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能从字典中恰当地选择词义;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时能一句一句认真朗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读出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语调和感情;学习分析自然段,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习捕捉段落中的重点词和中心句;继续学习默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进一步从内容和标点方面质疑问难。四年级的自学要求是:巩固三年级的自学要求,学习抓文章的思路,沿文章的思路读书;学习预习课文,具有自学字词的能力;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自学时,认真读懂每一句话,领会句子的含义;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概括中心思想,能简要讲述自学过的读物内容,并进一步从思想内容方面质疑。
(2)学法指导内容的阶段性。 如一年级的学法指导内容是:拼读字音;分析字形;碰到不理解的词句,看看插图,帮助理解;识字时不但要读准字音,还要想想字义,记住字形,把音形义挂起钩来;阅读时,按标点符号停顿,一句一句地读,并按课后提出的问题边读书边思考。二年级的学法指导内容则是: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形近、音近的字,防止写错;用看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自学字词、初读课文碰到不理解的词句,要动手做记录,以便质疑;掌握读通课文的方法;学习读懂课文的方法。
(3)学习习惯养成的渐进性。 如一年级的要求是: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读书时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养成爱惜书本的习惯。二年级的要求则是: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继续培养读书时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对不认识的字,不轻易放过;培养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
2.课外阅读训练目标序列,主要由年级总目标、上下学期的训练次数及每次训练的子目标组成。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拓宽智力背景,养成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如我们设计的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总目标是: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达到每分钟有效读速200 ~250字;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 能正确处理精读和略读的关系;能归纳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心思想;能提出疑难问题;笔记以提要、札记式为主,每次笔记500字左右; 能根据笔记内容插上图。
根据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又制定出第一、二学期课外阅读训练子目标。如第一学期的子目标是:第一次,运用工具书理解生词;第二次,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次,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第十八次,说出所读文章中,哪些句段写得很具体,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总之,课外阅读训练目标序列的设计,我们力求体现出了三个特点:其一,紧扣大纲,注重年级训练目标的整体性(总目标);其二,与课内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注重了课内外训练的互补性;其三,将总目标分解到每次训练中,增加了训练的操作性。
三、构建课内、课外阅读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不是一无所知,教师不能无所不教。因此,我们构建了课内、课外两种教学模式,运用这两种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1.课内阅读教学模式——四段学导式。所谓“四段学导式”,就是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相对稳定而又互相渗透、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目标——自学——导读——训练”四段为教学基本程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的“目标”阶段是教学过程的核心,起导向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以饱满的情绪,较高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状态;“自学”阶段是以学生的自读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的阶段;“导读”阶段是以学生自学的实际效果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要因素,学生主动理解知识的阶段;“训练”阶段是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巩固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促进智能发展的阶段。
2.课外阅读教学模式——自学式。即课外阅读时按照“引动——自读——总括”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引动”即引起动机,让学生回忆有关的知识、方法和学习经验,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自读”即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阅读技能进行自读、自思、自查、自写和提出疑难;“总括”即让学生根据阅读的要求,突出重点,列出要点,加以总结,使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以充分地运用。
四、加强课内外阅读指导,提高目标训练的达成度
1.课内——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实施自学指导“七步法”:(1)激发兴趣。(2)明确目标。(3)自学提示。(4)独立自学。(5)报告交流。(6)提出疑难。(7)师生小结。
2.课外——上好五种课外阅读辅导课。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 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 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 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 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对所学读物的收获、体会进行交流;可对所学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 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类型的写法。
五、初步成效
1.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讲,让学生去认, 让学生去练, 学生活动时间由以前的15分钟/节,增加到现在的28分钟/节;课外阅读课上,学生则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自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
2.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主要表现在:(1)各年级的学生,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引导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并能自觉地运用到自学当中去。(2)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现在的二年级学生为例,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已养成了爱惜书本的习惯,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读书时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3 )问题意识明显增加。以前,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会提出问题,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如区实小四年级学生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篇课文时,全班74人,共提出富有启发性、新颖独特的问题419个, 人均5.7个。
3.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7月,我们对区实小423名五年级学生(未参加实验)进行了阅读能力(侧重于理解能力)的测试(满分50分),结果平均分为28.9分。1993年7月, 我们仍用原测试题(具有可信度)又一次对区实小459 名五年级学生(已参加实验一年)进行了阅读能力的测试,结果平均为37.4分。1995年7月和9月,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别对81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对比班)和50名小学毕业生(实验班)进行了同题阅读能力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项目检验对象n
--
σ差异检验
x 或 y
五年级(x) 50 356.53
110.53
z=2.07
读速初一(y)81 319.3379.53
p<0.05
五年级(x) 50
0.786
0.1414
z=2.94
记忆初一(y)81
0.858
0.1285
p<0.01
五年级(x) 50 278.198
105.32 z=0.027
有效读速初一(y)81 278.6786.12
p>0.05
五年级(x) 50
62.0613.83 z=0.508
理解初一(y)81
63.3715.12
p>0.05
从检验结果可知:①读速差异显著,即五年级高于初中一年级;②记忆差异特别显著,即五年级优于初中一年级;③有效读速无显著差异,即五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相同;④理解无显著差异,即五年级与初中一年级相同。
我们对小学阅读“双轨”教学的探索仅仅是初步的,但取得的显著效果却是令我们倍受鼓舞的。今后,我们将在市教科所、教研室的关怀指导下,加快探索的步伐,加大探索的深度,为建立科学的小学阅读“双轨”教学运行新机制做出较大的贡献。